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春光再美,美不過三月櫻花雪。

很多人提到櫻花,最先想到的是日本,但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就已經應用於宮苑之中了。唐朝時,私家庭院中已經普遍開始栽種,唐宋時期讚頌櫻花的詩句就有700多首。

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打開APP,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唐朝白居易有詩道:"亦知官舍非吾宅,且刪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說的就是詩人從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櫻花植於庭院觀賞。

在盛唐時期,從宮苑廊廡到民舍田間,隨處可見絢爛綻放的櫻花。當時萬國來朝,櫻花也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併被日本朝拜者帶回。與日本人偏好白色櫻花不同,中國人喜歡熱烈、喜慶的大紅色,因此,它向世界傳播的也是"幸福和好運"等中國的賞櫻文化。

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櫻花專著《櫻大鑒》記載,櫻花原生中國,最早是從喜馬拉雅山脈傳入日本的,也就是說櫻花在日本的歷史只有千餘年,比中國整整晚了1000年。櫻花是日本的象徵,它的精神內涵也經歷了多次轉變。

相傳在很久以前, 日本有位名叫木花開耶姬的仙女,有一年11月,她從沖繩出發, 途經九州、關西、關東等地最終在5月到達北海道。沿途, 她將一種象徵愛情與希望的花朵撒遍了每一個角落。為了紀念這位仙女, 當地人將這種花命名為"櫻花",日本也因此成為"櫻花之國",櫻花的花語便為"愛與希望"。

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但最開始的時候,櫻花並不為日本人所推崇,他們只是通過山櫻來判斷農耕時間或通過遠觀櫻花開放的姿態占卜當年水稻的豐欠。真正開始賞櫻是平安時代,當時的持統天皇特別喜愛櫻花, 在位期間曾三十多次駕臨奈良的吉野山, 在山上觀賞櫻花。之後嵯峨天皇正式把"賞櫻"儀式化,並且在宮廷裡面種滿了櫻花。在9世紀時嵯峨天皇舉行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的賞櫻大會。

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民間對櫻花審美開始轉變,從古代為了祈求豐產向農耕之神祈願,到了平安時代變為欣賞櫻花開放時的華麗以及凋落時如雪一樣的美麗。隨著賞櫻宴會的流行,賞櫻群體又擴大至武士階層、風雅之士。

人們將櫻花與武士道精神相連,"花數櫻花,人數武士" 櫻花轉瞬即逝,毫不留戀,就像絕不苟且,勇敢赴死的武士。不會屈從於壓力,也不會讓人們長久的流連。至此,櫻花完成了從"物哀"到民族精神的轉變,形象也變得高大磅礴起來。

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新海誠創作的寫實動畫《秒速5釐米》則很好的詮釋了現代日本對櫻花精神的理解。"櫻花7日",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需要7天,一朵櫻花飄落的速度是5秒,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天左右,櫻花是邊開邊落。日本人民不僅愛它粉嫩嬌媚,更愛它經歷短暫的燦爛後隨即凋謝的"壯烈"。

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櫻花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不僅崇尚櫻花象徵的愛和希望,還敬重櫻花轉瞬即逝、毫不留戀,生時燦爛、死時壯烈。

瞭解櫻花背後的故事,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重新審視這熟悉又陌生的花。疫情出不了門可怎麼辦,不如我們一起來雲賞櫻?

3月中旬,中國移動咪咕將推出雲賞櫻直播活動,以超高清的5G直播鏡頭搭配最完美的賞花角度,多路信號通過“慢直播”方式,記錄多地櫻花迎春開放的盛景。

與春天一起到來的,還有櫻花


武漢櫻花搶鮮賞

如果覺得櫻花綻放的時間太短,想把它永遠留存,還可以把雲賞櫻的內容設置為視頻彩鈴哦,中國移動視頻彩鈴的用戶即將破億,你會不會是第一億位幸運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