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書看多了是不是使人消極?什麼是"我",現在老是想不清楚一些事情,總覺得唯心主義是對的?

張同渠


看書就是和寫書的人在交流,凡是能寫書的人,都是有成就的人,對於他們的說教,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實踐和現實社會情況給予甄別,不要盲目的說那個好,從歷史看,從全世界看,從自己的國家看,然後決定自己信啥。我覺得唯物主義是對的,因為它說物質決定意識,這確實是真理啊,如果我們沒有物質基礎,所有的意念都是扯蛋,比如我們抗擊新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是因為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有無比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有全民團結的強大配合,這些,是歐美國家做不到的,大洋那邊的二貨總統只能胡言亂語,到處在不癢癢處撓,拿不出一點辦法,說到底是他們沒穩定的社會基礎,所以哀鴻遍地,浮屍千野!這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我回答的很不到位,個人見解,還請大家諒解!


飛奔的豬腰子666


這提問裡邊的三個內容,選擇答哪一個問題都夠寫一大堆了。我選擇答您的那個“什麼是我”,試試我能不能說明白。

什麼是“我”?這個問題讓心理學家,哲學家,宗教學家都產生濃厚興趣,記不清是西方哪位心理學大師說過,認識自己是人類終其一生的事情。

什麼是"我"?醫學生物學意義上的解釋是,骨骼神經血液是一堆細胞。心理學意義上的“我”,是意識認知思維層面上的我。


生物學層面上的我很好理解,不經思考的你我他的那個我,三歲幼兒都能分辨清楚。

心理學層面上的我指的是,我的所思所想,我的人生觀是什麼?我的世界觀是什麼?在人群裡在社會中我應該做什麼不做什麼,都用我的意識我的思想經過思考再去處理,而不是不經思考的隨波逐流。



人只有實現了自己的思想意志,才算真正的實現了自己,人才會獲得最完美的滿足。

“我是誰”是哲學層面的拷問,至今沒有問出我到底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宗教信仰層面上的我,我是上帝的孩子。我是亞當夏娃的孩子。我是佛,我要修成如來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個哲學的書看多了是不是會使人消極?我只回答一句,哲學的書別說是看多了,我們一輩子看過多少哲學的書。哲學的魅力在於思辨,可在混亂中趨於理性,掌控思維的方向,以此掌控生活。譬如得道的修行者亦如是。哲學是知識是思考再思考,是抽身而出反觀其事。我不知道您為什麼會想到讀多了哲學的書會是消極。


神經在發燒


哲學書看多了,會使人消極?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不會有標準答案: 同樣的一本書,帶著各自的立場去看,有不問的收穫。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它研究的對象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搞清楚這些,才能去讀哲學書。

哲學從歷史看,有古典哲學,近代哲學等; 從門派分,唯心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哲學,等等以門派命名的哲學。意思說,看你看的是什麼哲學。你對哲學是想一知半解呢?還是尋求真理,一追到底!用哪種態度讀哲學,就得出哪種結論。

哲學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由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哲學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它的積極性,也有它的消積性,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社會形態逐漸取代舊的社會形態,新的哲學思想也逐漸取代舊的哲學思想,它的積極性與消極性被取代,是發展的,變化的,而非一成不變的。

什麼是我?

我是客觀存在的身軀物質存在加主觀觀點與精神存在。

為什麼越來越覺得唯心呢?

一是唯心主義哲學早與唯物主義哲學。

二是新生的唯物主義與一切新生事物一樣,初始階段很難被大多人們的接受,舊事物的慣性仍然控制人們的思想,加上人們戀舊心理,致使先進的唯物主義思維方式難以進入人們的主流思想。從根本上說明,先進世界觀同落後世界觀,先進思想同落後思想鬥爭的長期性,緊迫性,艱鉅性。

三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哲學的先進性,提供實踐證明和支撐。我們說唯物主義是最先進最科學的哲學,唯物主義世界觀是科學世界觀。要知道,在人類認識宇宙之前,是無法證明唯物主義正確性的,只有到了人類認識了地球,月球,宇宙,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後,才揭開了神密的面紗,開創了唯物主義的新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