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人的友誼,愛情和自我成長

《我的天才女友》是根據意大利作家愛蓮娜·弗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以1940-1960年代的意大利那不勒斯貧民區為背景,描寫了兩個貧窮家庭的女孩,為了改變命運,走出貧民區所做的努力。利拉和埃萊娜既是朋友,也是彼此的對手,她們會比成績,比勇氣,比膽量,比看過的書,也會在彼此難過迷失的時候互相激勵,互相支持。她們的友情雖然充滿火藥味的競爭,但卻是激勵她們不斷前進,最終走出貧民區的動力。作者在這部史詩級的小說中描述了1960年代意大利女性的成長,抗爭,反叛,逆襲的過程。

關於女人的友誼,愛情和自我成長


1. 友誼

在那個女孩生下來就是為了家庭付出,到了年齡就該結婚出嫁的年代,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繼續上學是幸運的的。她們都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埃萊娜家長被老師說服,能夠繼續升入中學,利拉卻只能輟學幫鞋匠父親做工。幸運的是,她們都是不甘被命運擺佈的人,利拉即便輟學也繼續瘋狂的看書學習,埃萊娜也在利拉的鼓勵下找到目標,不斷努力。

與其說她們有朋友情誼,不如說是在那個時代敢於挑戰命運的兩個戰友惺惺相惜。女生之間的友誼也許就是,在彼此燦爛耀眼的時候避開退讓,卻在失去火光奄奄一息的時候互相溫暖,互相照亮。


2. 愛情

在世俗的眼光中,她們應該是幸運的。利拉嫁給了當地的商人,從此擺脫貧民區,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埃萊娜走出了那不勒斯來到米蘭,成為大學教授。她們從某種意義上都靠自己的努力跨越了自己原來的階層。但她們幸福嗎?利拉在新婚當天發現自己的丈夫為了生意出賣自己,將自己視為自己生意場上的一樁交易,且美其名曰為了他們共同的將來,要妻子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而嚐盡了初戀心酸的埃萊娜,竟然不知道如何愛一個人,如何擁有強烈的愛的感覺。她的自我是乾癟的,永遠被動的等待,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即便自己跨越了階層,靠自己的努力擺脫了那不勒斯貧民區,來到了比薩,結識了知識分子家庭的男友,還是無法對自己滿意。

無疑她們都是缺少愛的,父愛的缺失讓她們退縮,自身家庭出身的侷限帶來選擇伴侶的盲目。但是利拉是勇敢的,因為在那個年代敢於提出和丈夫離婚的女性屈指可數。埃萊娜也是悲情的,她為了求而不得的初戀愛情,寧願傷害自己讓自己徹底心死,最終下定決心離開那不勒斯。面對失敗的愛情,利拉對埃萊娜堅定的友情就是要對方替自己“好好學習,考上大學”。


3.自我成長

能夠看到自身階級的侷限並努力奮鬥改變命運的人,應該是幸運的。但這樣的“志向”和“天賦”放到那個時代的貧民區女孩身上,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利拉算是那個街區我行我素,天賦異常的女孩,突發奇想要去看海而鼓動埃萊娜離開街區,小學時寫小說被老師奉為天才,自己設計時尚耐穿的鞋子。她是一個想要的事就去做,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的人,這樣一個即便放到今天都思想前衛到無敵的女人,卻被父親,兄長和丈夫操縱,早早嫁人。

埃萊娜的童年無疑是自卑的,總是被掩蓋在利拉的天才光環下,對利拉又愛又恨,卻因愛惜而無法離開。好在埃萊娜自知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道理,硬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逆襲,成為小鎮上唯一上大學的女生。可見讓女性成長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讓她過早接觸到那些輕易可得的誘惑,否則她們就會墮落。因眼前的誘惑而放棄可能的未來太過於殘忍,窮人和弱者思維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

正是因為利拉和埃萊娜能夠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且想要改變自身甚至改造環境,才有了她們的惺惺相惜,才有了不離不棄的激勵,因為在那個時代,光是能看到自己命運歸宿的女性就已經屈指可數了。當我們以上帝視角慨嘆利拉天才隕落之時,可曾想過自己如果身處那個時代是否還能有現在的幸運呢?亦或正身處不幸的人,能否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仍然堅定的走下去,完成自我成長與蛻變,直至離開泥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