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把疫情下的戀愛談出了鮮花與水晶的味道,真愛莫過於此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作風嚴謹的日耳曼民族毫無例外地中招了。全德抗疫期,畫面出現了清奇的一幕。

柏林米特區區長斯蒂芬·馮·達塞爾,做出了一個驚人而又溫馨的舉動——主動接觸新冠病毒。因為他實在不忍心女友一個人隔離。在維納斯女神的眷顧下,這位綠黨成員如願以償感染了新冠。

雖然部分輿論鄙夷這種無知的做法,但擋不住“這就是偉大的愛情”的評語,讓區長俘虜當地一大票網友的芳心。區長與女友共患難,與廣大城區人民同戰鬥。

同樣為愛而動,無懼疫情傳染,還有被國界線分離、飽受煎熬的飲食男女。他們徘徊在隔離帶附近,相互訴說衷腸。

德國把疫情下的戀愛談出了鮮花與水晶的味道,真愛莫過於此

因為新冠疫情,85歲的德國老奶奶Inga和89歲的丹麥老爺爺Karsten在兩國邊境隔離帶附近約會


就連這曠日持久、傳染力極高、致死率極高的新冠疫情,都隔不斷愛情,那還有什麼能呢?

愛情本該如此,無懼生死,無關一切,徜徉在愛的海洋,如鮮花,似水晶,任世事滄桑變化,我依然愛你。


浪漫如鮮花,漫山遍野

愛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為什麼要加上各種掣肘?極具浪漫色彩的愛情,令人神往。兩個耀眼人物的愛情,地動山搖,足以讓全世界震撼。

我心目中理想的愛情模樣,是人生初見的怦然心動,恰如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維多利亞和貝克漢姆的相遇。


德國把疫情下的戀愛談出了鮮花與水晶的味道,真愛莫過於此

人生若只如初見


在島國日本,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因拍攝《伊豆的舞女》而結緣。沒錯,就是川端康成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改編的電影。15歲懵懂美少女和22歲花樣男子聯袂演繹的悽美愛情中,“你帶我看電影可好”一語點出了少女對愛戀的渴望。

現實世界中,兩人走在一起。三浦友和在歌曲中唱道:

“從發尖到腳尖,一切都是我的,孩提時代的小小傷疤,你的一切都合我心意。”因為山口百惠的眼角下方有一個類似的小傷疤。

在上個世紀末的英倫島上,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一個是叱吒綠茵場的耀眼新星,一個是流行音樂組合的閃光存在。貝克漢姆第一次在電視上面看到維多利亞,就被她迷住了。兩人面對面的一次接觸,小貝拿到了維多利亞的電話號碼,欣喜若狂。直至今日,他仍然保留那張寫有維多利亞電話號碼的火車票。

這樣的浪漫愛情,也屬於數千年前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希臘絕世美女海倫,初見傾心,再見隨你到天涯海角。

德國把疫情下的戀愛談出了鮮花與水晶的味道,真愛莫過於此

《孔雀東南飛》劇照,來源為孔雀東南飛旅遊景區微博


愛至骨髓,愛到極致,兩人的生命編織在一起,生死相依。《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舉身赴清池,府吏自掛東南枝;歐洲戲劇中的羅密歐和朱麗葉雙雙殉情。

每一個愛情都是一段羅曼史,痴男怨女傾情演繹的浪漫故事。男主角深情款款,望向心動的女生,那一刻,山崩地裂,熾熱眼神交匯出世間最美的花,開滿山野田間。


純粹如水晶,佳偶天成

愛情恰如純淨通透的水晶般純粹,無關乎財富、距離、年齡、籍貫……,不沾染任何雜質。

某位相親節目嘉賓“寧願坐在寶馬裡面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愛情觀實在不能苟同。和一個無法讓你開心的人在一起,有什麼愛情可言?愛情從來不是物質的享受、生活的享樂。有情飲水飽、無情金屋寒。有愛、有情;有手、有腳;有幹勁、努力奮鬥,寶馬之類的物質還會遠嗎?

有關距離與年齡,相較於唐代銅官窯無名氏所書寫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我更偏向於宋代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愛是兩情相悅、琴瑟和鳴;管它山高水遠,青絲暮雪,跨越千年萬水,心還在一起。

純粹的愛情,從不欺騙自己的感情,亦不隱藏自己的感受,直面感情的存在。臺灣知名音樂人楊立德填詞,陳琳演唱的那首《愛了就愛了》一語道出玄機:

愛一但發了芽,就算雨水都不下,也阻止不了它開花。

想一想,那些不敢去愛的人,多麼悲哀!

在愛情面前,金錢、地位、出身、年齡統統靠邊站。非中國傳統意義的情侶楊振寧和翁帆2004年公佈婚訊,輿論一片譁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非議越來越少,楊振寧先生確有先見之明。

“不管現在別人怎麼講,過了三四十年後,我們這次結合將會是一個美麗的羅曼史”。

他的話語道出了那些跨越鴻溝結合的伉儷,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恰如國父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忘年戀、英國威廉王子和平民王妃凱特的結合。

珠玉在前,還在為愛踟躕不前時,只問你一句:真的愛嗎?


如若不愛,請好好說

你為什麼會愛上她?最常聽到的回答是:因為我倆很像,看到了ta,我彷佛看到了自己。這裡的”像”多半是個性、愛好之類的內容。無獨有偶,愛情分析流派認為人們會因相似而心生愛戀。人以群居,物以類分,我們很容易被相似的人吸引。

德國把疫情下的戀愛談出了鮮花與水晶的味道,真愛莫過於此

愛情心理學輔修課上,老師以楊振寧和翁帆講述相似性:二人都喜歡古典音樂、具有相似的性格特質——真、相似的成長經歷……

另一傾向性是互補。如沉浸在自己世界、寡言少語、性格內向的梁朝偉選擇和開朗大方的劉嘉玲步入婚姻殿堂。

可試想人世間兩人的關係除了相似,便是互補,無其他可能。恰如平面上兩條直線的關係,不是相交就是平行。

如果硬要說,我會說因為相似,並蒂蓮綻放;因為互補,水晶常留存。

如果經過短暫的相處,發現大家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那請和ta好好說,ta會懂。

德國把疫情下的戀愛談出了鮮花與水晶的味道,真愛莫過於此

即便你把昔日的愛人視為瘟疫,避之不及,也請不要冷暴力,同ta好好講。大家都會對這樣的愛情終身免疫。

不信的話,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的《如果你忘記我》已經開始吟誦:

如果

你因我生命中的起起伏伏,

而思前想後,

最後決定離開

我心紮根的

海岸,


請記住

在那一天,

和那一刻,

我的心會連根拔起,

轉身尋找

另一塊土地。


然而,

如果

在每一天和每一刻

無盡的甜蜜中,

你心有所屬;


如果每一天

你接受花朵的親吻來感受我的愛撫;

噢,我的愛,我的心肝

我也會點燃情感的烈火,

永不熄滅,永不遺忘;

我們懷抱的愛,我的寶貝,

會與日俱增,

直到你生命最後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