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我怎樣帶領女兒系統學習中國歷史

1、

我一直有意地對女兒進行歷史訓練。

可能有些人覺得,歷史只是眾多文科學科中的一門,只是傳統文化的知識和修養而已,似乎派不上太多實際的用場。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我怎樣帶領女兒系統學習中國歷史

但是我認為,歷史學是一個人應該接受的基本訓練,是幫助人的通識體系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為正是在系統的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在分析事實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學會批判性的思考問題,並理解不同的視角所看到的不同事實,最終與他人達成共識。

也正是出於這種信念,我一直對女兒的歷史啟蒙非常重視。從女兒一年級開始,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思考深度以後,我們便開始了親子歷史精讀歷程。

從開始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已經精讀了世界歷史和大部分的中國歷史(講到明朝),這篇文章主要介紹我們精讀中國歷史的過程,下篇文章著重介紹世界歷史的精讀。

2、

我們的時間安排是每週一到週五的晚上八點半到九點,就是原來的親子英文故事時間。

從孩子出生開始,我一直非常重視每天晚上和女兒的這段親子學習時間,一開始安排的是親子英文閱讀,自從孩子可以自主閱讀,我還一度迷惑這段時間怎麼利用,現在好了,剛好替換成歷史啟蒙。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我怎樣帶領女兒系統學習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我們的教材用的是陳衛平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和林漢達的《上下五千年》,配合蔣勳的《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中國歷史地理繪本》,中國歷史概要表》,還有一張中國地圖。

陳衛平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很多人喜歡的一套兒童歷史啟蒙讀物,它最突出的優點是,不像市面上其他的歷史書一樣,沒有生硬的把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導入孩子的思想中,而是試圖激發孩子的思考和討論。

另外這套書無論在取材結構和敘述上都比較流暢,有比較清晰的脈絡,前後有呼應。缺點是缺少對於事件或者人物詳細的敘述,需要家長補充一些細節。

所以我又引入了林漢達的《上下五千年》,兩套書取長補短,配合著講。

至於美術史、地圖和紀年表的引入,是希望孩子對歷史有一個全面的感知,希望孩子接觸的信息是豐滿的,是立體的,在啟發興趣的同時真正達到提升認知的作用。

每次給孩子講故事,我都會提前做好功課,事前預習一下一個朝代的整體內容,確定脈絡,斟酌精講和省略的部分,對於我感興趣(沒錯,是我自己)的內容還網上查資料,做好整體梳理和細節的準備,並在以便在講故事時不照本宣科,吸引孩子的興趣。

3、

孩子對歷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孩子一邊看陳衛平的這套書,一邊看她的《漫畫中國歷史》,會根據我的進度,自動更新到對應的朝代。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我怎樣帶領女兒系統學習中國歷史

所以這半年,我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小傢伙都會主動補充她看到的細節,然後和我討論,比如最近講明朝,在和我討論朱元璋時,女兒說他是一個多疑、下手狠殺人多的皇帝,並舉出具體的證據,這就是她通過閱讀自己得出的一個結論。

孩子不僅增加了很多歷史知識,慢慢形成自己的認知脈絡,而且也體現在平時生活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和看待問題的眼光上。

孩子的生活圈子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會有各式各樣的矛盾衝突。而女兒越來越能夠成為那個創造共識的人,人際關係也管理的很好。小朋友覺得女兒比較講道理,能接受她的一些看法和解決方案。

在我看來,這和她能夠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具有相對成熟的眼光和心胸有關。

這種本能,就是歷史體系的訓練和家長長期引導的結果。孩子長大後有批判性的思維、可以通過自己的調查和研究對某些問題提出質疑、創建新說,往往要從這樣的本能開始。另外,能夠理解、說服他人,與別人達成共識,也常常要從這樣的本能起步。

4、

怎麼引導孩子去讀歷史?

一、培養興趣為先,先易後難

對孩子來說, 學習歷史最好是從歷史故事入手,培養孩子對歷史的興趣。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我怎樣帶領女兒系統學習中國歷史

家長要預先做好功課。是照本宣科的讀書?還是家長理解揉碎了以後,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繪聲繪色的給孩子講故事,方式不同帶來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家長講的動人,孩子才會真的對這些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產生興趣。

家長把孩子引進歷史的世界,通過共同的學習,提升孩子對歷史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加強親子聯繫的紐帶,這也是親子啟蒙學習最大的魅力。

二、注意歷史的縱向橫向關聯 ,立體化的學習歷史

雖然是從故事起步,但是讀歷史不能孤立、割裂地去讀。碎片化的知識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要有體系的學習的原因。

單個的歷史故事就像是一個個散落的珍珠,而講訴的脈絡,就是那一根將珍珠串成項鍊的主線。

讀歷史要前後延展,搞清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後有呼應,有比較和對照。同時,還要注意同一歷史時期的橫向聯繫,也就是要有世界意識。閱讀的範圍不要只停留在中國歷史方面,對世界歷史也要有所有了解。 這個我會在下篇文章中進一步闡述。

另外,家長可以嘗試使用主題式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使用紀年表、地圖等幫助孩子定位。還可以根據需要,引入地理、美術和建築等相應的概念,豐富孩子的認知。

我會帶女兒會在地圖上標明相應朝代(比如春秋和戰國)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看美術史上相關的藝術作品,還會帶孩子去博物館的相關展廳去看當時的器具用品。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我怎樣帶領女兒系統學習中國歷史

比如講到夏商周的時候,就可以去看看當時的青銅器;漢朝以及南北朝講完可以看看當時的雕塑。這都是家長可以利用的資源。

四、培養孩子批判性的思考

學習歷史最重要的是有思辨的意識。立場不同,時代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就會不同。我們要引導孩子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去理解問題,鼓勵孩子進行思辨。

學習歷史的意義不只是帶著孩子記住幾個朝代和人名,在分析事實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學會批判性的思考問題,理解不同視角看問題的不同的立場,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歷史啟蒙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父母先去學習歷史理解歷史,才能夠引導孩子發現歷史中有趣的故事,才能夠從歷史中學到智慧。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