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讓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李世民還重用他,因魏徵敢說話

魏徵,大家都知道,是唐朝李世民時期最敢於直言進諫的人,就是讓李世民勃然大怒的話,他都敢說。魏徵死後,李世民痛哭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

魏徵讓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李世民還重用他,因魏徵敢說話

魏徵原本是李建成的東宮僚屬,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衝突日益加深,魏徵作為李建成的下屬,曾多次勸李建成先發制人,早點動手,可李建成不聽。最後李建成被殺,李世民招見魏徵,問道:“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

魏徵很從容地說:“如果太了聽了我的話,一定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

李世民聽後,不但沒有殺了魏徵,反而讓他擔任詹事主薄,後來還任命他為諫義大夫。

魏徵的敢於直言讓李世民很賞識,對魏徵所講的話也能正確地分析採納。

古代帝王妃子滿院是常見的事,這也象徵著那個執政者權傾天下。貞觀二年,長孫皇后聽說鄭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歲的女兒,才貌出眾,國色天香。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唐太宗,請求太宗將鄭家的女兒納為妃子,覺得長孫皇后還有如此心胸,太宗聽了長孫皇后的建議,下召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

魏徵讓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李世民還重用他,因魏徵敢說話

魏徵聽後想:“歷代帝王開始大抵都勤於政事,而後因紅顏禍水而誤國,作為國之臣子,必須勸諫皇上,但用什麼理由呢?”想到這,他於是想:“既然鄭家女子傾國傾城,想來肯定已有富貴人家相許了。”於是派人去查個究竟,果然瞭解到這鄭家的女兒已經許配給人家了,就進宮直言太宗:“陛下為人父母,應當撫愛百姓,為自己應該擔憂的而擔憂,為自己應該高興的而高興。您居住在宮室臺榭中,應該想想老百姓有沒有房子住;當您吃山珍海味的時候,應該想想老百姓是否還置身在飢餓之中;您的嬪妃滿院,而老百姓是否擁有閤家的歡樂?現在鄭家的女兒,早已許配了人家,您沒有詳細查問,就把她納入了宮中,如果消息傳出去,難道不會被世人笑話嗎?您所做的,難道符合為民父母的身份嗎?”

李世民聽後,大吃一驚,當時就表示歉疚,並且決定收回成命。但是房玄齡等人卻說鄭官員的女兒沒有許給人家。李世民又招魏徵進宮來問這是怎麼回事?魏徵說:“鄭官員的女兒是已許配給人家了,但你要納她為妃子,那人家還敢多說什麼嗎?他們怕皇上您呀。這還值得奇怪嗎?”太宗才恍然大悟,堅決地收回詔令。

魏徵讓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李世民還重用他,因魏徵敢說話

魏徵不愧是太宗的一面鏡子,能冒著生命危險去直言進諫,即使有時唐太宗勃然大怒,他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他所說的話必須為老百姓謀生存,時時警醒君主明鑑事理,當好明君。李世民不愧是一位有遠見卓識、胸襟寬闊、一心為民的明君,能聽取意見,正確理政。而魏徵所說的一番話,正是今天我們國家領導人所做的事——想百姓所想,為民眾謀福,為百姓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