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機關“兩書一函”助力涉疫社會治理

本報記者 周斌

“我校將嚴格把控食堂原材料的進貨關、質量關,健全食材進貨臺賬、嚴格留樣制度”“我校防控物資已經足額足量就位”“我局聯合縣教育局進行執法檢查,強化學校及其周邊食品安全監管”……

3月下旬,山西應縣11所中學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相繼給縣檢察院作出書面答覆。在此之前,針對當地即將開學這一情況,應縣人民檢察院連發12份檢察建議書,推動開學安全防範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各地政法機關積極通過檢察建議書、司法建議書、公安提示函(簡稱“兩書一函”)等形式,創新推動社會治理,預防化解風險隱患,助力平安建設。

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成崗評價說,政法機關堅持綜合治理與源頭治理,注重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性探索,通過“兩書一函”等形式全面倒查行業系統監管漏洞和薄弱環節,以司法強制力發揮好監督職責,對整體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助力學校復課

3月8日,山西省決定,高三學生3月25日開學。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確保復學安全是社會治理面臨的一道課題。

“比如,學校是否做好充分準備和預案、貧困生是否有足夠防護物資、校外各類遊商小販如何管理等。”應縣檢察院未檢辦主任沈曉燕舉例說。應縣檢察院在工作中瞭解到,部分餐飲企業將因疫情滯銷的食品向社會出售或作為愛心食品捐贈,存在過期風險;部分餐飲企業處於半公開營業狀態,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疫情傳播風險上升。

應縣檢察院積極履職,決定向全縣所有初高中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書。

應縣檢察院幹警連續多日走訪調研學校、縣疾控中心、餐飲等單位,分析研判省、市、縣關於復學後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就開學後疫情防控可能出現的盲點製作檢察建議書,確保針對性、實用性。

記者注意到,對學校的檢察建議書涉及學生防護用品保障、食堂用餐安全、學校周邊遊商風險、建立應急處置預案等方面;對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檢察建議書,涉及加強學校周邊遊商管理、加大對餐飲安全監管等。

為增強檢察建議的剛性執行力,由擔任這11所中學法治副校長的應縣檢察院領導和員額檢察官一一送達。

檢察建議書發出後,接收單位立即安排排查問題隱患,建章立制,並對落實情況向檢察院作出了書面回覆。檢察院也對接收單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實地回訪。復學以來,全縣學校未發生任何食品、疫情等方面的問題。

助力企業復產

合同糾紛、勞動糾紛……疫情影響導致涉企糾紛易發多發,如何及時預防化解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成為社會治理的又一個重點和難點。

吉林省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積極運用司法建議探索訴源治理機制,開出助力企業發展的“法治疫苗”。

汽開區法院院長助理李東鶴告訴記者,全區有各類企業3160多戶,包括一汽解放、一汽紅旗、一汽-大眾等一汽集團全資和控股製造企業。近年來,汽開區法院各類案件受案數增長較快,2019年受理民商事案件2455件。

“考慮到轄區生產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物流運輸型企業眾多,受疫情影響各類糾紛可能激增的情況,我們努力探索訴源治理機制。”李東鶴說,在深入走訪調研和對近年的司法審判數據進行梳理總結基礎上,汽開區法院先後向一汽集團和區管理委員會發出5份司法建議書。

在給一汽集團的司法建議書中,法院提出“充分發揮企業工會職能,努力協調化解勞動用工、薪資發放等方面的糾紛”“在因疫情產生的合同履行糾紛處理上,要正確運用不可抗力、情勢變更等法律規定,爭取各方共同減損和利益最大化”等建議。

在給區管委會的司法建議書中,法院提出“進一步整合資源配置,充分調動行業協會、律師協會、商會、仲裁委員會等社會力量的調解積極性,努力實現對訴源的協同治理”等建議。

司法建議得到積極反饋。區管委會反饋稱,今後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通過“府院聯動”機制,不斷完善人民調解和多元化解等相關制度,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參與社會治理

記者發現,疫情防控期間,檢察建議書、司法建議書成為各地司法機關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形式,涉及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

疫情防控產生大量廢棄口罩,如何處置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轄區部分住宅小區和超市、廣場等未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依法向相關職能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並督促限期整改。被建議單位積極履職,增設186個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四川省資中縣人民法院向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出司法建議書,就企業簽訂合同、勞動用工及刑事風險防控等提出13條司法建議。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人民法院向區人社局發出司法建議書,指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保護勞動者和企業合法權益等工作。

除了檢察建議書、司法建議書,司法機關還採取口頭建議、提醒函等方式,用更柔性更靈活的方式參與社會治理。

3月初,江蘇無錫發生一起因父母復工獨居在家的5歲男童走失事件,懷疑墜落至河道內(後找回)。檢察官現場調查發現,街道存在河道防護裝置不完善等安全隱患。惠山區人民檢察院迅速向街道制發法律風險提醒函,街道立即成立工作組,對轄區所有河道進行全面排查、整改、修復。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電信網絡詐騙分子冒充老師,混入學生家長微信群、QQ群實施詐騙的情況,山西省柳林縣公安機關向縣教育科技局發佈網課詐騙風險提示函,建議在做好疫情防控、有序開展線上學習的同時,適當加設法治課程和強化電信網絡詐騙的宣傳,避免群眾上當受騙。

完善制度機制

政法機關如何通過“兩書一函”等方式更好地參與社會治理?

沈曉燕認為,疫情防控期間,檢察機關更應做好做細調研監督工作,針對有關單位工作、制度的不足及時發出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職,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履行司法責任擔當。

“目前,涉及檢察建議的法律法規缺乏具體細則,檢察建議落實跟蹤較少。”沈曉燕說,應縣檢察院將加強規範檢察建議的文書製作、落實追蹤,提升整體流程程序化,主動作為,推動綜合治理,解決了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

李東鶴說,當前,司法建議在功能設置、內容體例、對接方式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創新,特別是要著力解決司法建議反饋率低、缺乏強制效力等問題。汽開區法院將通過常態化的司法建議工作,努力開拓社會治理的新局面。

張成崗認為,司法機關應當更好融入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整體性框架和進程,提高突發性非常態社會應急治理能力,在加快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規範體系完善和調整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構建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除了完善‘兩書一函’機制外,司法機關還應加快推進社會治理中的‘微智治’進程,探索‘雲庭審’‘雲辦案’,節約司法資源,提高效率;強化矛盾糾紛智能預測應用,對潛在法律問題進行研究預判,為相關風險管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學支持和引導。”張成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