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随着大型古装剧《清平乐》的热播,大家的视线再次聚集到宋朝——那个令古今士大夫都魂牵梦萦的朝代,宋朝以士大夫为尊,人们的思想也相当前卫开放。这里的“士”指的是读书人,“大夫”则是春秋时的官名。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并非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想做官,宋朝就有一位文人,不喜欢做官,也不喜欢过娶妻生子的世俗生活,而是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吟诗写字……简直比现代人都活得逍遥自在,这样的文人,在宋朝不但不会被人嘲笑看不起,还得到大宋皇帝实打实的关心。他没钱,宋真宗给他送钱送米;他死了,宋仁宗为他哭天抹泪。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林逋《自书诗帖》局部 下同

他是谁?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他就是一生对政治无感、终身未娶妻生子、人称“梅妻鹤子”的林逋(bū)。他死后,还得到宋仁宗的亲赐谥号“和靖”,又因林逋字君复,所以后人也叫他林和靖、林君复。林和靖是北宋著名隐逸的诗人。在他的代表诗作《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细品这句诗,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扑面而来。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宋史·隐逸传》中有关于林逋的记载,“”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一语道破林逋终生不仕不娶的原因“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40多岁时,隐居西湖孤山。他的诗多描述西湖美景,诗风澄澈淡远,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二人,敬爱其人其诗,还拿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林逋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他自己无意以诗名世,好在有心人收集,得以300多首诗歌留存于世。林逋还善于绘画,可惜他的画和他的诗一样,随画随丢,后人再也看不到了。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林逋除了诗歌和绘画,他的书法也自有一番独特的味道。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可见书法陪伴了林和靖的一生。林和靖工行草,他的书法瘦挺劲健。取法欧阳询、李建中。林逋曾拜李建中为师,因此他的书法与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不过他出生晚于李建中,林逋还在一首诗中谈到了和李建中的交往,。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林逋的书法,存世墨迹仅有3件,有笔意轻快《秋凉帖》《三君帖》,还有沉稳庄重的《自书诗卷》。《自书诗帖》是其中篇幅最长的,可以说是林逋书法的代表作。此卷行距极宽,字距疏朗,字字清劲。据诗后林逋的款署“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 可知此作品写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癸亥,林逋此时57岁,其书体疏朗散淡。林书确如其诗,与他笔下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自书诗帖》行书五言、七言诗共五首,分别为《松扇》、《孤山雪中》、《孤山松亭》、《送史》和《春日》。卷后有苏轼题诗书跋七言古诗一首,此书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使得这件书法成为难得的珍宝。还有一段乾隆皇帝的御题七言诗及题记,又有明朝王世贞、王世懋等人题跋。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苏轼称赞林逋的诗歌、书法和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评其书:“和靖笔意极似李西台,而清劲处犹妙。”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明沈周作诗:“我爱翁书得瘦硬。”

他是深受宋仁宗喜爱的隐逸诗人,他的书法清劲脱俗

因为隐逸,林逋的创作不受法度束缚,任情恣性,自在地表达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书法成为他追求自我的外在表达。虽说隐居的生活,多少显得狭窄和不丰富,又使他的创作格局不够阔达,技法略显单调。但林逋作为宋代尚意书风前期的实践者,他的书法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书法都有影响。林逋的书法带给你什么样的观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