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 宜陽手機報

2020年12月9日 宜陽手機報

2020年12月9日 宜陽手機報 農曆十月廿五 星期三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全面建設高質量“富美宜陽”


==導讀==


暢通鄉村路橋網 鋪開振興快車道

宜陽成立全市首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


【天氣】


10日 多雲 10℃~0℃


【封面】


加工粉條 村民增收


近日,在宜陽縣趙保鎮馬河村紅薯粉條加工廠,村民正在加工晾曬粉條。

該村位於該縣南部山區,晝夜溫差大,適宜紅薯種植,村民世代制粉條,已傳承百年。2017年,馬河村紅薯粉條加工廠建成投用,其選用純紅薯澱粉為原料,加工出的粉條口感香甜,爽滑筋道,銷路良好。該加工廠運營至今,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而且帶動貧困群眾打工增收,每戶年增收約4000元。(洛陽日報)


【今日宜陽】


暢通鄉村路橋網 鋪開振興快車道


一路九帶動。這句話在宜陽縣花果山鄉花山村村民眼中,是一組沉甸甸的數據,一串熱騰騰的故事。

曾經,這裡海拔1400多米,進村盤山路寬不足5米、有77道彎;全村789口人中貧困群眾就有331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1%。從最初於無路中踏出一條小路,到20世紀90年代修成能過車的沙石路,從2004年修建水泥路,到2017年加裝護欄、2018年冬天重新修整並增加錯車道,幾十年間,在縣、鄉、村共同努力下,這條進村路不斷升級,有力帶動脫貧攻堅、國土綠化、生態保護、鄉村旅遊、客運提質、產業結構調整、電商物流、服務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給村民生活帶來顯著變化。路寬了,發展天地也寬了,有人走出深山,進城闖蕩;有人留在家園“賣風景”,農家樂經營地紅紅火火,山貨、中藥通過電商,帶著大山的氣息走向鄉鎮、城市;村裡建起了小樓,小車跑上了盤山路……

近年,宜陽積極行動,強力打造農村道路升級版,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廣袤的田野上,繁華熱鬧的城鎮間,“大動脈”分佈有序,“毛細血管”暢通無阻,源源不斷為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提供“新鮮血液”無限動力。走在現今的鄉村道路,已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是通到家門口的生活便利路,帶動經濟發展的加速路,農民群眾的幸福路。

目前,宜陽公路里程達24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公里,國省道6條207公里,縣道16條225公里、鄉道78條491公里、村道1663公里,跨洛河大橋10座,其它大、中、小橋樑213座,行政村硬化路通達率達100%。公路密度由2013年的每百平方公里130公里增加到現在的每百平方公里150.4公里。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省級公路為主要路網,縣鄉公路鄉鄉連、農村公路村村通為支線,“五縱六橫”加兩環的交通大格局。一條條通達的水泥路、柏油路、快速路、高速路,連接起鄉村與城鎮,使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城鄉間自由流動,使“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成為現實,成為山鄉百姓的脫貧路、致富路、幸福路。(張珂)


宜陽成立全市首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


近日,宜陽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掛牌成立。

據悉,這是我市首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將通過一次性詢問,避免在不同刑事訴訟階段對未成年被害人反覆詢問造成二次傷害。

詢問未成年被害人,不僅要查明案件事實,還要根據未成年被害人的具體特點及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和認知水平,注重保護其合法權益,避免再次對其心理造成傷害。

宜陽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設在宜陽縣第二人民醫院,內設檢察取證室、心理疏導室、談話室等功能室,整體裝飾溫馨舒適,內部環境安全私密,不僅能夠幫助未成年被害人舒緩心情,還能降低他們的牴觸情緒、消除其恐懼心理。

據介紹,宜陽縣檢察、法院、公安、衛生健康、民政、婦聯等多部門聯合制定了相關辦法,對檢察同步介入、細化偵查流程、建立多方聯動、審判證據使用、醫療綠色通道、親職教育同步、社會救助同步等機制進行了詳細規定。該中心將通過在未成年被害人權益保障、心理輔導、醫療救助、經濟救助等方面搭建一體化綜合救助平臺,對未成年受害人在同一場所進行一次性詢問、身體檢查、證據提取、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避免在不同刑事訴訟階段對未成年被害人反覆詢問造成二次傷害,給予未成年被害人優先、特殊、全面的保護。(洛陽日報)


【出彩宜陽 圓夢小康】


城關鎮:“三治”並進,加大“驅動力”


城關鎮以“三治”並進為主線,不斷刷新社區“顏值”,提升社區“氣質”,全方位推進環境美、產業興、人氣旺的美好社區治理新格局。

立足“自治”基礎,走出社區治理新路子。城關鎮積極引導各社區群眾共同參與建立“一約五會”,把活動陣地建成社區事務公開的發佈點,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自治格局。各社區在各項重點工程推進過程中,依託基層民主決策運轉機制,把大事小情都放到桌面上,老百姓自己說了算;解放路、紅旗路、西街等社區在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中,充分運用“一徵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徵求群眾意見,實現共商共治,同時探索“黨小組+”治理模式,建立黨員+代表+群眾的管控隊伍,對河渠、居容居貌、社區綠化、汙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運行進行維護。沈屯、解放路兩個社區在解放路東延、南環路拓寬改造工程中成立居民監督小組全過程監督項目建設,群眾對施工滿意、對質量放心。紅旗路社區錦繡花園小區有一支由黨員牽頭組建的隊伍,他們每天穿梭在小區調解矛盾糾紛、文明勸導、維護公共設施,被居民親切地稱為“調解員”。“調解員”中有物業服務監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環境衛生監督員等,已由當初的8人發展壯大到60多人。退休老黨員董異香被選為物業服務監督組組長,負責協調、化解物業與居民的矛盾。短短几個月,小區的物業費上繳率從原來的50%提高到了75%。目前,城關鎮建成小區黨支部155個、小區議事小組254個,這些黨支部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揮“德治”支撐,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城關鎮以“德治”引領鄉風文明,深入挖掘模範人物、紅色故事,錄製戰“疫”微視頻,大力倡樹先進典型,以榜樣效應持續引領道德新風“吹”到社區每個角落;積極推進社區移風易俗,通過紅白理事會剎住陳規陋習,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以4個家風家訓館為主陣地,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受教育群眾3.5萬餘人次。該鎮依託鎮文明實踐所志願服務隊,發揮網格長、網格警、社工等作用,以“志願服務活動”為抓手,紮實開展衛生健康宣傳、普法宣傳、“三關愛”等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共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70餘次。組織開展“五四環保公益行”“不忘初心擔使命 為建黨99週年獻禮”等大型主題教育活動,持續推動鄉風文明向好向善。

強化“法治”保障,開創社區治理新格局。常態化開展“四官”服務隊入社區走訪活動,藉助“四官”力量,排查社區疑難矛盾糾紛、信訪案件、合同案件等疑難案件,解決社區內的棘手問題。積極構建鎮社區矛調網絡架構,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構建“鎮+社區+網格+群眾”四級網格,每一級網格充分發揮作用,共同發力,及時發現調節矛盾糾紛,建立起服務基層治理的長效機制,讓群眾事事有迴音、問題能解決、訴求得滿足。


高村:幹群協力齊上陣 人居環境大提升


近日,高村鎮掀起了一場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熱潮。

“宣傳線”動員群眾,分片劃區、掛圖作戰。各包片領導負總責,將責任落實到村,細化到人。各行政村把宣傳群眾、動員群眾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先行棋”,通過廣播宣傳、入戶宣講,在家常裡短中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動員村民把人居環境整治當成家務事,從房前院後的“臉面活”做起,形成家家講衛生、做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

“整治線”重點突出,以39個行政村主幹道、房前屋後為重點,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戶容戶貌、路容路貌整治工作,以清髒、治汙、植綠等為抓手,村幹部、幫扶工作隊分組包片、分散作業、全域聯動。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動員每戶每家齊參與,聚人力、上機械,對各個角落的積存垃圾全面清理,全面提升整容村貌,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督導線”激發幹勁,連日來,高村鎮堅持整治與督查通報齊步走,實時通報各村整治成果,通過曬先進、比成績,持續抓好環境整治。

目前,高村鎮城鄉環境面貌得到持續改善,達到綠、靚、淨、美、暢,為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健康宜陽】


百日咳,真的要咳百日?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遷延數週的咳嗽,以有吸氣性“尾聲”的劇烈陣發性咳嗽為特徵。

在百日咳疫苗廣泛應用之前,百日咳曾經是嬰幼兒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當時普遍認為每個兒童都會得一次百日咳。百日咳通常起病隱匿,症狀在不知不覺中加重,且症狀與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難以區分。

百日咳最初為間斷性咳嗽,1-2周內發展成痙攣性咳嗽,咳嗽頻率和程度均會增加,進入痙咳期,這個階段咳嗽最為嚴重,出現特徵性“尾聲”。嚴重痙咳時,臨床表現非常痛苦,發作時可能有發紺,隨後也可能出現嘔吐。發作後,兒童常常力竭,不幸的是,在幾分鐘之內痙咳可能連續性發作。儘管痙咳很少持續2-6周以上,但其恢復的過程是逐步的,發作的頻率逐漸減少,程度趨緩,直至“尾聲”消失。恢復期非痙攣性咳嗽可以持續幾周,如合併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則可誘發痙咳再次出現。

通常認為百日咳的病程較長,然而也並非真的要咳上百日,“百”字只是虛指,咳“百日”的說法能夠形象地表達該病的特徵,讓人印象深刻。

百日咳作為一種傳染病,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值得注意的是,百日咳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無症狀的成人感染者常常是易患兒童的傳染源。

由於起病隱匿,很難做到及時確診,因此,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措施。目前現行免疫規劃程序為: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月齡分別接種1劑次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


>>本期手機報出現的編輯差錯、您對本報的意見和建議,均可發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繫我們。感謝您閱讀本期手機報!

線索及稿件徵集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68887404

宜陽手機報,週一、週三、週五下午6時30分左右發送。


主辦:中共宜陽縣委宣傳部

承辦:宜陽縣融媒體中心

總值班:李炳輝

本期編輯:張珂

封面:張珂

2020年12月9日 宜陽手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