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原創 名莫非 全息宇宙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本文為全息宇宙線下公益沙龍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念頭

召之即來,卻揮之不去;

無限湧現,卻層疊而入。

日思夜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遠觀近怯,深入期間,黃粱一夢

一念

可觀一切

可成一切

所以,念在哪裡?

1 唸的形成。

2 如何對待你的念。

3 轉念,可以為你帶來什麼;如何轉?

4 人類的念之過去,現在,未來。

以下為小編根據錄音精選整理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莫非:

念,是什麼?

念字,上今下心,

所以,念就是當下的心

當下之所以有念,是因為有心。

人體可以比喻為:

一臺具有高精度、高智能的設備

而背後的控制就是:心。

我們常說一個詞:“心靈”。

心,體現的是靈的力量。

心靈是你連接宇宙萬物的器官,

它不在三維的身體上,而在能量體上。

心靈能夠連接宇宙萬物,

所以念也就可以穿越到所有次元。

一個念,可以讓你生病,

也可以給你帶來療愈,帶來各種結果。

因為念可以吸引、驅動“靈”的力量。

所以很多人修行,修的就是“定念”的功夫。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念,是怎麼來的?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宇宙中最早那一念是什麼?

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念出,則名出;

名出,則萬物出。

宇宙在永恆的流轉。

永恆的那個東西,我們稱為“道”,

只有道,知道自己是永恆的。

永恆的道,發了一個念,

或者說是做了一個夢,

一念形成了永恆的變化

道為了創造一個永恆變化的空間,

必須先創造一個“無之空間”

無之空間中,所有一切“均勻分佈”。

沒有物質,也沒有反物質,

這就是無的存在狀態。

我們這個有序流轉的空間,

“有之空間”

我們在這裡看得見生老病死,

看得見各種現象。

從無到有的過程是怎樣的?

永恆的道知道一切都是可量化/不可量化的,

所以就“把一切不可量化聚集到不可再聚集”,

這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道理,

也就是“反者道之動”的道理。

由此,所有的無之空間急速坍塌,進而發生爆裂。

產生了“有之空間”。

這就是物質相上所謂的“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形兩種物質:正/反物質,或者叫陰/陽。

正、反物質運動的軌跡是相反的,

如果相遇,就會直接導致空間坍縮。

反物質體現在你身體中,

就是焦慮、不安全感、悲傷等情緒能量,

這些正是拖垮人類的“稻草”。

綜上所述,我給念下個定義——

念:空間、物質、能量複合而成的信息流。

空間,代表造物主、道的念;

物質,代表宇宙的念;

能量,代表人類的念;

所有的念,都是由三者複合而成的。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護念的關鍵:真 智慧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那麼如何對待自己的念?

或者說,我們如何護念和轉念?

你感知到的一切,都不要當作結果,

而僅僅是看作是信息的流動。

即:明白你所有的念,都是信息流。

這就是護念的秘密。

所有的一切都是信息,而非結果。

這句話意味著:無論你遇到多麼美好的東西,

如果你認定那就是結果,

那麼你就停止了進化。

這句話也同時意味著:

你不能把我的任何話當做真理來看。

雖然我會保證我說的話“儘可能真”,

儘可能是我所堅信的。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善護念 諸菩薩”

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在很多人眼裡,善對應著好,

但是善究竟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帛書)雲:“善人者善人之師”

善,通的是擅。

就是你比我懂得多,你就是善。

善人,就是懂得如何做人的人。

因此這句話意思就是:

天道自然地安排了一個更懂得宇宙規律的人,

站在人們的前面做嚮導。

由此來看,“善護念”的意思就是:

懂得護住自己的唸的人。

“諸”,是“之於”的意思,

所以“善護念諸菩薩”的意思是:

懂得護住自己唸的人,就能夠到達菩薩(境界)。

而菩薩用什麼護念?用的是智慧

智慧,是第一條核心。

第二條核心是“真”,信以為真。

你需要知道,你的內在定在什麼真相。

很多人感覺到迷茫的原因,

正是因為他看不到自己錨定在哪個點,

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定在某個點上。

真+智慧,就可以護住你的念,轉化你的念。

真智慧,就是般若。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轉念很難嗎?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現場提問:我有時候覺得“想死”,怎麼把這個念轉過來?

莫非:

剛才我們給念下了個定義:

念是空間/物質/能量複合信息流,

轉念,就意味著獲得另一條信息流。

就是轉變對應的信息流的能量方向。

原先的模式是:

外在環境,影響“我”,產生“我想死”的念

其中關鍵點在於“想”。

“想”字,上相下心。

想中的相,存在於在你的大腦中,

而心負責把這個相投射出去。

現在的問題是:

你的心一定要投射相嗎?

你的心可以投射出一個不開心的相,

那麼可不可以投射出一個開心的相?

當然可以。

你所想的所有相,都是過去相。

只有過去才會讓人痛苦,

而某種因素把你帶到了過去,

不停地回放一個發生過的情節。

只會用大腦的思維和記憶看待問題,

就好像只是消極看電影的觀眾。

對觀眾來說,相是死的,是無法改變的。

相的流動才能產生“相變”。

相能萬變,萬法皆空。

明白這一點,心就活了。

就明白自己是觀眾的同時,

也是生活的導演和演員。

這意味著,

你不再受縛於過去的經驗、知識。

你知道了如何在當下

找到最簡單、最自然的“我”,

跟隨者造物主的波動,去進化。

轉念就是如此簡單——

看到空間、物質、能量,

這每一個點都是流動的。

不能轉念的原因在於——

沒有活在信息中,

而是活在了信息裡面。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轉念的意義——從業力中解脫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我們為什麼受困於業力規則?

因為受制於環境帶給你的影響;

受制於社會、親人告訴你的話;

受制於從書本上看到的知識;

而不是用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去發現真智慧。

當你一窩蜂地跟隨大眾的意見去生活,

而從來沒有真正自己去思考:我為什麼在這裡?

為什麼我要承擔這個角色?

為什麼我要做這份工作?

於是就活成了這個世界“物質”的一部分,

就只活成了一具身體,而沒有活出靈魂。

因此,我們才需要轉念。

轉念,而非滅念。

原來的念頭被轉化和消融,而非消滅。

你有多想消滅這些由反物質推動的念,

你就在多大程度上助長它。

任何念,任何考驗,

你都只需勇敢地穿越它。

在這個過程中,去感知:

念從何出,由何推動,受何影響。

用你內在的心的智慧,

去覺察、感知、轉化這信息流。

你越深刻地覺察它,

它穿過你所用的時間就越快。

現場問答

莫非丨一念,可觀一切,可成一切


提問:拜菩薩有沒有意義?

莫非:

菩薩,代表的是一種能量。

你通過拜菩薩與這種能量共振,

去看到你內在本來就有的智慧。

大家能夠叫得出的幾個菩薩,比如:

觀音、地藏、普賢、文殊、彌勒。

他們分別代表什麼樣的智慧和能量呢?

觀音菩薩的智慧,在於觀內在。

“觀自己內在的聲音”。

地藏王菩薩,代表行動的能量。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的能量是收斂的,因此稱為藏。

教給我們的是,人在世上生活,

要腳踏實地、要看著地面行動,

而不是隻顧著昂著頭看天。

普賢菩薩代表的是推進,

是推動所有人明白、覺悟的力量。

文殊菩薩代表的是才華,

是懂得如何運用智慧。

彌勒菩薩比較特殊,代表未來。

我們用“大肚能容”來形容彌勒菩薩,

但人們通常理解“容”為包容忍耐,

這隻理解了一半。

容,不僅是忍,更意味著“融為一體”,

這就是未來的能量。

忍,無法讓負能量消除,

只有靠智慧,才能化解負能量。

提問:我們為什麼需要智慧?

莫非:

有人認為,智慧可以用來賺取財富、加官進爵。

這隻能算是運用能量的初級階段,叫審時度勢。

而運用能量的高級階段,才叫做智慧。

或者叫般若。

智慧,是為了進化。

這裡的進化,特指的是心智體的進化。

通過提升你對自身、對宇宙的理解,

從而不再沉溺於虛假的“三維遊戲”。

進化的意義,就是不斷看見宇宙中“更大的遊戲”。

有些靈魂早已在地球遊戲中玩了很長時間,

但為什麼還是無法離開?

正是因為這裡整體的智慧還不夠,還需要它們。

(全文結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