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很浙江衛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高以翔離世的熱搜從昨日排名第一到今日下沉跌出前五十,僅用了一天時間。

可以預見的是到了明天事件根本衝不上熱搜了,未來一個月間公眾又會被新的熱搜輪番轟炸,而數年後,沒人再會緬懷起這樣一個被稱之為溫暖的人,因為這個時代遺忘的速度快到可怕。

在事件發生這短短兩天,網絡上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大致可以歸為兩類:一大部分聲音是在批判節目組和diss浙江衛視,還有一部分是在哀悼和討論高以翔的生平,作為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這本沒有問題,但遺憾的是關於這件事的討論也僅僅停留在了第一反應,然後呢?已經沒有然後了,以下是今天的微博熱搜前十。


面對“這很浙江衛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從截圖上已經看不到關於這個事件的進一步調查和結論,我們只能從網友爆料中窺探到當時現場的一些情況,而本該作為此次事件最權威最官方發聲的《追我吧》節目組和浙江衛視僅發佈了兩條寥寥數語的公開聲明,難道這就是全部?就是真相了麼?先來看看節目組的聲明:


面對“這很浙江衛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短短130幾個字,掐頭去尾真正講述搶救經過的不到40個字,用一種很輕描淡寫的方式去概括一條鮮活生命的逝去,會否冷血了些?換種角度,也許節目組的聲明因時間緊急的原因,來不及詳說。那我們再來看看過了10個小時後浙江衛視公開發布的聲明:


面對“這很浙江衛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兩個聲明的共同點是一致強調了“第一時間”展開救治,不同的是浙江衛視進一步將此次事件描述成“意外”,而網絡流出的爆料卻說現場錯失了心臟驟停急救的黃金四分鐘。

到底是“意外”還是存在醫療疏漏呢?亦或者工作時長的問題?我很願意去相信現場在第一時間展開了救治,遺憾的是這兩條聲明沒有解決掉公眾疑慮,而我更想知道的是從發現倒地不起到抬上救護車,這黃金的四十五分鐘到底經歷了什麼?工作人員又做了哪些努力?

現場有百名參與錄製節目的群眾,有幾十臺攝像機其中一臺應該有跟拍,還有那麼多明星藝人同場競技,探究真相真的那麼難麼?而這似乎像消失的黑匣子一樣我們無從探知了。

類似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2013年浙江衛視的明星跳水節目《中國星跳躍》發生過釋小龍助理溺亡事件,而當時節目主管回應稱,助理的溺亡是因為他獨自下水,無人注意。

當時節目組的官方聲明如下:

面對“這很浙江衛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聲明同樣用了“意外”兩字,並且強調了第一時間搶救,這很浙江衛視。而當時的真相和現在出現的情況一樣不得而知了。

2016年江蘇衛視真人秀《非凡挑戰》錄製,陳楚河在挑戰錄製過程中右膝關節扭傷,需手術治療,聲明篇幅過長,只截取了其中一小部分,全文網絡可查。

相比之下,江蘇衛視的聲明顯得詳盡了很多,至少避免了各種猜測和非議,但同樣用了“意外”來說明。


面對“這很浙江衛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面對“這很浙江衛視”,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當這麼多意外陸續發生時,競技類節目容易受傷也就變成了常態,其實整個社會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針對此類事件做出一些調整和改變,會否降低意外發生的概率甚至避免呢?遺憾的是昨天我們被告知了又一場“意外”。

當這一次“意外”發生時,目前也僅僅是流傳出類似心臟驟停急救指南,我認為是遠遠不夠的。

每個人都有憤怒吐槽和傷心緬懷的權利,但這不應該是全部,冷靜下來去探究事件背後的真相,從中去反思去改進,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才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而這並非一朝一夕某個人之事,它需要一個積極的社會環境:相關調查機關的介入,娛樂影視行業標準的審核制定,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於工作時長的規範,還有公眾的輿論發聲等等,當多方共同作用,推動行業變化,保住下一條鮮活的生命,才是對逝者最大的慰藉。

這個時代似乎缺少了一點探究真相的精神,而這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借用流傳甚廣的一句話,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任何事件的發生只有責任大小之分,沒有與我無關之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