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一、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一)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

縱觀人類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實現了經濟發展動能的第一次轉換。在此後的歷次工業革命中,新興能源、信息技術與遠程通信技術等新動能的出現不斷推動著社會變革。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如今,中國經濟迎來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攻堅期。2017年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這是我國關於新舊動能轉換的第一份文件。2018年1月3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覆,標誌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山東將在全國新舊動能轉換中先行先試、提供示範。

(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需認識的幾大問題

在社會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更迭的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必然要順勢而為、借勢而進、造勢而起、乘勢而上。一方面要“無中生有”,用新技術催生文創新業態、新模式,另一方面要“有中出新”

,做好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工作。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未來,也必然要認識到以下問題。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


第一,有效供給是前提。面臨著文化消費主戰場正向互聯網與數字領域轉移及文化消費群體的代際更迭的背景,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不論在內容上或形式上,都面臨著“量”上的數字繁榮與“質”上的精品短缺的現狀。以電視劇行業為例,2017年前三個季度,全國通過審批發行的電視劇達186部合計7706集,通過審批的劇集比例僅為22%,真正播出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大量產品剛“出生”就“入庫”,成為了“殭屍產能”。瞄準新消費群體的消費端需求,提高文化產品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第二,技術創新是關鍵。如今,以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科技已經滲透到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個層面和關鍵環節,正成為文化發展的核心支撐和中堅引擎。不論是新業態的培育,還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的載體。

第三,融合發展是必然。

文化產業是一種與其他產業關聯度較高的產業類型。文化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應用新技術、活躍消費市場需求,可推動關聯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文化新業態發展。融合發展不斷推動文化產業在與相關產業的競閤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成為了未來發展的必然。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二、 新舊動能轉換中山東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點

(一)重新思考新業態:緊扣未來發展趨勢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黨的十九大後獲批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也是中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面對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山東省將文化創意列為“塑造活力新山東”的十強產業。在此過程中,新業態的發展應緊扣未來發展趨勢、順勢而為。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一方面,要發揮數字文化產業的龍頭作用。2016年12月《“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正式公佈,數字創意產業首次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7年4月,文化部頒佈了首個“數字文化產業”概念的政策文件《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向社會發出國家鼓勵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明確信號。從整個數字創意產業的規模和產值來看,主要集中在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美地區、以英國為核心的歐洲地區,以日本、韓國、中國為核心的亞洲地區。其中,美國佔市場總額的43%,歐洲佔34%,亞洲及周邊國家佔據19%,其中日本佔10%、韓國佔5%。我國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迅猛,增速較快,預計到2020年,我國數字創意產業規模有望接近3萬億元,相關行業產值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從動漫遊戲到網絡文學,從網絡音樂到網絡視頻,越來越多的數字文化產品走進我們的生活,數字文化產業正在成為引領新供給、新消費規模高速成長的數字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省的文化產業發展,搶佔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先機至關重要。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應與國家重大戰略相結合。山東省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一帶一路”海陸交通的重要節點。與此同時,大運河文化帶等重大文化發展戰略也是打造開放新山東的重要機遇。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二)打贏人才爭奪戰:留住人才是核心

文化產業發展歸根結底是人才問題。人才戰略是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後發制人、彎道超車的最根本保障。2018年,全國各地陸續出臺政策開展人才爭奪戰。山東出臺了“人才新政20條”,從人才工程、引才用才機制、人才培養開發模式等7個方面提出了20條突破性措施,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支持力度大。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的是,吸引人才,是為了留住人才。人才新政的出臺只是人才爭奪戰的第一步,能否留住人才,才是檢驗人才爭奪戰成績的最終標準。因此,要以“別出心裁引人才、獨具匠心育人才、不拘一格留人才”的膽識與魄力,讓人才能真正能“為我而來、為我所用”。依託山東156所高等院校和239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吸引對文創領域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領軍人物,這是關係到山東文化產業發展能否從第二方陣躋身第一方陣的關鍵。

(三)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實現文化資源的產業轉型

1. 轉變思想:資源≠產業

齊魯之邦,歷史悠長。提起山東,我們會想到孔子、孟子、墨子等一大批推動中華文化發展的傑出人物,會想到“好客山東”的旅遊標識。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修齊治平”等理念,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山東的文化資源燦若星河,這也正是山東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基礎。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但同時我們要意識到,資源不等於產業。這也正是國內許多文化資源大省不是文化產業強省的困擾所在。深圳以“無中生有”實現了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蛻變,而傳統的文化資源大省何時才能真正實現“有中出新”、喚醒沉睡的文化資源呢?

解放思想、獨闢蹊徑,不應讓文化資源成為文化包袱,打造好客山東的“傳統文化”金名片是構建文明新山東的必由之路。在此過程中,要進一步梳理有效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之間的關係。

2. 探索鄉村振興的齊魯文創模式

2016年11月以來,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專門就康養旅遊做出規劃部署。山東良好的自然人文環境,深厚的歷史人文環境,使山東可以依託其儒家、道教特色資源,實現從養生到養心、從自然到人文的深度融合,發展精品旅遊產業,打造美麗新山東、魅力新山東。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此外,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山東豐富的鄉村特色資源也正是其探索鄉村振興的齊魯模式的基礎。傳統的手工藝產業,有產業、有基礎、有產能、有製作,但還要學會有效傳播和精準營銷,這樣才能夠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尤其注重融合發展。

(四)統籌陸海戰略:寫好海洋經濟的文創篇

山東海域面積廣闊,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五分之一,擁有全國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以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等一批重量級海洋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在山東的未來戰略中,陸海戰略中的海洋文明、海洋經濟、海洋文化、海洋旅遊,是未來發展的潛力,而這篇文章目前還未真正破題,歷史把這篇文章留給了我們這一代人書寫。山東的海洋資源,既是旅遊的財富,也是文創的財富。

所以挖掘海洋文化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傳承海洋文化,文創篇是其濃墨重彩的一筆。

範周 |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文創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