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童趣

故乡的童趣 捉茄虎打架

想起小时候在故乡——广东阳江市程村镇豪山村那些已逝的生我育我的童年岁月,不禁生出许许多多的值得回味无穷的趣事来。那些幼稚天\真无邪的童年的往事令我回想起来不禁窃自喜笑,时隔数十多年,至今却依然旋回于我的脑际,竟久久挥之不弃。

我的家乡名叫豪山村,是在南方广东一个沿海的乡村。村右方约一公里远的西南边上有一座山岭——名狮子岭,临海,在小时的脑海中狮子岭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岭。村后是一片树林,小时候的记忆是一大片山林,再后面是连片的丘岭——名白粉岭,自然,白粉岭在心中是村子的后山屏障,山峰连绵起伏,望不到边。童年,是一个人最好奇而无知的时期,那也是我最幼稚的人生时期,视野之处就只是村前的小学校和村前的一片靠近海边的田野,还有村后面的小树林和旱地。在我童年的视野中,整个世界就是那么大的一片土地。我以为,这就是人类社会。

在我童年的乡村生活中,最有趣的是捉茄虎打架,这是农村小孩子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也是我最喜爱的童年活动。我们同巷和邻巷的几个小朋友,总是在星期天或是假日到村后面的附近的田间地边的茄树寻捉茄虎。茄树,其实不是树,而是一种叶面宽阔,叶边带刺的草本植物,常生长于南方山岭边或田头地边河沿,茄叶柔韧,削去边刺进行三折叠,可做成装茄虎的小茏子,称为茄虎笼。茄叶还可以用来包粽子,南方人包粽子多用竹叶,但也有些南方人如粤西以南地区的乡村农民,为了省钱割来茄叶包粽子。茄虎是一种生长在茄叶中的细小动物,喜欢生藏于茄树叶心底部,或是由后肚吐出丝线将两片茄叶粘连在一起,自个儿就生藏于两叶的空间之中,这就是茄虎的房子。茄虎头前有两臂,口上有胡须,左右有多足,其尾部为尖状后肚,屁股尾部可吐丝,其打架愤怒时,其尖状的尾部便会向上或向左右翘起。(如图: 用茄叶做成的茄虎笼和茄叶上的两只即将拼搏械斗的茄虎)

故乡的童趣

茄虎的特性就是喜欢打架喜欢互相斗殴,凡是两只茄虎相遇,必定进行打架,两两各自用头前两臂和口进行咬打,总是斗个你死我活的。观赏茄虎打架,就是南方孩子尤其是乡间小孩子最有趣的玩乐之一。

我常常在星期天或是学校放假时节,到村后的地边茄树前去搜捉茄虎。哪时,我的家乡村后有树林和田地,更有很多丛生相连的茄树,茄树小的有人的身高三分之一,大的有一人多高,茄虎往往就藏在茄叶里。捉茄虎要带上很锋利的小刀,也需要很好的眼力,在哪簇簇丛丛的交相驳杂的茄叶中,当看到两片粘在一起的茄叶子,就伸手用小刀去把两片茄叶子割下来,然后把它放到地上,用力把粘连的两片茄叶掰开,茄虎就原形毕露了,当一把茄叶掰开,哪藏在其屋中的茄虎就跳了出来,但它跳来跳去,总是在茄叶之间跳动,轻易不肯离开茄叶,有时它也会跳到地面上来。等它安定之后,就用预期先做好的茄虎笼端到它的面前,它一看到茄叶,就跳上了茄叶上面,慢条斯理地走进了茄虎笼子里,然后就把笼子合上。茄虎笼是用三折叠的方法(即把一片茄叶平均分成三份进行折叠,在第一份中间用小刀割一个椭形的口子,称之茏眼,在第三份上相应部位用小刀割开一小片,可称之为卡片,把卡片插进茏眼里,茄虎笼就合上了。一般来说,一只茄虎笼只关一只茄虎,不能关两只,否则,关在茏子里的茄虎就会拼个你死我活的。捉了一只茄虎就用一个茄虎茏把茄虎关起来。用这种方法再捉第二只茄虎,第三只、第四只。如果想捉五只或六只茄虎,就得做五个或六个茄虎笼。

有了几只茄虎,就可以观赏茄虎相斗了。打开一只茄虎笼子,茄虎坐在笼子里不轻易出来。就把第二只茄虎放出来,放出茄虎时,要把开眼的面上的茏盖(即第一部份)摊开,茄虎才会跳动出来,否则,这家伙是不肯轻易出来的。只有你把笼子全打开由上面没了遮掩,它才会走动。于是用手助帮引导第二只茄虎进第一只茄虎的笼子,这时,第二只茄虎跳上了第一只茄虎的茏子的茄叶上。躲在茏子内的第一只茄虎看到对方来了,就兴冲冲地走出来,两虎相遇,各自摆动双臂,抖动身体,就象武斗时的两位武士,各自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时看两虎的姿势,都各自颤动着上翘的尖形后肚,步步进迫。当两者相向的距离愈来愈近,最后相接碰,两只茄虎的各自两对臂爪便澎的一声紧紧地相缠在一起,两者处于相互胶着状态。 这时,可以看到拼斗双方双自都在拼尽全力,互相抵住对方,两只茄虎头部相触,两只臂爪用力相顶,两虎后脚撑起,观其两边足脚几乎挺直,足见双方都全用尽了功夫。这种胶着状态,说明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械斗。如果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则双方胶着状态时间较长,最后双方都处于精疲力尽之态,彼此几乎同一时间收兵。如果双方一强一弱,则弱的一方会很快自动逃走。如果捕捉遇到的是双方都是悍虎,力量不相上下,则拼斗时彼此都不愿意肯先撤手,最后大家两败俱伤。我就曾捉到这样的两只悍茄虎,把它俩放在一起进行械斗时,最后双方都各被对方咬伤,且伤势很重,行动迟钝缓慢。每遇这种情况,我便把双方装进茏子后,放置多日,让各自自我调理养伤,并喂之以食,使之身体恢复之后,再观其械斗。

通过观赏各自比武械斗之后,所捉到的五六只或七八只茄虎,就可分出哪只茄虎最恶最强,最能打。于是就留下最能打的第一二三名的茄虎,其余的丢弃或放生或处决。然后就用自已的最优茄虎和同巷或邻巷小朋友所捉的茄虎比武。

在和小朋友之间相互的茄虎比武时,我们双方都拿出自己的最恶茄虎与对方的最恶茄虎进行比斗。但有时我也耍一些小聪明,先用第三名茄虎出场与对方的相斗,如果败下阵来再用第二名与之相斗,再败下阵来就用第一名恶虎上阵进行械斗。几个小朋友之间,谁的茄虎打第一最恶,谁就是捉茄虎的能手。大家对他捉茄虎也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并表示出尊敬和崇拜之意。每当自己的茄虎赢了几个对手时,一段时间就会暂停去捉茄虎。如果败给对方几个小朋友,就会不遗余力地继续马不停蹄地去捉茄虎,总希望能捉到最能打的茄虎而战胜对方。

茄虎的打架的能力和凶狠的能力是可以训练调教的。但这种能力提高不是极端的,只能相对提高,方法就是让它与比它弱一点的对手进行打架训练。久而久之,养成它总是战胜对手的观念和意识,然后再让它与不相上下的茄虎比斗,这时往往可能会产生按原来水平是打个平手,结果将对手打败的可能性。达到这个水平后,历经多次训练,再让它与比它强一些的对手进行比拼,以此训练它的悍性和战胜对手的性格,将其调教得极为凶猛些。

少年在乡间度过的岁月中,我们很多空余时间就迷惑在捉茄虎打架这种活动中,有时常常是连饭也忘记吃了,整个心思都在捉茄虎打架这种活动中了。因为,哪种乐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是城市少年所不会有的快乐。

茄虎相斗得最凶的发狠的,往往是公茄虎,公茄虎一般头前有较长的白须,后肚较瘦细。母子虎往往后肚较肥大,其凶性较弱,好斗性也较弱,如果两只是母茄虎查斗,双方交接的时间较短而散开,如果是一公一好两虎相斗,母茄虎往往还未接手就会逃之夭夭。我曾多次试验,皆如此结局。我们少年时所捉的大多数为公茄虎,母茄虎一般都不捉,捉到手也多是不用。

茄虎还可以喂养较长的时间,茄虎可用打死的苍蝇、蚊子或蚂蚁喂养,我曾喂养过一只打架颇有功力的公茄虎,天天供其丰富的食物是打死的苍蝇,喂养超过十天,哪只公茄虎长大了好多,身体显得雄壮强大,精神奕奕。显然,它的打架能力肯定有大大的提高。

(本文原创作者:柯博元/广东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