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河南大学教授 张振犁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山海经·中次七经》中记载:中岳嵩山东北过讲山,在密县、荥阳之间有“浮戏之山”。究竟浮戏山的真实含意是什么?至今没有确切可信的解释。

2001年,我从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溱洧文化》(第一期)任正经《溱水乃密有,岂能被盗窃》一文中,了解到新密市古老乃伏羲女娲开辟创世造人、繁衍华夏子孙的问题。文中特别对“密”字的来历与“密羲”“伏羲”有关。并进而解释说新密市西北的浮戏山就是“伏羲山”的音转所致。与此同时,还举出新密市来集镇的浮山岭上有“伏羲女娲祠”(也叫“娘娘庙”)。如此等等。

这个喜出望外的远古中原文化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和亲身去调查的打算。

从1983年以来,20年的漫长岁月,我长期从事中原神话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但是,竞对近在咫尺的故乡新密市这样重大的原始神话信息却不知道。实在心感不安。

2002年春天,新密市的同志约我参加将要在新密市召开的“古都研讨会”。我顺便提出请他们协助考察新密市浮戏山伏羲女娲神话的希望。他们特别高兴,并拟订了考察的初步设想计划。这就是我此次赴新密之行的缘起。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2002年4月13日,开始在新密市考察伏羲、女娲神话分布的情况和各方面的证明材料。具体说,就是了解以嵩山神话体系中浮戏山及新密市其他地方关于中原远古洪水时期,中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在洪水(或天塌地陷)之后,如何生存和繁衍的,开辟创世造人的重大神话遗存流传和保存的情况。

4月13日下午,在与新密市文化界的同志们的座谈会上,初步了解了新密市伏羲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从1992年已经有陈志忠等同志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目前,正策划新密市“羲皇故里”的文化资源开发的远景规划。我听了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密市的领导和文化界的同志们,就对境内的黄帝文化进行研究,举起了黄帝文化研究的旗子,成立了“黄帝文化研究会”,主办了《溱洧文化》很有特色的文化刊物。古城寨城址是“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项目,另一处是新砦遗址。他们并不停步,今天,新密市的“羲皇故里”文化资源开发工程也正酝酿启动。这种科学、求实,不慕虚名的以学术事业为重、埋头苦干的精神,使我尤为钦佩!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4月14日上午,我就是带着这样兴奋的心情赴新密市来集镇“伏羲女娲祠”(也叫“娘娘庙”)考察伏羲女娲文化遗存的。

伏羲女娲祠在来集镇南三里的浮山岭上。西望苍莽的中岳嵩山,北依嵩山北至密荥交界的浮戏山,南望著名的具茨山,洧水在浮山前流过。这里正是黄帝“有熊氏故墟”的圣地。这天正是三月阳春天气,阳光普照,山山岭岭的田间麦浪滚滚。站在伏羲女娲祠前放眼望去,一派大好春光,使庙宇显得分外庄严、肃穆。庙宇的规模不大,却显得格外紧凑、整饬。照壁与庙门之间面积不大,格局十分得体。庙门头是“伏羲女娲祠”及“人源之祖”。在过庭的门旁的对联是:“浮山自成曲千古,庙宇拔地享万年。”门旁还有一幅对联:“门临洧水,户对南山”,横额“娉婷懿立”。顿时使人想起中原大地洪荒之世,伏羲女娲补天创世造人的“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万世,光辉重万物”的赫赫功业,引起肃然起敬的心情。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张振犁(左二)在采访中

进到祠内,西配殿是三位送子娘娘塑像,说明女娲在民间繁衍后代的信仰和心态。正殿敬祀伏羲女娲并坐的塑像。二神话中人物的端庄、雄豪的栩栩如生的神态,不禁想起他们如何于大自然洪水灾害(天塌地陷)之后,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精神,而产生崇敬之情,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先祖流传至今的民族精神!

在伏羲女娲祠内,我们有幸听到当地村里老人张央(82岁,男,本地村民)和张仓(58岁,男,村民)给我们讲述了伏羲女娲兄妹在天塌地陷时,保护神是一只老虎变的老人,帮助二人钻进老虎肚里,避过灾难,又在灾后,做媒让二人“滚石磨”“测天意”,结为夫妻;又教他们捏泥人,繁衍生息,延续了华夏万代子孙。这正是浮山岭上建伏羲女娲祠的来历。这确实是一篇原始型的神话遗存珍品。

这个神话遗存的特点:伏羲女娲兄妹神话在新密产生、流传,带有原始性(不是灾难重演型);二人滚磨成亲就在浮戏山(或嵩山)一带;灾难是普遍流传的“天塌地陷”;保护伏羲女娲兄妹的动物是一只老虎 (这在大量同类神话中是唯一的),可能与山区有关;老虎变成白胡子老人指点二人避灾、结婚、造人,比较特殊,说明此类神话中的龙虎文化的源起,都是很古老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伏羲女娲以夫妻身份,并排同坐殿堂享受人间祭祀的,这座庙内的情况也是罕见的。

据我所知,中原的“洪水后遗民再殖人类”神话,约有一百几十篇。除主人公是一般姐弟、兄妹之外,仅以伏羲女娲为主人公的也不下三十多篇。这些都见不到实际的证据。即使象供奉伏羲女娲为人祖的,也很少伏羲女娲以夫妻身份,同坐殿堂,同受民间崇祀。例如淮阳太昊陵只敬伏羲,女娲不是伏羲的妻子,只在偏旁小庙里有她的神位。又如西华、涉县(原在河南),又都只敬女娲。陕西、甘肃的伏羲、女娲庙内,也多是如此。这个问题证明:伏羲女娲成婚,从此成了“人源之祖”,是比较原始的。其中还看不出后世所说的“族内婚”违反人伦意识。这正是当时公认的正处在婚姻制度从“族内婚”向“族外婚”过渡的阶段,也是被“天意”“民意”所认可的。不然,人类在灾害后灭绝,还有什么“人伦”可言。这也是当时特殊时期,人类生存的需要所共同的认识。它符合当时历史的真实。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此次浮山岭伏羲女娲祠的考察,取得重大成果的,还在于从历史的深度和文物考古实证方面,得到了重要佐证:即在400—500多年前,浮山岭上的伏羲女娲祠就已存在。此类神话也早已在民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了。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的庙会一直沿习至今,就说明群众对伏羲女娲的信仰是神圣的。这便是原始文化的功利作用的体现。此次考察,在庙内共察看了现存的8通碑刻。最早的是明代成化年间(1465—1477年)的石碑,因年久剥蚀,己不可辨认。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次是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5)的《重修伏羲女娲庙记》,碑文说:“密邑东三十里,浮山岭上有伏羲女娲祠。……夫,伏羲古之继天而帝者也。洪荒之世,文明未开,而始画八卦,造六书;作甲历,正大婚之礼,制歌咏之乐。非特万古文明之祖,实开(天)成务之举也。女娲与之同母而相佐之汩,功业不灭矣。……伏羲女娲之祠建立盖有年矣。历以岁月,兼以风雨,颓乎将倾……”

其中对伏羲女娲由兄妹而夫妇,繁衍人类,制订婚嫁之礼,表述已十分清楚。同时,对该祠之历史的回顾虽比较含糊,但其建祠修庙时间之久远,已在其中说的很明白了。伏羲女娲开辟创世之功,乃修建之祠的重要原因。它说明:此祠兴建远在500多年之前,已具相当规模。今天,此祠之所以受到当地民众如此爱戴,虽几经破坏,仍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矗立人间,足见先民人类之祖对后世感召之深。这正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世不衰的体现。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清道光六年的《重修女娲庙碑记》碑文说:“伏羲女娲之为灵昭也。画卦有文字之始,炼石补造化之穹,载于史,著于传,杂见于诸子之众家彰矣。顾吾夫子删书独遗之。遗之非谓其人之不是传信之,或可兹疑,盖谓远稽诸洪荒,不如近质诸中天也。然而感人之深,人人之久,虽历经劫灰、兵燹而精光,不没,常足以俎豆矣。……密邑浮山之有其祠也。盖无非欲阐天生广生之理,……谓诸子等欲邀神佑固非也。谓神之必无所应亦未也。见文教兴,生育以遂其士风日趋于文明,芸生日见其繁昌,岂不懿欤后之人,踵事增华,俾庙貌常见其辉煌,祷祀愈助其熙禳。是又不蓍龟而可卜者矣……”

上面这篇由当时候选知县韩维屏所写的碑文,的确是很有见地的好文章:他客观地、历史地评价了中原原始先民创造的许多远古神话传说的价值,不容置疑。他对儒家圣人孔子删书时,以“不语怪力乱神”为标准,大量删除当时的原始神话传说的作法,表示异议。他不认为这些神话传说都应该删除。实际也删除不了。因为保存在民间的口碑神话是无法使之泯灭的。古代见于经、史、子、集众书中保存许多这类作品(尽管零散、片断、方法不科学),就证明民间神话的强大生命力。正因为它反映了群众的愿望,所以才“感人之深,入人之久。虽历经劫灰、兵燹而精光,不没,常足以俎豆矣”。可见民间合理信仰是消灭不掉的。作者对后世后人重修伏羲女娲庙,也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繁衍生息(“大生广生”的朴素心愿),不一定为了让神道庇佑自己。后人来这里祷告得子,轻便容易,不必去用蓍草、龟卜那样烦难的形式了。作者对民间信仰“求子”习俗,认为当科学文化昌明之时,人类也繁衍之时,民众的幼稚信仰,自然会正确对待。因为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⑥作者还指出,搜集记录民间神话传说,不必远稽洪荒之世,只要注意从民间(“中天”名山意的延伸)就可以了。试看,碑文产生至今四五百年,甚至可上溯1000多年,在新密流传的洪水神话真品,今天不是仍保存在人民口头上,又被我们采录到了吗!

这一天,我们是怀着探宝丰收的喜悦,离开浮山岭伏羲女娲祠的。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2002年4月14日下午,考察组来到新密市西北牛店乡的补子庙(即伏羲庙)了解伏羲女娲活动的情况和遗迹。

这里古称“补国”(“补”“甫”“伏”古音同,通用)。据史书记载,这里是伏羲、女娲、神农“三皇”时代,唯一封国。(《路史·国名记》:“补,三皇之世封国,炎帝伐补遂。”)其实,这个补国城还是原始古寨堡一类的保护安全建筑。和五帝时代还有区别。后来,城址有重大发展、变化。与《遁甲开山图》中记载的情况相类似。文中说:“女氏、天皇封弟(娲)于汝水阳。后为天子,称女皇。”由此可知,伏羲、女娲在中岳嵩山周围的活动是可信的。

补子庙是补国城址,在发源于浮戏山的绥水河滩上,景色幽美。城址夯土是从巩义市由人列队传递过来的白土,土质粘性强,耐冲刷(当地是黑土)。这里可从翻出的城土中,拾到许多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片、器皿等遗物。它说明新密市古老的远古文化遗存是丰富的。不仅如此,在新密市所发掘出的裴李岗文化就有多处。如马良沟、莪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就在浮戏山周围一带。这一距今10000— 7000年的文化正是伏羲女娲时代。尤其是莪沟发掘了全国当时裴李岗文化唯一的一男一女合葬墓穴,证明当时一夫一妻制已经出现。近期,发掘到的补子庙里的石香炉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遗物。文化序列是清楚的。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补子庙的建筑已经是多次修过的。后为学校占用,最近才搬出。据管理人员说:庙里的伏羲神像早已扒掉。最近先在正殿的北侧偏殿塑了女娲神像。这座神像右手托着炼的五色石补天的风姿虽简朴,却有乡土风味。他们说:“等正殿整理好了,再把女娲娘娘的像移往正殿。”女娲补天的遗址就在庙的西北不远的地方,当地对女娲是很尊崇的。每年3月 18日是女娲的生日,庙会很热闹,要唱两台大戏。

这里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始社会的神话信息,即补子庙的神像同来集镇浮山岭的“伏羲女娲祠”里的一样,都是伏羲与女娲以夫妻身份同坐殿堂享祀的。他告诉我们:远古洪荒时期,婚姻制度从“族内婚”向“族外婚”过渡的时期。这就使伏羲女娲成为“华夏民族始祖”的原因。这个婚姻观念在新密市来集民间是普遍流行的。

我们在补子庙还从当地农民李洛民(51岁)听了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亲,繁衍人类的神话。补国城虽经几千年的时间,至今仍俱相当规模,足见它是伏羲文化古老的见证。实际它和浮戏山乃至中岳嵩山文化都属于一个庞大的整体。补国的存在,是伏羲女娲族系在中原政治活动的遗迹。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2002年4月15日上午,考察组驱车出城经米村镇沿山路抵尖山乡,过敬老院,来到天皇山下。在村民一女同志接待引导下,顺着崎岖小道,慢慢爬向山顶。路上,她介绍说:“这座山就叫天皇山,也叫祖始山。上面有祖始庙。这庙年代久了,曾先后被毁过三次。原来庙里的钟都被推到沟里不见了。因此,这条沟又叫钟沟。现在山头上的庙,是群众自发捐三元二元,块儿八角凑起来的。几年时间才盖了这座三间房大小面积的祖始庙。上面敬的神是开天辟地的人祖伏羲女娲。”在新密尖山乡羲皇故里筹备组给政府写的报告中也说到,浮戏山上有“祖始庙”(或“始祖庙”)。虽然群众有的己因庙毁久了,对庙里的情况记不太清楚了。但就浮戏山及新密的情况看,不应该只敬伏羲。特别是高力升提供的神话传说看,也可作证。他说:“祖师庙下面的钟沟,是女娲补天时炼五色石的地方。火大把沟里的石崖都烧红了,因此叫‘红石沟’(也叫“钟沟”)。”这就是伏羲女娲共同开辟创世的地方。山上祖始庙自应是伏羲女娲以夫妻(原为兄妹)同殿受崇祀的圣殿。

大家来到山顶祖始庙,山高望远,四周群山耸立,林木丰茂,郁郁葱葱,十分壮观。西南方的巍巍嵩岳,矗立在莽苍的薄雾之中,西面是登封、新密、巩义、荥阳、汜水等五县交接地带的五指岭。从脚下的20里长的浮戏山、郑州的西太山,形成新密市的北部天然屏障。远望县南的具茨山,更是雄姿迷人。新密市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邻平原沃野,市内溱、洧横贯其间。这片古老的土地,正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河洛文化”的腹心地带。伏羲时代的文化渊源在于此。浮戏山北面正是巩义市河洛交汇处的洛汭。伏羲在这里依“河图洛书”,制出先天八卦。在浮戏山发明、创造了蚕桑文化。后来,新密市又是轩辕黄帝“有熊氏之墟”。这些都是由得天独厚的发展华夏文明的优越生态环境。也正因为如此,新密市的民间才传留下来了大量的伏羲、女娲开辟创世造人的神话遗存珍品,这是一大部分研究中原原始文化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天皇山祖始庙的门联是:“开天辟地始祖先,香火兴盛黎民安。”横额“祖始爷殿”。还有“祖始神通广大,百姓诚心敬仰”。祖始殿正方神牌位上写着:“开天祖始爷尊神之位。”对联是:“金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光。”百姓尊祖、崇敬伏羲、女蜗创世之功,其信仰和虔诚之心态已延续近万年之久了。这种心态正是一直到今天民族凝聚力量的体现,为什么祖始庙历年来曾多次被毁,但群众从来没有停止过重修的决心。令人感动的是,田种湾的群众,有的把祖始庙毁后房基下的陶片、器皿、祭器都抱到家里保存起来,把庙里的香炉也抱回家藏起来,今天重修祖始庙时,又贡献了出来。新密市文物考古专家魏殿臣先生还把这些文物珍品拍了照片。经他的鉴定,这些文物有的是宋代的瓷片,多半是明清时代的。它是浮戏山祖始庙历经古老沧桑岁月的佐证。

我们站在天皇山(也叫“祖始山”)上,听着村民的介绍:天皇山在新密浮戏山东面的小顶山,也有祖始庙是人皇山,西面不远的巩义五指岭一带的一座高山叫地皇山。顿时,新密市是我国远古“三皇”时代的祖地的观念形成了。这是何等令人惊喜的发现!

在庙内和山头上,还听了村民田种湾村的郭淑芳(48岁,无文化),讲了天塌地陷,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亲,繁衍华夏子孙的神话珍品。他们还说:巩义地皇山洪荒沟就有兄妹在灾害到来时,由石狮子帮助兄妹躲过灾难,滚阴阳石成亲。二人生儿育女,盖石屋,自造石斧、石铲生产。这也是伏羲女娲兄妹神话的同类神话遗存。他们还说:周家寨也有娘娘庙,里面有人祖爷、人祖奶。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伏羲故里在哪里?伏羲山下是故乡

这一次调查,基本上弄清了新密市的伏羲女娲开辟创世造人分布的情况。他标志着新密市不仅是黄帝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而且是三皇时代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伏羲女娲神话早年活动创世的主要地区,就目前的情况看,敬祀伏羲女娲人祖的地方有:天爷洞的三皇殿、来集镇的伏羲女蜗庙、牛店镇补子庙、浮戏山天皇山的祖始庙、周家寨的娘娘庙等多处。这不是偶然的事。他是以浮戏山为主区的伏羲女娲文化圈的典型标志。结合新密市的考古、文物、碑刻、史事,地名的演变,庙会文化,信仰,以及“蚕桑”经济发展情况等综合研究,说新密市是“羲皇故里”是有说服力的。

这里有一个应特别提出的问题,那就是:大量伏羲女娲神话,不仅口头传承的量大,更重要的是,这些神话遗存流传的历史时间的文献依据。这应该是中原神话研究的又一大突破。流传在中原地区的一百几十篇的“洪水后遗民再殖人类”神话遗存中,涉及伏羲女娲为主人公的也不下二三十篇。但文献上却找不到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