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的灑水車,無論春夏秋冬,都風雨無阻,冬季灑水致路面結冰多人滑倒,網友:除了屁股疼,其他都好

新華社《每日電訊報》微信11月30日消息,零下4度應該澆水,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未"凍"綢繆,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對上面和考核負責,而不是對群眾負責,我們沒有真正把人民作為服務的重中之重。

最近,有一段視頻讓人哭笑不得。29日早高峰,山東省棗莊市中區建華西路一輛灑水車造成路面結冰,畫面中,騎電動車的人彷彿在溜冰場上,隨著人車一個接一個地摔倒,幸運的是,沒有發生重大事故。

有人反應說,這種操作真是令人費解,灑水車仍在零下4攝氏度灑水,發生十餘起滑倒事故。一旦一輛汽車經過,就會非常危險,越來越多的人說,每年冬天都會看到灑水車在灑水,雨天也會看到灑水,真是謎一樣的操作。

對此,當地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作出回應,並對出行不便表示歉意,如果溫度低於2攝氏度,灑水車將完全停止運行,按理說,事發地在第一時間表達了歉意,態度很好,它還提出了今後處理此類事件的計劃。

然而,人們不禁要問,在低溫天氣條件下,路面澆水的風險是否明顯?事先,低溫不灑水的規定,沒有"冷凍"的準備不可能嗎?為什麼我們要等老問題想出解決辦法?

"教條式灑水"確實是個老問題,根據相關關鍵詞,早在2016年,安徽省阜陽城區因冬季澆水,兩個半小時內就發生了42起交通事故,在許多地方政府的留言板上,都有人抱怨冬天澆水造成的秋天。

處理類似事件的結果是"道歉、改正、不再犯錯誤",不過,即使例行公事滿滿,看來下次往冰上噴水的老問題,也難免會在其他地方引發問題。

事實上,"冬季澆水要調溫"的常識性問題,並沒有暴露出一些工作人員的疏忽大意,而是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很難融化。

有網友在帖子中為環衛工人埋怨,"有的環衛車司機說,他們每天要排4車水。在發團,領導只看你有沒有撒過水,如果沒有,他們就會扣錢……"

據專業人士介紹,冬季"灑水"有其合理性,但必須結合具體氣象條件,及時調整工作計劃。很多地方都有每年冬天時間、溫度、氣候等因素調整噴頭冬季運行時間的流程圖。

但為什麼會出現"教條灑水"和"溜冰場"的尷尬?恐怕根源還是機械僵化的工作作風。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對以上和考核負責,而不是對群眾負責。我們真的沒有把為人民服務放在第一位。

去年,河南曾曝光過一段"環衛工人用高壓水槍擊落樹上黃葉"的視頻。視頻中,環衛工人說,領導檢查要求看不到一片葉子,"累了掃不過來",加快黃葉落下,可以集中精力打掃。當時有評論員指出,"潔癖"要求只能在壓力下一步步扭曲,迫使基層執行者採取激進的態度,最後普通市民"不買賬"。

說到底,無論是治理城市還是做好基層服務,都要有"繡花功夫",而不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的表面功夫。杜絕老問題"老出問題",還是得把百姓的難題真當問題,把群眾的小事真當大事。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