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嘉禾、脉脉书香!这里是嘉兴市图书馆

淼淼南湖,漾漾水波,红船就是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

巍巍楼群,册册书卷,浙江嘉兴市图书馆和南湖湖心岛侧畔的红船,仅数百米隔水相望。一个作为历史,记载着国家民族的时代华章;一个作为现在,守望着一方文脉的耕耘与期盼。

“图书馆给了我文化的信仰!”

阿斐大侠绘声绘色地讲道:“金庸以春秋时期勾践灭吴为历史背景,写出《越女剑》。”阿斐大侠本名袁斐,是嘉兴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的一张金名片。

读者修一说:“我喜欢金庸,但以前只看情节,如果不是有人讲解,我读不出书中的味道。”修一本名褚哲文,是嘉兴南湖区综合执法局南湖分队一名协管员,2017年来到图书馆附近上班。中专毕业的他尝试着借了第一本书。他从图书馆活动海报上看到,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来到图书馆的“南湖讲坛”讲座,葛剑雄、刘魁立、脱不花、张泉灵、鲍鹏山、梅子涵等,都是他非常仰慕的人。他说,图书馆改变了他的生活。读书后的他知识面开阔了,脾气也好了,与人交往更注意礼仪,执法也更文明了。“图书馆给了我文化的信仰”,他的这句话让嘉兴市图书馆活动推广部主任程玉芳感受到职业的自豪感和价值。

幽幽嘉禾、脉脉书香!这里是嘉兴市图书馆

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

国家在2011年正式发布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文件,在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的记忆里,嘉兴市图书馆2003年新馆开放时就已完全免费。沈红梅说:“公共图书馆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开放和包容。学历教育完成后,再也没有人管你,图书馆就是大家的终身学校。”

让城乡阅读之光一样明亮

幽幽嘉禾、脉脉书香!这里是嘉兴市图书馆

1904年秀水中学堂

1904年建成的嘉兴市图书馆,前身叫“嘉郡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一批直接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之一。在当年,它孜孜以求,开启民智,化育新知。上世纪60年代,嘉兴市图书馆馆员背着一摞摞图书,乘着机帆船,穿梭在河网密集的水乡,为农村送去图书。1965年上海《文汇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嘉兴县的农村“图书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嘉兴市、区、乡镇图书馆各自为政,乡镇财政支撑不了公共图书馆的投入,20年里,乡镇图书馆难以走出建立、荒废,再建立、再荒废的困境。乡镇、农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仍未解决。

2003年,嘉兴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乘着互联网的翅膀,新老馆之间尝试推出了总分馆制,运行十分顺畅。两年后,嘉兴市秀洲区政府与嘉兴市图书馆达成协议,共同建设秀洲区分馆。按照这一模式,乡镇(街道)、村(社区)分馆也不断建立起来。

截至2019年底,已建立1个总馆、2个区分馆、18个乡镇(街道)分馆、32个村(社区)分馆、20个智慧书房、20个农村礼堂书屋、345家图书馆流通站,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在城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覆盖,读者可以在任意一个分馆借还书。

沈红梅说:“嘉兴市图书馆在探索精神和服务读者方面薪火相传。先贤们在100多年前就高瞻远瞩,用先进思想来建这个图书馆。从城乡一体服务体系创建到深入推进,至少有三代馆长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充实内容,不断提升效能。”

2020年深秋的江南小镇依旧暖意融融,一辆大巴车改成的汽车图书馆穿行在一片片绿地和楼房交错的巷道。两名馆员和一名司机组成的小分队,依托流动汽车图书馆,把图书和服务送到资源相对缺乏的新居民子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社区、工厂等区域,这里是嘉兴市图书馆服务的神经末梢。在固定场馆里能享受的一切服务,在汽车图书馆里也能享受到。办证、借还书、预约图书、电子阅览、读者活动等,一应俱全。

随着汽车流动的还有深度服务。程玉芳在和汽车图书馆馆员小吴聊着“南湖讲坛”的讲座,正借书的孩子好奇地围过来问:“什么讲座,我们能听吗?”“甲骨文你们知道吗?”程玉芳问。一个小姑娘睁大眼睛说:“知道,我们书上就有。”“好,你们感兴趣,我就把讲座送到你们学校。”

幽幽嘉禾、脉脉书香!这里是嘉兴市图书馆

《甲骨文的秘密》讲座

于是立刻联系校长,一场讲座因为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在一个小时内迅速落地。

这次讲座也许只是这所新居民学校的一个偶然,而那早已品牌化、标准化的“阅动全家——书香嘉兴”项目,则是在馆长沈红梅的策划推动下,更多“嘉图人”努力的成果。它聚焦农村儿童阅读机会缺失等问题,由孩子、父母、领读者共同参与,推广之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动了乡村阅读。通过阅读帮助这些孩子开阔眼界,瞭望世界。

另外一个聚焦困难儿童、问题儿童阅读的“寻找聪明的‘笨小孩’”项目,则凝结着“嘉图人”令人感动的初心和爱心,是几个馆员在工作之余义务奉献。沈红梅说:“馆里没要求,是他们自己觉得有必要做。短期内看不到很明显的效果,但我们尽量尝试,让那些孩子觉得还有更多的人在关爱他们,可以通过读书,让生活多一些阳光。”

以活动带动阅读,点亮城乡间每个人心中的阅读之光。文献流通部组织了“《尚书》经典读书会”;少儿部推出了“禾禾”品牌系列活动,又细分成“禾禾手工坊”“禾禾故事会”“禾禾英语角”;古籍部用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的动手体验激起读者对古书的兴趣;采编部的“新书速递”则第一时间告诉读者有哪些最新采购的图书。

用心服务没有边界

70岁的钱旺灿又坐在嘉兴市图书馆二楼一个专门为他开放的小电子阅览室里,对着电脑改起了论文。前段时间,钱叔叔因为对电脑操作不熟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电脑输入的论文被弄丢了四五次。

钱叔叔是嘉兴南湖染织厂的技术人员,退休后到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2013年至2017年,他已有5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印染》杂志上。

写论文时,钱叔叔只会用外接手写键盘输入,一个字一个字写,写着写着,文档不知道去哪里了。钱叔叔心情异常烦躁:“都想放弃了。”

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部馆员、培训班老师杨柳发现后,找到图书馆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每人打一页手稿,最后合成一篇,老钱乐不可支,并在杨柳的建议下参加了“夕阳红e族”培训班。10年前,嘉兴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发现了老年人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因此,一个针对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夕阳红e族”培训班开班,一办就是10年,参与者越来越多。老人说:“年轻人非常耐心地帮助我们,一遍不懂,他们辅导两遍,两遍不懂辅导三遍。”

“夕阳红e族”培训班课程不断更新,从简单的电子阅览室上网到电脑基本操作,到智能手机运用、微信发红包、网购、电子相册制作等,课件有100多个。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人任建芳问杨柳如何使用健康码。杨柳不顾家人劝阻,和任阿姨相约在南湖边上,保持一米距离,教任阿姨使用健康码。过了几天,任阿姨又忘了,杨柳再教一遍。后来,杨柳和同事录制了一个15分钟的视频,细致讲解如何申请健康码、出示健康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把培训课搬到了网上,每节课参与的老人超过1000人。今年3月以来又与知名网络公司合作,打磨课程,把适合老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课件放到更大的平台,供全国老年人免费收看学习。

总馆24小时图书馆开放后,人员爆满。有一次家长带着小孩来看书,没有位置,图书馆就专门给孩子加了桌椅。后来有读者提出,希望能有更大的空间,于是图书馆搬到了较之前三倍大的地方。

城南街道分馆馆长秦雯燕,小朋友喜欢叫她阿咪老师。因为要带着小读者阅读,秦雯燕特意考了幼师证,她说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嘉兴市图书馆副馆长鲁祎说:“公共服务不是简单的礼仪和机械的应对,其要义一是平等待人,二是细心、耐心。服务只有触及人的内心,那才叫真服务。”

嘉禾奇迹 嘉图梦想

嘉兴,又名禾城,稻花繁盛的丰裕之地。后来,这里“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成为人文厚重的诗礼之乡。嘉兴市的阅读事业如此云蒸霞蔚,有其历史渊源。

2019年元旦,嘉兴市图书馆一年举办5000多场阅读活动,经由“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跨年演讲的引介,迅速突破图书馆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和众多网络媒体纷纷报道和点赞。

365天5000多场,如何做到?

每个员工都是这样解释:“这是我们嘉兴市本级整个图书馆服务体系158名员工做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沈红梅谦虚地说,“所有公共图书馆都很有危机感,所有公共图书馆都很努力,我们嘉兴市图书馆不能掉队。”

在与一个村支部书记关于在新建农村文化礼堂中开设礼堂书屋的沟通中,村支部书记担心会发生图书丢失,沈红梅果断地说:“没关系!书不怕丢!要充分信任村民,不能因为书标价高就不让借。要让读者享受更开放、更有品质的图书资源。即使有不文明行为,我们尽量在技防上想些办法,不能因噎废食。”

一心换得百心暖。做情报翻译工作的马先生退休后来到嘉兴,天天来图书馆看书。有一次他提出想看英文版的马克思相关著作,沈红梅特别让采编部门从国外采购了一套厚厚的英文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图书馆推出了“晒书房”活动,程玉芳和三位馆员顶着大太阳、扛着机器,去拍摄嘉兴民间的特色书房。这些看似泛化的阅读服务,把阵阵书香和瓣瓣心香送到读者的心房。很多读者都已变成嘉兴市图书馆自发的宣传员,很多民间读书组织也把图书馆视为家园,并随时投入到公益服务中。

“嘉图人”用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温情的行动,启迪着民智,浸润着民心,呼应着新时代的文化追求。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后,嘉兴市图书馆的班子成员认识到:根据全会精神,我们在整体发展理念上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文化事业发展上要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在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也要进一步突出系统性、创新性、普惠性,进一步增强均等化、品质化、数字化。这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挑战。

沈红梅说:“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应该在几代嘉兴市图书馆人奠定的基础上,加强文脉保护,提升服务质量,着眼长远发展,开拓工作空间。嘉兴市图书馆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嘉兴百姓的知识宝库、素质学堂、心灵港湾、精神家园。”

“嘉图人”兴奋地感到,一个用质量和人文标注的、以更高标准衡量文化建设的时代加速到来了。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一万多平方米的嘉兴市图书馆二期工程已建设完成,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简单扩大,这意味着,一个更加资源全息化、管理系统化、功能生态化、内容分众化、服务精益化、理念开放化的未来图书馆正在擘画和奠基之中。如今新一轮创新的合作者有华为、支付宝、喜马拉雅……

这不仅仅是为了休闲和享受,这是茁壮成长的人民的精神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这是一个不断攀登的大时代的文化梦想!

嘉兴市图书馆二期工程

带来哪些新体验?

1

自然图书馆

小朋友可以在草地上、实验室里自己动手探索自然的奥秘。嘉兴市图书馆还将与种植园合作,建立植物图书馆,让小朋友在玩中认识自然。

2

健心客厅

2019年6月,嘉兴市被列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建设体系试点城市。2019年11月,浙江大学—嘉兴心理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服务。嘉兴市图书馆二期开馆将开展“健心客厅”线下服务,并于开馆当天下午举行第一场活动。

3

科技情报服务

嘉兴市图书馆将与上海图书馆开展合作,为嘉兴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沈红梅馆长寄语

图书馆是最美好的地方之一,希望每个人在图书馆都能找到心仪的书,每个人都能在这里享受心灵的自由。

嘉兴市图书馆百年大事记

1904年,嘉兴金蓉镜、陶葆霖等人在鸳鸯湖书院的基础上成立“嘉郡图书馆”。嘉兴一府七县士绅、藏书家纷纷捐书捐款,图书馆藏书量2万册左右。

1915年,嘉兴县政府将嘉郡图书馆改名为“嘉兴公立图书馆”。

1916年,陆仲襄出任馆长,订章程,编书目。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三次聘请陆仲襄赴北大任教,皆以母亲年老固辞。

1921年

,陆仲襄筹划建设图书馆新馆舍。

1927年,在原弘文馆旧址兴建新馆。

1928年,西洋式二层楼房新馆建成。嘉兴前知府许瑶光后人将其在湖南善化家中的藏书捐给嘉兴公立图书馆,总数约1.2万册。

1929年春,嘉兴公立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为当时浙江地方馆中设备比较精良的图书馆舍,图书馆采用了杜威十进分类法类分图书。

1930年5月,嘉兴公立图书馆并入嘉兴民众教育馆,称“图书部”。

1931年,图书馆恢复独立,为“嘉兴县立图书馆”,主要收藏线装书及地方文献。

1932年,嘉兴县立图书馆藏书达3563种40674册,全部公开阅览,但不外借。

1936年

,嘉兴县立图书馆举办“嘉兴县文献展览会”,这是嘉兴历史上首届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展览盛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馆长陆仲襄把馆藏精品分装六大箱转移至桐乡。日寇占领嘉兴,占用图书馆为“宣抚班办事处”(即日军占领嘉兴后的统治机构),图书馆被迫迁往塔弄。

1943年,存藏在桐乡濮院仲欣木家中的图书被日寇、汉奸全部劫掠,损失珍贵图书280部3517册。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嘉兴县政府接管嘉兴县立图书馆。

1950年,成立“浙江省立嘉兴图书馆”,这是1949年以后浙江省在地方上最早成立的公共图书馆。4月,正式开馆,馆址设在旧秀水县学明伦堂,藏书除原嘉兴县立图书馆的4万余册古籍外,又购置了大批新版图书。

1952年,上海嘉兴籍人士倪禹功在上海图书馆抄写《至元嘉禾志》(现存最早的嘉兴地方志)赠送给图书馆。

1953年,浙江省立嘉兴图书馆下放嘉兴市管理,改称“嘉兴市图书馆”。

1956年,沈曾植之子沈慈护、媳劳善文将其“海日楼”藏书中部分书籍以及奏折、信件等捐赠给图书馆。

1958年,嘉兴撤市,图书馆更名为“嘉兴县图书馆”。

1962年,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发展图书流通站。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来嘉兴县图书馆访书。古籍版本学家毛春翔在图书馆发现清代泥活字本《仙屏书屋初集》。作家徐迟来嘉兴图书馆,在馆内找到了其祖先著作。

1963年,嘉兴县图书馆寄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鸳鸯湖棹歌》并请他为南湖题词,同年郭沫若题诗一首寄赠南湖书画社。

1964年5月,郭沫若来嘉兴参观,在史念馆长的陪同下参观嘉兴县图书馆。

1965年,嘉兴农村图书流通站发展成比较完整的农村图书流通体系,上海《文汇报》进行专题报道。

1981年,嘉兴市恢复县级市建制,图书馆复称“嘉兴市图书馆”,馆名为茅盾题写。

1983年,嘉兴撤地建市,市政府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拨专款购置了多部大型新版古籍,其中包括《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1985年,嘉兴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应图书馆邀请来嘉兴讲学。

1987年,朱生豪夫人宋清如将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手稿捐赠给图书馆。

1988年,1800平方米的新借阅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1989年,嘉兴市图书馆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文明图书馆”。

1990年,图书馆利用馆内资源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受到欢迎,图书馆借阅人数大幅度提高,平均每天借阅人次达800左右。

1993年,馆藏古籍达101966册,其中善本1849册。新籍达298960册。

1994年,开设秀洲书局。

1997年,图书馆业务实现计算机管理。

1998年,图书馆引进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光盘,开始了图书馆从自动化到信息化的进程。

1999年,开设公共电子阅览室。

2000年,嘉兴市政府批准新馆建设列入文化中心建设工程。

2003年,坐落于南湖之畔、面积1.5万平方米的新馆建成开放。原少年路旧馆保留作为分馆。

2004年,举办百年馆庆。

2005年,建立嘉兴市图书馆秀洲区分馆。

2008年,第一届总分馆高层论坛在嘉兴召开,因为业内关注和推动,形成嘉兴共识,确定嘉兴模式。

2009年4月,全国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嘉兴召开。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考察了嘉兴市图书馆大桥分馆,称赞嘉兴的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2010年,嘉兴数字图书馆开始运行。

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视察嘉兴市乡镇分馆建设时给予高度评价:“你们为全国创造了一种新模式,为全国做了大贡献。”

2013年,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总排名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评审。

2015年,嘉兴荣获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部)第一名。

2016年,嘉兴市图书馆二期工程正式动工。

2017年,嘉兴市图书馆智能手机APP正式上线;全国公共图书馆首家数字众创空间建成。

2018年,发起建成示范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分会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会议;成功入围首批嘉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建设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红船·中心书苑体系。

2019年,作为全国第二批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成立嘉兴市图书馆理事会。被全球知名媒体《FAST》评为“2019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嘉兴市图书馆一年组织5000场阅读活动现象,引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光明日报》头版报道嘉兴市图书馆创新服务推动全民阅读的做法。11月底,图书馆二期工程建成开放。纳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的《槜李诗文合集》72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文化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