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中國城市中的社會經濟隔離 | 政見CNPolitics

“人以群分”:中國城市中的社會經濟隔離 | 政見CNPolitics
“人以群分”:中國城市中的社會經濟隔離 | 政見CNPolitics

“東富西貴、南窮北賤”,你的城市也有“上風上水”了嗎?

譚宏澤/政見觀察員

“人以群分”:中國城市中的社會經濟隔離 | 政見CNPolitics

你的左鄰右舍都是什麼人?什麼樣的人住在同一個小區內?

計劃經濟時代,城市居民住哪基本取決於單位,不論家庭背景、學歷、職位和收入,只要隸屬同一單位就會住在同一區域。改革開放,特別是福利分房取消後,城市居民可自行選擇居所,因此出現“高檔小區”、“白領公寓”、“外來人口聚居地”等特徵明顯的城市居住區。

在城市研究中,這種現象指向一個重要議題——社會經濟隔離。“隔離”會導致社會性撕扯,也因此出現諸如“清理廉租房”、“高檔小區居民自建圍牆”等熱點話題。

在最新一期《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上,來自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的學者以上海2000年至2010年間居委會層面人口普查數據作為分析對象,獲得不少有益發現。

從整體來看,上海十年的“隔離”狀況呈現擴大趨勢。2000年時,這種社會經濟隔離還主要是簡單的城郊二元差異。當時,上海外來人口相對較少,城區主要是中等學歷的本地居民,城郊是學歷較低的本地居民。

十年後,在之前隔離的基礎上,上海形成了不少高等學歷聚居區、外來人口聚居區。前者在市中心,特別是內環沿線,並沿城市交通動脈向西南延伸;後者集中在西部近郊和遠郊。另外,在部分城區還有外來人口集中的“飛地”。

從不同區域對比情況看,城市內部隔離狀況差別很大。同時,整個城市的隔離指數高於街道、鎮級別的隔離指數,這就意味著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可能要大於區域內的差異。

根據研究者採用的衡量指數,上海2010年的社會經濟隔離狀況已經甚於美國和歐洲的一些主要城市。

這種變化源自市場經濟與住房體系改革,在變遷過程中也有內在的推動性因素。

研究者通過測算髮現,區隔上海本地人和外來人的“戶口隔離指數”從2000年的0.422下降到2010年的0.393;但區隔學歷高低不同人群的“教育隔離指數”從0.373上升到0.522。換句話說,擁有本地戶口和外地戶口的人住在同一小區的情況漸漸增多,但學歷不同的人居住在不同校區的情況也在逐步擴大。

也就是說,以學歷的標識的人力資本在重塑中國城市居住樣態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強。目前,不少中國城市為了吸引人才,開始降低戶口門檻、出臺配套公租房制度,為沒有本地戶口的高學歷人才提供居住便利。同時,拆除城中村、產業遷移換代等因素導致為數眾多的相對較低學歷人群被驅逐出城市。

這一研究為理解中國城市空間性社會不平等,以及由此帶來或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及其治理提供基礎。當然,正如學者所指出的,上海市場化程度較高,專門針對上海的分析能多大程度適用於其他受制度性因素影響較大的城市(如北京),則需要後續研究跟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請輸入標題 bcdef

參考文獻

Shen, Jie, and Yang Xiao. (2019) Emerging Divided Cities in China: Socioeconomic Segregation in Shanghai, 2000–2010. Urban Studies

https://doi.org/10.1177/0042098019834233.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文字編輯:宿亮

微信編輯:侯麗

圖片編輯:江錦

電子書下載

《勞工的全球化》

鏈接一:http://t.cn/RWNTJpr 提取碼:rnyp

鏈接二:https://goo.gl/rmDxgs

《粉絲公眾》

鏈接一:http://t.cn/RqsTD7J

鏈接二:https://goo.gl/iNWKBx

建議將鏈接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近期文章推薦

西方智庫評估“一帶一路”投資可帶來七大風險,中國如何應對? | 政見CNPolitics

CEO的風險厭惡如何影響企業對於“關係”的構建 | 政見CNPolitics

你是“鷹派”嗎? | 政見CNPolitics

“人以群分”:中國城市中的社會經濟隔離 | 政見CNPoliti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