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庸“閒讀‘幼學’”卷一之:地 輿(7)


周克庸“閒讀‘幼學’”卷一之:地  輿(7)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庫


金城湯池謂城池之鞏固,

礪山帶河乃封建之誓盟。

“金城湯池”是說城池之堅固,“礪山帶河”乃封土建國的盟誓之言。

金城,喻城牆堅固有如金屬鑄就;湯池,喻池(即護城河)水若滾燙的熱水不可逾越。湯,本義為“熱水”,《說文》:湯,“熱水也。”

“礪山”,言山如礪石即磨石);“帶河”,言河似衣帶。漢高祖對功臣裂土封侯時,盟誓有“黃河如帶,泰山如礪”等語,因用以指頒爵賞賜。

帝都曰京師,

故鄉曰梓里。

帝都叫作“京師”,故鄉稱為“梓里”。

京都,大都(按:“京”字有“大”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等字書皆雲:京,“大也”),指天子所居之國都。《春秋公羊傳》:“‘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

梓里,又稱“桑梓”,指代故鄉。《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自東漢以來,“桑梓”便借指故鄉、鄉親父老。

蓬萊弱水惟飛仙可渡,

方壺圓嶠乃仙子所居。

蓬萊、弱水只有飛仙方能渡過,方壺、圓嶠乃是神仙所居之地。

蓬萊,又稱“蓬壺”,傳說渤海中神仙居住的三座仙山之一(另外兩座為“方丈”、“瀛洲”)。弱水,古水名,古人認為此水力弱不堪載舟,故謂之“弱水”。又指傳說中遙遠仙境裡的河流。

方壺、圓嶠(qiáo),傳說中的兩座神山。《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員嶠,又作“圓嶠”。唐顧況《送從兄使新羅》詩:“幾路通圓嶠,何山是沃焦?”

滄海桑田謂世之多變,

河清海晏兆天下昇平。

滄海桑田是說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預示著天下太平。

滄海桑田,成語,滄海變成為陸地桑田,桑田變作滄海。喻世事、人生變化無常,常用來形容世事發生巨大、迅速的變化。葛洪《神仙傳》:“漢孝桓帝時,神仙王遠字方平,降於蔡經家……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入拜方平,方平為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皆金盤玉杯,餚膳多是諸花果,而香氣達於內外……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東海行復揚塵也。'”

河清海晏,成語。黃河水清,大海波平,形容國家安定,天下太平。河,黃河;晏,安定(《康熙字典》:《禮·月令》:“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隂之所成。”注:“晏,安也”)。昇平,義為“太平”。柳宗元《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表》:“復昇平之土宇,拔妖孽之根源。”

水神曰馮夷又曰陽侯,

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祿

水神叫作“馮夷”又叫“陽侯”,火神叫作“祝融”又叫“回祿”。

馮夷,河伯名,《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因古無輕唇音,故其書寫用字又作“冰夷”“慿夷”“無夷”等。陽侯,波濤之神,《戰國策·韓策二》:“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鮑彪注:“說‘陽侯’多矣。今按《四八目》,伏羲六佐,一曰‘陽侯',為江海。蓋因此為波神歟?”

祝融,傳說中的“赤帝”,以火施化,因以為上古時“火正”之官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回祿,火神。《左傳·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於玄冥,回祿。”杜預注:“回祿,火神。”

海神曰海若,

海眼曰尾閭。

海神叫作“海若”,海眼叫作“尾閭”。

海若,海神名。《博物志》雲:“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其中……神曰‘海若’。”

海眼,與海相通的泉眼,又專指“歸墟”——傳說中的一處海眼,深不見底,天下之水亦難以將其灌滿。尾閭,傳說海水所歸之處。《文選》嵇康《養生論》注引司馬彪雲:“尾閭,水之從海水出者也……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望人包容曰海涵,

謝人恩澤曰河潤。

希望人家予以包容的敬詞為“海涵”,感謝人家給予恩惠稱“河潤”。

海涵,謂寬容大度。王僧孺《為臨川王讓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鏡雲伸,追大道之無私。”

河潤,喻施恩惠於人。《莊子·列禦寇》:“河潤九里,澤及三族。”

2020.3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