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你是否在“報復性”閱讀?

新華社南京4月23日電(記者蔣芳、馮源)4月23日,迎來又一個“世界讀書日”。特殊時期,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全民閱讀也呈現更加多元的變化,閱讀的力量更加彰顯。

你是否在“報復性”閱讀?

“我喜歡科幻小說,感謝浙江圖書館的活動讓我便捷地接觸了這麼多高質量的圖書。”4月19日,網友小李讀完《三體》後在浙江圖書館微信公眾號“21天閱讀”欄目裡上傳書評,簽到打卡。

近期,浙江圖書館推出了“閱讀靜心,書香戰‘疫’”系列活動,“21天閱讀”欄目為讀者推薦了15本佳作,讀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免費閱讀。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數字化閱讀日益流行。南京市民李雲戲言自己在疫情過後沒有“報復性消費”,反而一直在“報復性讀書”。“我算了算最近的微信讀書和喜馬拉雅聽書的總量,甚至超過了2019年全年。”

“春日裡、逛書店”在南京蔚然成風。今年3月,南京市面向市民搖號派發電子消費券,其中圖書消費券有700萬元,覆蓋全市198家書店。清明小長假期間,南京書店總銷售額超過100萬元,圖書消費券熱度僅次於餐飲券。

4月23日開幕的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雲上大會專門設置了行業抗疫成果展示。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王勤介紹,協會於1月30日發出《數字閱讀行業戰“疫”倡議書》,各大網絡文學平臺積極參與,帶動數千部獲獎作品、傳統文學精品和現實題材的網絡文學佳作上線,《大江大河》《慶餘年》《琅琊榜》等熱門IP作品廣受歡迎。

據不完全統計,2月1日至29日,全國60家單位共設置了80餘個免費閱讀專區,用戶總瀏覽量超過52.8億人次,總閱讀量超過72.2億人次,總閱讀時長超過3.3億小時,總下載量超過2.4億次,新增用戶突破1億。

全民閱讀呈現新變化

每年的4月23日,各類新書推薦和閱讀推廣活動扎堆,今年,不少活動搬到了線上。打開一些出版社、書店或者讀書會的微信公眾號,就會看到密密麻麻的直播預告。

江蘇人民出版社學術編輯室主任卞清波近期也試水了幾次直播“帶貨”,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共同推廣《司馬懿家族與魏晉歷史》《諸葛武侯與三國時代》等書籍。他告訴記者,“帶貨”收益有限,但帶來的關注度不可小覷,“線上分享也使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傳播知識,推進全民閱讀。”

科技手段正在不斷開拓全民閱讀“入口”。近日,北京72家實體書店陸續在美團外賣上線。在南京,圖書館推出了“書服到家”業務,讀者可以在全市範圍內實現通借通還,享受“外賣”服務。南京市建鄴區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世界讀書日期間,讀者通過“書服到家”網上借閱圖書,還可以領取免郵券用於預約還書,相當於超值包郵。

手機、平板看書很普遍,但很多讀者仍然喜歡看紙質書,更有閱讀的意境。近日,浙江圖書館推出了“無邊界圖書館”業務,打通線下空間與線上平臺,為讀者提供更靈活的閱讀體驗。

24小時書房也在恢復運營。江蘇省揚州市為每個城市書房都配備了“一站式”閱讀體驗服務,方便讀者自助辦證、閱覽、外借、數據庫檢索和二維碼書刊資源下載等,書房實現無人值守,依靠人臉識別管理。“如今,24小時書房靠的不僅是情懷和燈光,還有不斷提升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揚州市圖書館負責人說。

社交間隔期,正是讀書時

疫情期間,南京工業大學的大學生們在線上發起了一場“好書悅讀”沙龍。該活動發起人表示,“‘宅’不是空虛的代名詞,相反‘宅’時光是閱讀充電的好時機,我們聚在一起,計劃每十天讀一本書,分享和記錄心得。”

當前社交活動大幅減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閱讀中汲取力量。閱讀的影響不僅僅是抽象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具體的“開心明目利於行”。

“閱讀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情緒疫苗,幫助我們抵抗病毒。”作家麥家說,最近他有了更多的讀書時間,在閱讀中思考人生。“我們總是鼓勵小孩多讀書,卻放任自己不讀書,這也是一種‘病毒’。大家不如趁著疫情期間社交活動減少的時機,守在家裡多讀幾本書,以‘讀’攻毒。”

“閱讀不僅能獲得知識和信息,也能給予我們溫暖和力量。”浙江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說,當前不妨多多翻閱書籍,為心靈減壓。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負責人認為,疫情對閱讀的改變將是深遠的。過去一段時間,經濟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一些讀者閱讀更重視功能性。疫情過後,人們除了關注健康,也會更多關注和體味生活,對非功能性的閱讀需求會有所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