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都有哪些主要的家族,能不能介紹下?

🌸隔壁小花🌸


日本戰國時代(1467年—1600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被天皇賜姓“豐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年和16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

在戰國時代出現很多非常有名的家族,也湧現了很多智勇雙全的武將。比較有名的家族有織田家、武田家、德川家、今川家、北條家等,最有名的軍事武將分別是有前三雄之稱的今川義元、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後三雄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一、織田家之織田信長。

最為國人熟悉的應該就是織田家族的織田信長了。於桶狹間合戰中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後通過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 )逐漸控制京都,之後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綱領,將統一全日本作為目標;先後兩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

二、武田家之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將自己的父親流放到駿河國,成為武田家的家督。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進行了五次川中島合戰,與三河的德川家康密約平分今川領土。元龜二年(1571年),開始攻略遠江三河,進入與織田信長敵對狀態。元龜三年(1572年),應與織田信長敵對的將軍足利義昭之請,從甲府領起兵三萬餘上京,討伐織田信長,在三方原合戰中大敗德川織田聯軍。

三、德川家之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永祿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狹間合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織田軍擊敗強敵,並與武田家不斷蠶食今川家的領地。本能寺之變後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豐臣秀吉對峙,後又迫於形勢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戰後被豐臣秀吉移封關東,雖失去長年的根據地,但得到豐臣政權下外樣大名中最大的領地。擔任五大老的筆頭。豐臣秀吉死後,在關原合戰中率領東軍戰勝西軍,確定了霸權。慶長八年(1603年)受封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創幕府。慶長十九年(1614年)至慶長二十年(1615年)經大坂冬、夏之陣滅豐臣氏,江戶幕府統治體制從此堅如磐石,日本進入和平時期。


Lauren周


日本的戰國時代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終結於1615年德川家康消滅豐臣氏,進入江戶幕府時代。與日本戰國時代同時期的,是1368年到1644年的大明王朝。這個時期,日本有很多大家族,有的沒落,有的崛起。但對日本戰國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這六個大名所處的家族,織田信長、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從家族勢力、個人能力、統治面積這三個方面評斷這些戰國豪傑對日本整個戰國時代的影響最為可靠。

一、 “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的織田氏家族

織田信長1534年生於尾張國,是“尾張之虎”織田信秀的嫡長子。幼年時期的織田信長,不愛讀書,到處搗蛋,不得家人喜愛,還得到“尾張的大傻瓜”綽號。1551年,信長接任死去父親的家督之位,開始了征戰一生的模式。

1556年,信長岳父,美濃國的齋藤道三,被兒子齋藤義龍殺死。見支持信長的齋藤道三死,信行攻擊信長,被信長打敗並放掉。1557年,信行再次謀反,被信長手下暗殺。後來,信長滅掉了尾張國的織田信友和織田信安,1559年,織田信長統一尾張國。1560年,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殺死了稱霸東海道的今川義元,三河國德川家康向信長求和。後來,信長攻佔美濃、甲斐等國,控制當時日本最繁華的京畿地區。1582年,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被手下明光智秀反叛而自殺,織田家族被豐臣家族取代。由於信長一生殺伐無數,而且與佛教交惡,故稱“第六天魔王”。信長的征戰直接促進了豐臣秀吉對日本的統一,對日本古代到近代影響都很深遠。

二、 “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義元的今川氏家族

1519年生於駿河,在“花倉之亂”後成為今川家掌控人,與甲斐武田氏和相模北條氏締結“三國同盟”後便開始征戰。今川義元最強時期控制了駿河、遠江、三河以及尾張南部,成為日本東海道第一大名。1560年,今川義元在上洛途中,在“桶狹間之戰”中受到織田信長奇襲陣亡,之後今川家族一蹶不振。今川義元在軍事和文化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只不過成王敗寇,許多人只知道他是織田信長的手下敗將。

三、“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武田氏家族

1521年生於甲斐,1541年,武田信玄流放父親武田信虎到駿河國,掌控大權。1553年到1564年,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進行五次“川中島合戰”。1571年,攻略遠江三河。1572年,討伐織田信長,“三方原合戰”中大敗德川織田聯軍。1573年,死在了信濃。武田信玄死後,兒子武田信賴和信勝在1582年被信長攻擊後自殺,武田家滅亡。回看武田信玄一生,從16歲開始都在進攻,打了80多場戰,使用了孫子倡導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武田信玄具有非凡的軍事政治成就,有“戰國第一名將”和“戰國第一兵法家”的稱號。

四、“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上杉氏家族

1530年生於越後,1550年成為越後的國主。1551年,22歲的上杉謙信討伐了反叛和敵對勢力,統一了越後。上杉謙信曾與武田信玄爆發五次“川中島合戰”,第四次合戰中斬殺武田信繁、山本勘助等多個甲斐名將。1578年,討伐織田信長途中,飲酒過度突發腦溢血而死。上杉謙信一生厭惡戰爭中使用計謀取勝,作戰永遠都是正面攻擊。上杉謙信信佛,自認為是戰神毗沙門天化身,終身不近女色,但他特別喜愛喝酒。上杉家族在上杉謙信手中進入鼎盛時期。上杉謙信一生致力於維護國家中央統治,從不惡意侵略他國,品質高尚,相模北條氏康和關東武將都稱讚上杉謙信的為人。同時,上杉謙信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後世稱為“軍神”。

五、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的豐臣氏家族

1537年豐臣秀吉出生尾張國的貧苦農民家庭,後受到織田信長賞識成為手下大將。因為人狡詐常被信長叫做“猴子”。“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在與織田氏家臣的爭鬥中勝出,成為信長接班人。從1585年到1591年,豐臣秀吉經過多次戰爭結束日本戰國時代,統一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企圖建立亞洲大帝國,計劃先後征服朝鮮、中國、印度。在1592年,出兵20萬征伐朝鮮,攻佔漢城和平壤,直趨明朝邊境,後被萬曆皇帝派兵打退。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德川家康合稱“日本戰國三傑”。死後,豐臣氏家族被德川家族取代。

六、江戶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的德川氏家族

1543年生於三河國,前期基本上是以人質或者下臣存在各大名勢力爭鬥中,因為德川家康一直小心翼翼,積蓄勢力。曾與織田聯軍擊敗強敵,也曾與武田家侵佔今川家土地。在織田信長死後,向豐臣秀吉臣服,擔任五大老。豐臣秀吉死後,1600年,德川家康率領東軍在“關原合戰”中擊敗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路軍,確定了霸主地位。1603年建立江戶幕府,日本進入和平時期。265年後,1867年德川慶喜還政天皇,日本結束了將軍和幕府統治的時代。


金陵太史令




1.蠣崎家

源氏後裔(不可確考),江戶時代改姓為松前,但也有保留原姓的.

戰國初期安東家的勢力範圍包括北海道南部至東北北部,而安東家是蠣崎家的主家,但隨時間發展事實上逐漸成為獨立的大名.

蠣崎義広在位時期謀殺了阿伊奴族的酋長Tarikona,其子蠣崎季広前後分別將13個女兒嫁給安東家及其他奧州大名,進一步鞏固了蠣崎家的獨立大名地位.

蠣崎季広之子蠣崎慶広在豐臣秀吉平定天下後,以臣子身份上洛謁見秀吉,得以保留原領.從此之後名分上也完全獨立於原來的主家—安東家(這時安東家已改為秋田家), 1591年蠣崎慶広應秀吉之命參與了平定南部家內亂,對九戸政実的討伐.秀吉死後成為親家康派,1599年改名為松前慶広,在家康正式統一全國後, 蠣崎家被正式封為松前藩藩主,直到幕末蠣崎家在幕府中都地位頗高.

主要參戰對象: 阿伊奴族,南部家(九戸政実)




2.南部家 南部 信直↓

源氏後裔, 第24代當主為南部晴政,此時南部家控制陸奧北部,達到了南部家的全盛期. 晴政在外交上同樣表現優異,在信長時期與織田家保持了良好關係.但後來因為繼承人問題,南部家出現內訌, 南部晴政死亡,南部晴繼被暗殺, 南部晴政的養子信直成為當主.同時大浦為信一族的反叛使南部家的勢力進一步被縮小. 南部氏第26代當主南部信直滅斯波家,奪取高水寺城,後依豐臣秀吉的命令參加了小田原之戰以及南部家內亂,對九戸政実的討伐,一直到江戶時代南部家大致得以保有舊領,領盛岡藩,七戶藩,八戶藩.

主要參戰對象: 斯波家,南部家(九戸政実),北條家



3.安東家 秋田 害李↓

安倍氏後裔, 安東愛季先後淺利勝頼等領內叛亂,同織田信長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其子安東実季進行了第三次湊合戦,平定了季豊島通季與戸沢氏的叛亂,這次叛亂的支持者包括南部氏和小野寺氏.鞏固了秋田郡 檜山郡 河辺郡 由利郡等領地,這次合戰違反了豐臣秀吉的惣無事令,但未被深究. 安東愛季晚年開始改姓為秋田,安東家作為秋田氏一直生存到幕末.

主要參戰對象:領內各豪族,朝鮮戰爭提供補給軍隊.

4. 斯波家(奧州斯波氏分家之一)

源氏後裔, 斯波詮高為當主時期進攻奪戸沢家,成功奪取巖手郡,國力較為強盛. 斯波詮高死後受到南部家威脅,在斯波詮直時代其姻親一門中野直康(九戸政実の弟) 寢返南部家,家臣也多內通南部家.後被南部信直所滅.

主要參戰對象:南部家, 戸沢家

5. 大崎家(奧州斯波氏分家之一)

在戰國時期逐漸失去勢力, 大崎義直在伊達稙宗的支援下才得以平定領內叛亂,後被迫接受伊達義宣為養子,正式從屬於伊達家.後來趁伊達稙宗與伊達晴宗的父子對決天文之亂得以恢復主權,但並未完全擺脫伊達家的控制. 大崎義隆為當主時, 大崎家與最上義光 黒川晴氏的聯合軍曾幾次成功擊敗伊達政宗的進攻,但因為拒絕參加小田原之戰遭到豐臣秀吉的怪罪而被沒收領地, 大崎家滅亡.

主要參戰對象: 伊達家

6. 最上家(奧州斯波氏分家之一) 最上 義光↓

一段時期從屬於伊達家,但後來得到獨立. 最上義光時代領地進一步得到擴大,同上杉家曾經發生過多次小規模戰爭.服從豐臣秀吉命令參加小田原之戰而得以保全領地(20萬石).豐臣秀吉死後,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在上杉景勝的西軍攻擊下一度敗退,但隨著關原之戰西軍的失敗上杉軍開始撤離,最上軍取得了戰略性勝利,得到封賞, 一躍成為58萬石的大大名.但到了最上義光的孫子義俊時代,最上家發生了嚴重的內亂,被幕府徹底沒收領地,最上家滅亡,但是後代得以延續.

主要參戰對象:上杉家,伊達家

7. 伊達家 伊達 政宗↓

藤原氏後裔.一度控制大崎家與最上家並與多家大名聯姻,成為北奧州最強勢力.但因為後來的天文之亂,即伊達稙宗與伊達晴宗父子對抗而導致國力衰弱,但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17代當主伊達政宗採取強硬的侵略政策,先後吸收畠山家滅亡二本松家,並擊敗南奧州的霸者蘆名家, 伊達家領土一度達到最大.

其後伊達政宗依舊無視豐臣秀吉的惣無事令,繼續對周圍大名發起進攻.但看到秀吉滅亡北條家的實際行動後,主動參加小田原之戰,得以保全領土(72萬石).但後來依舊遭到秀吉責怪,進行國替並且石高降到58萬石.

在關原之戰中加入東軍,加增到62萬石,並且在幕府中佔據很高地位.但其後代早死無子者甚多,真正的伊達家後嗣在幕末之前就已經消失,藩主多被養子繼承.

主要參戰對象: 蘆名家,大崎家, 最上家, 畠山家, 二本松家,北條家,相馬家,豐臣家

8. 畠山家

源氏後裔.與斯波家,細川家並列為足利幕府三管領,勢力盛極一時.但隨應仁之亂開始走向衰落並遭到細川家的排擠.領地被後來的神保家, 遊佐家,伊達家等大名瓜分,雖然名義上保有一定領土但實際上作為大名已經滅亡.

主要參戰對象: 畠山家(內亂), 細川家,山名家

9.相馬家

千葉氏後裔,戰國初期雖領土有限,但歷代當主均武勇過人,面對關東大名佐竹家與北奧州的伊達家的威脅依然保持獨立,曾多次擊退伊達家.在伊達政宗的攻勢下,南奧州大名紛紛投降的情況下,相馬家依然堅持獨立,與伊達家的戰爭互有勝負,一直堅持到小田原之戰,因為積極參戰,舊領得到豐臣秀吉的承認得以保全.後來的關原之戰保持中立,遭到德川的怪罪,但最後仍保全了領土與大名身份直到幕末,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滅亡,相馬家前後統治領地長達700餘年,可以說是世界史上的一個作為地方領主的奇蹟.並且一直保有後嗣, 第三十三代藩主相馬和胤是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一門,為麻生太郎之妹麻生雪子的丈夫.

主要參戰對象:伊達家, 佐竹家,北條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