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看寧晉】《孤城閉》裡的曹皇后是咱寧晉老鄉

【電視劇裡看寧晉】《孤城閉》裡的曹皇后是咱寧晉老鄉

曹皇后(1016-1070),乃北宋樞密使曹彬之孫女、吳王曹玘之女。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寧晉,曹芸的父親及以上曹氏諸人死後均葬於其原籍延白村曹氏祖塋。曹皇后,性慈儉,重稼穡,出身將門,熟讀經史,善飛白書(書體之一)。她歷三朝,克盡皇后、太后、太皇太后職責。宋英宗即位後,她以皇太后身份處理軍國事,治平二年(1065年)撤簾還政,終年64歲,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葬永昭陵。

【電視劇裡看寧晉】《孤城閉》裡的曹皇后是咱寧晉老鄉


宋朝年間,宋仁宗招延白村曹彬大將之孫女為皇后,即曹皇后。相傳曹皇后是八仙之一曹國舅的姐姐,性慈儉,重稼穡,出身將門,熟讀經史,善飛白書(書體之一),謙謹節儉。她親自帶領宮嬪們在苑內種植穀物,採桑養蠶。曹氏歷三朝,克盡皇后、太后、太皇太后職責。公元1079年,蘇東坡以“烏臺詩案”下獄,由於當時的曹太后出面求情,蘇東坡方才免於一死。同年冬,曹太后病逝,終年六十四歲,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葬永昭陵。至今延白村尚有縣政府於九二年所立“曹皇后梳妝樓遺址”碑文。

曹皇后三朝國母,位極人尊,但謙和慈儉,待下寬和,從不幹法違訓。她忠心輔政,從無私慾,尤其愛惜人才,視如國寶。象富弼、文彥博、范仲淹、歐陽修、韓琦、蘇東坡、包拯等,這些名臣賢相,都出在曹皇后在世的年代。那時每年朝廷取士,皇后都要過問。


【電視劇裡看寧晉】《孤城閉》裡的曹皇后是咱寧晉老鄉

卷七《議修河決》:

元豐中,河決大吳。先帝知不可復還故道,因導之北流。水性己順,惟河道未深,堤防未立,歲有決溢之患,本非深患也。元佑初,朝廷未能究悉河事。文潞公為太師平章事,為重臣,微仲、安厚卿從而和之。始謂河行西流入泊,泛久必遊淺,異日或從北界北入海,則河朔無以御狄。故三人力主回河之計,諸公皆莫能奪。呂晦叔時為中書相,予為舍人,謂晦叔曰:「聞方欲回河,公自視勇智孰與先帝?勢力隆重能鼓舞天下,孰與先帝?」晦叔曰:「何敢擬也。」曰:「河決而北,自先帝不能回,而諸公欲回之,是自謂勇智勢力過先帝也。且河決自元豐,導之北流亦自元豐,是非得失,今日無所預。諸公不因其舊,而條其未備,乃欲取而回之,其為力也難,而為責也重矣。」晦叔唯唯曰:「當與諸公籌之。」然自是回河之議紛然而起。予自為戶部而論之,至於中司,章凡十餘上。中問晦叔為司空,病癒,予間見之,不復言河事。晦叔自言曰:「河事終當與諸公講之,尚可上也。」未幾,公病不起,竟莫之救。予為中司日,最後言河上三事:其一,乞存東岸清豐口;其二,乞存西岸披灘水出去處;其三,乞除去西岸激水鋸牙。朝廷以付河北監司。及為尚書右丞,河北監司從二事,惟鋸牙不可去。予於殿廬中謂微仲:「鋸牙終當如何?」微仲曰:「若無鋸牙,水則不東,水若不東,北流必有患。」餘曰:「分水雖善,其如北京百萬生靈每歲夏秋常有決溺之憂何!且分水東入故道,見今故道雖中間通流,兩邊淤合者多矣,分水之利,亦自不復能久。」莘老曰:「今歲歲開撩,正為此矣。」予曰:「淤卻一丈,開得三尺,何益?於漲水過後,盡力修完北流堤防,令能勝任漲水,徹去鋸牙,免北京甚急之患,此實利也。」莘老曰:「河北監司皆不知此言,為之奈何?」予曰:「外官觀望故爾,何以言之!張邃明雖言鋸牙當存,而乞大修北京籤橫堤,所費不訾,則準備鋸牙激水之患耳。」微仲曰:「河事至大,難以臆斷。」予曰:「彼此皆非目前見,則須以公議言之也。」及至上前,二相皆以分水為便。某且奏上件語。

太皇太后曰:「右丞只要更商量爾。」轍曰:「朝廷若欲慎重,乞候漲水過,見得故道轉更淤高,即併力修完北堤,然後徹去鋸牙,如此由且稍便。」既至都堂,二相令批聖旨,並依都水監所定。予謂堂吏,適已奏知,乞候漲水過,則別行相度。莘老大不悅,微仲知不直,意稍緩。明日改批「不得添展」而已。至八年正月中,進呈臺官言河事十章。李之純、董敦逸、黃慶基乞回河東流。揚畏乞差官相視。又都水吳安持乞於北流作土堰,闌定河流,以免淤填。時微仲在告,子容以下皆言商量未定。轍奏曰:「河事至大,議論久不決,須至具奏本末。昔先帝自河決導之北流,已得水性;堤防未立,每歲不免決溢,此本黃河常事。只為數年朝廷要回河,故王孝先、吳安持等橫生河事。昔者北京已南,黃河西岸有闞村、樊村等三斗門,遇河水泛溢,即開此三門。分水北行於無人之地,至北京北卻入合大河,故北京生聚無大危急。只自建議回河,先塞此三門,筑西堤,又作鋸牙、馬頭,約水向東,直過北京之上,故連年告急。東流既久,故今之東流遂多於往歲。見今大臣力主分流之說,然分流有利有害。何者?每秋水泛漲,分入兩流,一時之間,稍免決溢,此分水之利也;河水重濁,緩則生淤,既分為二,不得不緩,故今日北流淤塞,此分水之害也。然將來漲水之後,河流向東、向北,蓋未可知。臣等昨于都堂問吳安持,亦言去年河水自東,今年安知河水不自北。」
太皇太后笑曰:「水官尚如此言,他人又安敢保。」轍又奏:「臣今但欲徐觀夏秋河勢所向,水若東流,則北流不塞自當淤斷;水若北流,則北河如舊,自可容納。似此佔穩而行,方是朝廷處置。若要行嶮,徼倖萬一成功,此則水官之意,臣不敢從。乞令安持等結罪,保明河流所向,及土堰既成,有無填塞河道,致將來之患,然後遣使按行,具可否利害。」太皇太后笑曰:「若令結罪,須道執政恐持他。他水官由不能保河之東、北,時暫遣使,又安能知?且可重別商量。」轍曰:「臣迫於異同之論,故乞遣官;出自聖斷,只朝廷商量亦可。」太皇太后曰:「縱令結罪,事敗然後施行,何補於事?」臣曰:「誠如聖旨。昔條六塔河,責李仲昌狀,其後敗事,隨加責降,此昔富弼等之失,今不足複用。」時微仲在告,二月方出。予具述上件所奏,微仲口雖不服,而意甚屈,即曰:「軟堰且令具功料申朝廷,更行相度。」予曰:「如此,終未得了當,然亦且可。」初八日,予在式假,不預進呈。三省得旨批雲:「依都水監所奏,候下手日具功料,取指揮。」予謂非商量本意,即入札子論其不可。至十二日入對,奏曰:「臣近論河事,今日呂大防不入,不敢進呈。然自去年十一月後來至今百日間耳,水官凡四次妄造事端,搖撼朝廷,容臣一一敷奏。第一次,安持十一月出行河,先有狀乞一面措置河事。臣記得舊有朝旨,馬頭不得增損,知安持意在添進馬頭,即商量行下:除兩河門外,許一面措置。安持奸意既不行。第二次,乞於東流北添進五七埽緷。臣又知安持意欲得此指揮,因而多進埽緷,約令北流入東。即商量指揮:令轉運司進埽緷不得過所乞數。安持奸意覆露。第三次,即乞留河門百五十步。臣又知安持意在回河,改進兩馬頭之名為留河門,以欺朝廷,即又商量,不行其言。安持知說又不用。第四次,即乞作軟堰。大抵安持四次擘畫,只是一個回河意,度朝廷必以其言為是。前來三次因何不行,至今不見患害,末後一次顯是不消行遣。兼臣已令中書工房問水官兩事。其一,勘會北流:元佑二年,河門元闊幾里,水面闊幾里,逐年開排,直至去年只闊三百二十步,有何緣故?其二,勘會東流:河門見今闊幾步,每年漲水東出,水面南北闊幾里,南面有無堤岸,北京順水堤不沒者幾尺,今來北流若果淤斷,將來漲水東行,系合併北流多少分數,有無包畜不盡?今來理合候取到上件二事,方可予奪。若不候此文字,即便施行,實大草草。」
太皇太后皆以為然。

【電視劇裡看寧晉】《孤城閉》裡的曹皇后是咱寧晉老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