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剋?其實多半是大忽悠,別被嚇到了

近些年,關於食物相剋的文章,我們隨時都能看到,成為家族群裡長輩常轉的“敦敦教誨”。

你吃個菠菜豆腐湯,有“專家”跳出來告訴你,菠菜和豆腐是兩種相剋的食物,甚至牛奶和雞蛋、土豆和牛肉也會相剋……

從小吃雞蛋喝牛奶,土豆燒牛肉更是家常便飯的我們瑟瑟發抖。

食物相剋?其實多半是大忽悠,別被嚇到了

但是多少年來,我們中國人都這麼吃,也沒聽說哪裡有人吃出病來的,難道這些吃法都是錯誤的嗎?而這些“食物相剋”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對這些“食物相剋”說法的來源稍加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無非是由以下幾個理論支撐的:

  • 用現代的營養學理論,像如何產生沉澱、造成不能吸收、如何破壞營養成分,來證明相剋有理;
  • 用西醫的理論,談生化反應、器官細胞等,用這些深奧的道理來論證;
  • 用中醫的氣血、歸經等來證明;或者根本不講任何道理,只是說身體會產生不適。

其實,食物相剋並不會導致“中毒、死亡”等嚴重後果,特別是對於正常體質、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吃東西應該是沒有禁忌的。

食物相剋?其實多半是大忽悠,別被嚇到了

當然,不同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或化學成分在人體消化、吸收和代謝的過程中確實存在相互影響,導致某些營養物質不能被充分吸收與利用,這是正常現象,不應該成為“食物相剋”的依據。

在目前很多書中所謂的“食物相剋”,存在著以下幾個誤區:

一是存在明顯的錯誤。

如羊肝與紅豆同食會引起中毒;馬肉和驢肉不能同食,否則會得傷寒等。這些錯誤都很明顯,而且很少有人會這麼吃,問題不是很大。

二是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經不起推敲。

如豆漿與雞蛋不能同食,否則影響雞蛋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牛奶與果汁不能同食,否則易影響牛奶的營養價值等。這種情況最易得到老百姓的認同,使他們陷入誤區,下面就來詳細分析一下其中的錯誤。

食物相剋?其實多半是大忽悠,別被嚇到了

首先說雞蛋與豆漿相剋。雞蛋的蛋清裡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使蛋白質的分解受到阻礙,從而降低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這個解釋聽起來很有道理,因為大豆中確實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劑,不僅能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還會造成腹脹、腹痛與腹瀉。但是,胰蛋白酶抑制劑不太耐熱,只要加熱時間足夠,就會被破壞。所以,將不同來源的蛋白質混合食用,有助於產生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不僅能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可減少蛋白質被分解、代謝為能量的量,減少含氮物質的產生,降低腎臟的負擔,對機體反而有利。

然後是牛奶與果汁相剋。果汁屬於酸性飲料,能使蛋白質凝結成塊影響吸收,降低牛奶的營養。實際上,凝塊是食物內部膨脹的結果,食物膨脹後會產生很多細微的孔洞,這些孔洞能夠使分解蛋白質的酶進入其內部,從而增加了酶與蛋白質的作用面積,使食物更容易消化與吸收。

三是確實有道理,但也應分清不同的情況。

如菠菜與豆腐不能同食等。這是最符合營養道理的一條食物相剋的理論。因為菠菜含有較多的草酸,能與豆腐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沉澱,影響豆腐中鈣的吸收。其實,如果喜歡一起吃,可以先將菠菜用開水焯一下,除掉多餘的草酸,再和豆腐涼拌或做湯,不但不相剋,還對身體有好處。

食物相剋?其實多半是大忽悠,別被嚇到了

總之,食物相剋不是全無道理,但是也不會像很多書中說的那樣有生命危險,而是某兩種食物一起吃可能會使營養有所抵消,這也是很多人推崇“食物相剋”的主要原因。如茶葉中的鞣質可干擾食物中鐵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鈣的吸收,但是這種相互間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現象。不能因為這些原因就拒絕吃某種食物,養成均衡的膳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偏食或者一看是好東西就吃很多,這樣造成的危害比“食物相剋”更嚴重。

另外,患有某種疾病或者偏於某種體質的人,應該聽從醫囑,適當地忌食一些食物是必要的。

作者: 春之霖,焦亮

選自《不生病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