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盡心篇》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便覺得天下大地也縮小了。看過大海的人,別的水流對他難以吸引;在聖人的門庭遊歷過的人,別的言論對他也難以吸引。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壯闊的波瀾。太陽的光芒,月亮的光輝,所有縫隙都能照到。流水這東西,不注滿低窪的溝溝坎坎,它是不會再向前流的;君子之人有志於大道的追求,不積累到一定的階段,便難以通達事理,左右逢源。”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這裡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另一方面,基礎要紮實, 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 的昇華。

登山如此,觀水也如此。所以有“觀於海者難為水”一說。既然大海都看過了,其它小河小溝的水還有什麼看頭呢?

徐霞客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境界就是 這樣一步一步提高的。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由此看來,我們還真不能小看了“遊山玩水”的積極意義哩。 關鍵是看你怎麼“遊”,怎麼“玩”。如果像報載某旅遊局長所說: “現在旅遊,不過是把麻將桌換個地方。”遊山玩水都是打麻將,那 當然是極端腐敗,極端沒意思的了。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能夠 “登山”則“小魯”,“小天下”;“觀海”則“難為水”,思想境界 真正得到提高,得到昇華,那也就“不虛此行”,即便是“公費” 也總算有一定收穫了吧。這是擦邊的話了。回到本題,既然“在 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既然“觀於海者難為水”,那麼, “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所以,登山就要 登泰山,觀水就要觀海水,做學問就要做於聖人之門。這就拓 展胸襟,昇華境界的啟發。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另一方面,“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因為,光有本,水有源. 太陽和月亮的光輝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容納光線的小縫隙,流水 不放過任何一個坑坑窪窪。那麼,我們做學問,立志於道呢?也 同樣應該不馬虎,不敷衍,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因為,與“日 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同樣的啟發, ”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既然如此,我們怎能不打好基 礎,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向前呢?

總起來說,這是一段激勵人立志向學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絕妙 好文,深富哲理,值得我們把它當作座右銘來讀。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腳踏實地,打好基礎,然後才能做到登高望遠,厚積薄發。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個極富哲理的比喻,它啟示我們,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說明事物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才會發生本質的變化。

孟子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想看到更遠更寬廣的風景,惟一的辦法是站在高處;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必須從小事做起,積攢力量,循序漸進,厚積薄發方能成功。

人就好比一條龍,當條件尚未成熟、力量不夠時,便只是一條“潛龍”。此時不宜輕舉妄動,而應該隱藏自己,繼續修煉,汲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等待有利時機。只待合適的時機一來臨,便可以由“深淵”一躍而起,從幕後走到臺前,便也“脫穎而出”了。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想成大事,必先得具備條件,如游龍“戲”水,必先得有水才行,水便是它的條件;如油之於汽車,汽車沒油,款式再新穎,動力再強大,也不過是一堆耀眼的廢鐵。因此,天下成大事者皆因其具備成事的條件。

《三國演義》中,曹操行刺董卓不成而逃亡家中,並招兵自立。隨後,曹操發帖會盟十七路諸侯討伐董卓。討董未果,但董卓部內亂蜂起,曹操借討伐青州黃巾軍之機,招安降兵三十萬。然後曹操又從中選擇精銳,號“青州兵”。至此,曹操軍力強大,威名日重了。但是曹操並不因此自滿,而是“招賢納士”,極力網羅人才。一時間,穎川荀攸、荀彧叔侄,東阿程昱、郭嘉、淮南劉曄,山陽滿寵,武城呂虔等紛紛來投。“自此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山東。”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曹操是明智的,正是憑藉著這些人才,而得以“登頂”,稱霸一方,成就偉業。

曹操招賢納士的過程便是厚積薄發的過程,是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過程。

人生的變數無法預測,故而成功與否不確定。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厚積薄發,你必將成為一條巨龍,遨遊於天際。

孟子關係學:登高方能望遠,厚積才能薄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