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足球曾經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嗎?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健身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遊戲“蹴鞠”,“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蘇秦列傳》裡,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


難道唐宋時期就是我們足球運動的黃金時代嗎?在宋徽宗時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對足球有充分的熱愛,然後像《水滸傳》那樣,高俅憑藉著高超的球藝,同時對宋徽宗百般討好,迎合徽宗好名貪功的喜好,就能成為了權臣。但當時無法與國外打幾場友誼賽,所以實際實力無從考究(當然,那個時代亨利一世是英格蘭國王,美國當時還處於奴隸時代,要過幾百年過建國)。

中國足球其實真正處於黃金時代是在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那時候的中國足球是亞洲之王,全球聞名。早在一百多年前,北京就有“國際足球比賽”了。1863年10月26日,英國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此後這項運動在不少國家開展起來,並於十九世紀末傳入北京,通州協和書院在北京地區最早開始了足球活動。1905年協和書院與匯文大學堂(今匯文中學)進行了一場足球賽,這是有史可查的北京最早的校際比賽。而一場“國際比賽”則在次年進行,那也是北京的足球隊首次挑戰外國球隊。據傳策劃這場比賽的是“國畫大師”吳昌碩,他曾留學英國,由此熱愛上了足球運動。回國後他得知英國水兵有支球隊在北京,便組織一批學生與英國人對陣。

所以北京歷史上的首場“國際足球比賽”於1906年5月7日當天在天安門東南側的一片空地上舉行。當時參加比賽的是協和書院隊和英國水兵聯隊。當時足球還是個新鮮玩意,大多數北京人不知道踢足球是個什麼樣子,所以數以千計的京城百姓前來觀看,把場子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水洩不通。

比賽當天,英國球員身穿足球運動服、足球鞋,而協和書院隊員身著清代服裝,白布裹腿,用麻繩綁住布鞋,將髮辮盤系在脖子上。當時的比賽與現在一樣,也是每個隊上場十一名球員,分上下兩場,並設立裁判協和書院隊的隊員憑藉小巧靈活的優勢,一直控制著場上比賽的局面。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協和書院隊以2比0戰勝了英國水兵聯隊,場上一片歡呼聲。而當時英方還說因為中方的球員的髮辮在跳來跳去,迷惑了球員的視線,並弄傷了他們,所以才輸的。


你知道中國足球曾經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嗎?


直到1908年,我國成立了現代足球運動的第一個組織---南華足球會。同年,上海和香港兩地共同發起舉行埠際足球比賽,這是我國城市間足球比賽的開端。所以現在香港的南華足球俱樂部的前身華人足球隊就是成立於1908年,成立目的為在洋人獨佔的香港足球運動上讓華人參與。華人足球隊於1910年更名南華足球隊。南華足球隊是香港職業球隊中奪得最多香港甲組聯賽的球隊,共有38次。同時有最多的29次高級銀牌賽、8次總督杯、8次足總盃和2次聯賽盃的冠軍。

1911年,中國、日本、菲律賓三國發起成立了“遠東運動協會”。最後兩屆又先後有印度、印尼和越南參加,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洲際國際競賽,也成為了“亞運會”的前身。當時的運動會內容還比較簡單,足球成了遠東運動會為數不多的比賽項目之一。1913年到1934年前,遠東運動會共舉辦了10屆足球比賽。除第一屆屈居亞軍外(比賽球隊只有兩隻),在21年間中國隊共獲9屆足球冠軍。當時與日本隊的比賽,經常打出贏四五個球的大比分,壓得日本足球幾十年抬不起頭,日本媒體紛紛報道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1923年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在日本大阪舉辦。日本人想借東道主之利洗雪前恥。不料後面被譽為“亞洲球王”的18歲小將李惠堂當年正式加入中國國家隊,中日決戰中,中國隊五比一再次橫掃日本隊。又驚又氣的日本媒體,紛紛印發號外,沮喪之情溢於言表。上海的《申報》將日本媒體的號外傳回國內,把標題翻為“中國足球鐵軍,堂堂十年連勝”,大勝日本的喜訊流傳甚廣,使中國足球隊在亞洲體壇內獲得“鐵軍”的稱號,中國足球此後披荊斬棘,迎來了黃金時代。

所以在當時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你知道中國足球曾經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嗎?


你知道中國足球曾經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嗎?


中國足球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36年,由於經濟困難,所有經費都由隊員一腳一腳地踢出來。怎樣籌集經費呢?從1936年5月開始,李惠堂任隊長的中國足球第一隊從上海出發,期間轉戰東南亞各國踢了27場球,以24勝3平的成績募集到各界華人華僑捐贈的5萬元法幣,中國足球隊才得以遠赴柏林參加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籌資的兩個月中,隊員們坐最差的船 艙、住最便宜的旅館,有時甚至打地鋪,飯還得自己做。而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們都是為了1936年8月6日下午5點半亮相奧運會。但遺憾的是,中國足球隊第一次在柏林康姆遜球場就與世界勁旅英國隊相遇,由於當時李惠堂已經名聲外揚,所以在上半場時李惠堂就已經被英國隊盯死。雖然這樣,但中國隊仍在下底傳中後破門一次,可惜這一次被判越位。而在下半場裡,由於前段時間經過數月籌資征戰以及舟船勞頓帶來的體力不支,終以0:2負於英國隊。

附李惠堂個人資料,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號魯衛,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李惠堂在各類比賽中破門1000多次,獲國內國際各種獎章近百枚,獎盃120多個。1923年被評為“亞洲球王”。

李惠堂1905年出生於香港。父親李浩如系廣東省五華縣人。李惠堂4歲那年,隨母親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老樓村居住。在那裡,這個天性喜愛足球的孩子,把家門口的狗洞當成了練習射門的目標。1921年,李惠堂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

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被選入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隊,出任主力前鋒。他身高1.8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搶走。他的射門技術更是令人叫絕,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都能左右開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鈞。他的倒地臥射更是一大絕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因其球藝嫻熟刁鑽,出神入化,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隨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獲冠軍。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獻身足球的光榮生涯。

1925年後,李惠堂在上海迎來自己的巔峰時刻,由於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上海舉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懸殊比分大勝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紀錄,使李惠堂威望大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