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梅雨季節,南方就陰雨連綿,專家說是因為厄爾尼諾造的孽

還沒到梅雨季節,南方就陰雨連綿,專家說是因為厄爾尼諾造的孽

“還沒到梅雨期,就快要‘發黴’了。”面對近期持續陰雨,有南方小夥伴在朋友圈調侃。

的確,一般來講,南方在6、7月份才進入梅雨季節,今年為何如此反常,剛剛2月,江淮地區降雨就如此多呢?

“入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罕見持續陰雨天氣,究其原因與厄爾尼諾不無關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說。

自去年6月起,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偏暖範圍逐漸擴大,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暖的範圍、強度和持續時間,已達到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還沒到梅雨季節,南方就陰雨連綿,專家說是因為厄爾尼諾造的孽

丁一匯介紹,厄爾尼諾是自然現象,是海洋和大氣協同作用的產物。全球每2至7年會出現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雖然是主要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區域現象,但其影響卻波及全球。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發生後幾乎全球天氣氣候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

從氣候監測資料來看,儘管此次厄爾尼諾較弱,但大氣響應異常迅速,超過往年。去年入冬以來,觀測上不斷出現厄爾尼諾影響的現象,與此同時,國際上幾乎所有氣候模式都給出了“今冬是一個暖冬”的預測結論。

為什麼在厄爾尼諾出現年份的冬天,我國長江流域容易出現低溫多雨甚至冰雪多雨的天氣呢?丁一匯解釋,因為中東太平洋近赤道地區海溫升高,它就像一個熱水爐,將海洋上空的大氣加熱,上升的氣流流向熱帶西太平洋並下沉,加之這個地區海水溫度偏低,使得在冬季本來應該停留在熱帶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同時南支槽階段性活躍,兩者都引導了大量低緯度的水汽源源不斷地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在這種情況下,使得我國江淮地區降水增多,出現持續陰雨寡照天氣。

還沒到梅雨季節,南方就陰雨連綿,專家說是因為厄爾尼諾造的孽

氣候專家分析,入冬以來,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美國南部降水異常偏多,均與厄爾尼諾事件有關。據統計,1950年以來總共發生了19次厄爾尼諾事件,其中8次弱厄爾尼諾事件,11次中等強度及以上厄爾尼諾事件。

國家氣候中心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未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繼續偏暖狀態,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2019年春季,仍然有利於引導水汽向我國東部地區輸送。

“對於這次弱厄爾尼諾的全球顯著響應,將會引起科學家的強烈關注,並開展一系列後續研究。”丁一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