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小麥莖基腐病已發生,務必做好預防!

近期,氣溫忽高忽低,前段時間不少地區還出現降雨降雪,此時麥田溼度大,如果再加上溫度高,非常利於小麥莖基腐病的爆發。往年小麥莖基腐病發病期,就是4月下旬大暴發。今年因為暖冬,小麥生育期提前,一些病害也是提前發生,就在4月初山東、河南、安徽部分地區,莖基腐病就已經發生,個別地區還很嚴重。這兩週氣溫反反覆覆,這個時候麥田溼度大,一定要小心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比如安徽、山東、河南等地,這幾天氣溫偏高,最高溫度有27度,還有降雨。

小麥莖基腐病是一種新型的莖基部病害,嚴重發生時,可導致小麥大面積減產。農財君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個病害吧。

為害症狀

小麥莖基腐病,屬於真菌性病害,是一種土傳病害。前期危害後的明顯特徵就是根部發生褐變,根部1-2節呈褐色,嚴重的時候變成深褐色,開始死亡,而且溼度大或中後期的小麥根部可能會出現紅色或白色黴層。

大家先看這張圖片,小麥莖基部開始出現水浸狀褐色症狀,這是莖基腐病初期症狀。

這是近距離拍攝的莖基部症狀,基部已經呈褐色病斑。

這是莖基腐病的後期症狀,整棵植株很快死亡。

由於植株基部被害,造成植株很快枯死,這是田間輕度發病症狀。

這是田間重度發病症狀,由於植株死亡較早,產量損失較大。

這是小麥三種莖基部病害的不同症狀,從莖基部很容易區分。

前期小麥莖基腐病危害多為根部褐變,如果沒有及時防治,後期會直接表現在灌漿期,小麥上部穗出現枯白穗,穗小籽少,根部容易折斷現象,最終造成小麥大量減產。

病原

經鑑定,導致小麥莖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假禾穀鐮刀菌,一種是禾穀鐮刀菌。該菌形態特徵:典型的大分生孢子,通常為5個隔膜,大分生孢子的大小為 27—91微米*2 . 7 一 5 . 5微米,菌株在 P D A 培養基上放於25 ℃黑暗條件下, 菌落的生長速率為每天4 . 7 一 9 .9 mm 。菌絲白色 , 可以產生深紅色色素 。

這就是假禾穀鐮刀菌電鏡下大分生孢子的形態。

發生特點

該病在小麥分櫱到小麥黃熟均可發病,主要有兩個發病高峰,2月-3月上中旬為第一個發病高峰,3月下旬發病平穩,4月上旬又開始上升,進入4月中旬至5月中旬開始出現第二次發病高峰,病株率一般達到60%以上,嚴重的可達84.2%。

防治方法

如果是輕微,根部沒有腐爛,建議可用噁黴靈+咯菌腈或者精甲霜靈進行防治。

如果已經比較嚴重,比如:根部褐變,像腐爛了一樣,此時期噴藥很難噴到發病部位,就算防治,需要大量藥劑衝施發病部位,這樣不僅成本高,防治效果也不很好。

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原因大多是因為沒拌種、土壤用肥單一導致,所以對於種植小麥的農戶,想要從根源上防治,建議來年一定要增施微生物菌肥,改良土壤,從根源上減少病害發生率。

還有就是一定要拌種,可以用拌有益+滿適金或者添威+苗寧等產品進行拌種,能夠有效預防莖基腐病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