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明教为祸武林,只因此人不敢出手,否则还有六大派什么事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世事便是这样,成王败寇而已,哪有什么对错?秦始皇扫并六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大官却于中原名山为其树立石碑,称颂功绩。

再如金庸笔下的明教,无论在唐朝、宋朝年间,明教都是一个为统治者所不容的教派,然而到了《倚天屠龙记》时代,明教摇身一变,从反贼成了开国宗派,朱元璋一上任,这个昔年的教派也摇身一变,变为了明朝。

当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倚天》明教为祸武林,只因此人不敢出手,否则还有六大派什么事


一、明教的历史

明教最早起源于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唐朝年间,太原、荆州、扬州、洪州、越州等重镇,均建有大云光明寺,所谓物极必反,其后明教便遭到统治者碾压,成为犯禁的秘密教会,历朝均受官府摧残。又因明教原名“摩尼教”,中原人士便将这“摩”字改为“魔”字,世人遂称之为魔教。

历史上,明教倒也出了不少惊才艳艳的教主,如北宋年间明教教主方腊在浙东起事,威震整下天下。

其实明教所作所为,虽然不为中原人士所容,但其本质上并非一个邪教:教众节俭朴实,相亲相爱,不论是谁有何危难困苦,诸教众均一齐出力相助。

怪只怪他们不服统治者,不如武当、少林那般对统治者献殷勤,最终落得个“反贼”的罪行。

二、与六大派结仇

《倚天》明教为祸武林,只因此人不敢出手,否则还有六大派什么事


明教教义虽然不错,但教众毕竟是人,只要是人,便有各种性格缺陷,兼之在金庸笔下,明教弟子大都是武林人士,再加上混元霹雳手成昆暗中捣鬼,终于同六大门派结下深仇大怨。

先是杨逍与峨眉派孤鸿子比武,孤鸿子被活活气死,峨眉掌门灭绝师太誓死消灭明教教众。

天鹰教立足江南,门人弟子多行不义,又为明教染上极大的污点。

其后谢逊被成昆激怒,为了逼出成昆下落,滥杀武林好汉,六大门派均有高手死于谢逊之手,自此明教与六大门派终于结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怨。

三、张三丰不敢出手,致使六大门派进攻光明的

《倚天》明教为祸武林,只因此人不敢出手,否则还有六大派什么事


《倚天》之前十几年间,江湖高手不多,唯一一位可以傲视武林的人物,便是武当祖师张三丰。然而奇怪的是,张三丰并没有出手惩戒他们,为何如此呢?原因就在于“不敢”二字。

张三丰武功修为如何?在《倚天》中曾有一段文字记载,他自认百年修为可与郭靖比肩,由此来看,张三丰还是一个人,不是神,他也有力所不及的事情,江湖不是张三丰的江湖,江湖上还有别的高手,明教教主阳顶天就是其中一位。

据连载版作品中记载,阳顶天(连载版中,他名为杨破天)曾与张三丰约定比武,二人交手数百招,不分胜负而回,但阳顶天归去之后吐血受伤,张三丰则若无其事。

这一段记载尤为重要,可以直接点破为何张三丰后来不敢出手惩戒明教。

《倚天》明教为祸武林,只因此人不敢出手,否则还有六大派什么事


明教人才济济,自阳顶天之下还有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使者,其中紫衫龙王黛绮丝、白眉鹰王谢逊、金毛狮王谢逊、青翼福王韦一笑均为武林一流高手,五散人武功虽不及以上五人,但五人联手,也不可小觑。

此外五行旗使者手下众多,五行大阵可敌千军万马。

这样的阵容十分可怕,单凭阳顶天一人,便可以同张三丰交手数百招而不落败,若再加上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使者,试问张三丰如何敌得过他们?

昔年自创《九阴真经》的黄裳,曾孤身一人上了明教总坛,一口气连杀数位法王、使者,然而最终还是被明教杀光全家,逃往深山老林练武。

四、可惜张三丰没料到阳顶天已死

《倚天》明教为祸武林,只因此人不敢出手,否则还有六大派什么事


​阳顶天死得早,导致明教变为一盘散沙,此时张三丰若出手的话,明教高层中根本无人可以挡得住他,不信你看成昆,凭借一人之力,挫败明教六大高手,自称“少林僧独指灭明教,光明顶六魔归西天!”

而张三丰武功修为,早已远非成昆可比,只可惜他不敢出手,他不知道阳顶天已经死了,他不知明教已经成一盘散沙,遂导致六大门派上了光明的,否则若以他的武功,一旦出手惩戒明教,试问还有六大派什么事?

尽管在历史上,张三丰名声很好,各种成仙说法层出不穷,但在金庸笔下,他只是一介凡人,他也会受伤(遭刚相独守),他也有做不到的事情(救不了张无忌),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个人,不过他是一个对武林、道教有着杰出贡献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