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職助力脫貧】賈西海:大棚果蔬助力脫貧攻堅 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孝義鎮什馬村蔬菜產業園佔地52畝,有溫室大棚33座,目前,棚裡栽植的普羅旺斯西紅柿紅彤彤地掛在枝蔓上,像一個個紅燈籠一樣煞是好看,群眾正在棚裡忙著採摘銷售,臉上盡是豐收的喜悅。近年來,區十八屆人大代表、什馬村黨支部書記賈西海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引導群眾做大做強設施農業,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助農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代表履職助力脫貧】賈西海:大棚果蔬助力脫貧攻堅 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確定發展思路。在什馬村,賈西海是鄰里鄉親心中的務農耕作能手,多年來,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學習掌握農業作務技術,瞭解涉農政策法規,並且將自己所學技能和了解信息向群眾及時分享交流。為了推動調整全村農業產業結構,賈西海動員並帶領群眾代表、種植大戶多次到外地參觀學習,尋找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的突破口。通過深入調研、多方考察,最終確定了以“著力於構建集觀光、採摘品嚐、休閒體驗為一體的什馬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為目標的總體思路。賈西海也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示範引領作用,自己建立溫室大棚,帶動群眾發展產業。

【代表履職助力脫貧】賈西海:大棚果蔬助力脫貧攻堅 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多方協調建設產業園區。想的再好,不去付諸行動也只是空談。為了堅定群眾發展設施果蔬的信心和決心,賈西海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定產業規劃、定建棚用地、定流轉價格,組織召開建棚戶專題會議,對在產業用地範圍內的17戶群眾優先考慮簽訂協議,充分調動承包戶的積極性。在流轉土地過程中,考慮到既要讓建棚戶吃下定心丸,又能讓流轉戶滿意,賈西海又及時召開土地流轉戶會議,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面對面做群眾工作,最終達成協議一次性簽訂十年合同,同時一次性交清五年承包費,為園區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為了解決貧困群眾務工問題,賈西海安排協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到園區打工,進一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個園區就在村裡,在這裡幹活能照顧上家裡。一天工資70塊,一個月基本能拿到2000多元,不忙了還可以幹自家的活,挺好的。”在孝義鎮什馬村蔬菜產業園裡,貧困群眾周銀鈴高興的說。

【代表履職助力脫貧】賈西海:大棚果蔬助力脫貧攻堅 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帶領群眾發展設施農業。賈西海不但沒被土地流轉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矛盾擋住前進的腳步,反倒是更加堅定了建設“高品質、高標準“園區的決心。他帶領群眾統一流轉土地、統一建設日光溫室大棚、統一聯繫考察供應苗子,不辭辛苦不怕麻煩跑政策,統一實施貼息貸款、統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統一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協調農業、果蔬部門派出技術人員跟蹤指導,規劃設計日光溫室並定點劃線;爭取農發辦、信用聯社扶貧貸款支持,集中為建棚戶辦理貸款,提供資金支持;對建好的日光溫室,採取會議抽籤的方式進行分配,硬件設施實行統一管理。“以前我們就種了9畝多包穀和小麥,一年收入低得很,秋季賣完糧食還賬,在口袋還沒暖熱的錢很快就撒完了。現在有了這兩個大棚,我們種西紅柿、甜瓜、豆角……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現在想買個啥想吃個啥再不糾結了,咱兜裡有錢了。”全區2018年的脫貧明星魯月玲說著,笑容滿溢。


通過對市場的進一步瞭解和認知,賈西海清醒的認識到,什馬村目前的果蔬產業規模還不夠大,檔次還不夠高,再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目前,賈西海正在積極協調、多方銜接、努力運作,通過宣傳發動引、優惠政策推、流轉土地穩、統一規劃建、技術服務幫、資金服務暢,並且以“建大棚、增設施、上檔次、擴規模、出精品、提效益”為發展思路,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果蔬產業好做法,推動什馬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作為人大代表、支部書記的賈西海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抓手,帶領幫助群眾發展產業,腳踏實地、真抓實幹,贏得了什馬村群眾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