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嘛?沒學過楷書能不能學行書?

九芝海棠


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從這個角度講呢,它是楷書的快寫的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行書的書寫速度快於楷書,但又不像草書那麼疾風驟雨,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總之,行書既有其書寫速度快,又有其美感的動勢的特點。可以說兼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身,是很受大眾歡迎雅俗共賞 的藝術形式。

至於說沒學過楷書能不能學行書?總的講沒學過楷書,學行書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從我自身講開始就沒有踏踏實實的學楷書,急著就要行走和奔跑。所以自己寫出的字總覺得是沒有根基,後來又不得不回過頭補課。

我的意見是,如果你想真正的成為行書大家,那麼還是要從楷書學起,如果只是玩玩那就無所謂了。

祝好!

(下圖是本人近日寫的行草)



關東老王


行書並不是楷書的快寫,沒學楷書也可以寫行書。


王者wbc


行書並不全是楷書的快寫。行書不同於任何一種書體,然而行書卻兼有篆,隸,楷,草,碑書法的多種筆法特點。既然專論楷書與行書的關係,那麼準確說,行書是楷書的流動書寫。

一 片面強調行書快寫的誤區

片面的以為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連筆。就導致只追求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表面的聯繫。忽視了毛筆在運筆過程中不斷交替出現的關鍵特性。筆鋒的提和按。頓挫。緩急,粗細等藝術規律。只是追求快寫或連筆。就相當於把毛筆當硬筆來寫。從而失去了毛筆最寶貴的藝術特性。滿紙飛白飄灑,牽絲連筆,而自己卻覺得比例不夠深入。有種一順勢寫下來,倒是快意,就是當止都止不住,自己都覺得那塊不對勁,使不上勁的感覺。

二,行筆主要筆法特點是——節奏流動和連貫性。

明代有一本書法名著叫《書訣》,其中對行書概括的比較全面精彩:"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行雲流水,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翻譯過來說就是行筆流動不停,筆畫不僵硬刻板,生硬。轉筆縈帶要輕重緩急適當。就如同流水雲飛一樣氣息貫通。古人這幾句話基本就點到行書要害。

三 楷書和行書的關係,

沒學過楷書,並非不能寫行書,只是說學好楷書,就會為行書的書寫打下堅實的筆法和結構基礎 ,為行書的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打開行書上提升的空間。

原因是行書是講究連續性的書寫,如果繞過楷書直接學行書 ,對一些行書省略了的楷書筆畫寫法就會忽略掉,容易造成法"夾生飯"。

沒搞懂筆畫的來龍去脈。如下圖分別是王羲之蘭亭序的行書"興(興)"。歐陽詢楷書"興",

如果練過楷書,就能領會迅速掌握行書"興"的牽絲連線筆法特點,知道那些地方提那些按,那些一筆帶過,如果沒體驗楷書訓練,就會分不清筆畫寫法只知一筆帶過的連筆,寫不出提按轉折點的節奏和中鋒用筆力度。

而且還有一點,沒有楷書的中鋒用筆訓練,一筆一劃的書寫,就容易寫不紮實, 所謂"立"不起筆,用力過猛"大刀闊斧"會流入江湖體勢,想學的飄逸深入不進筆鋒,則會越寫越油滑。也就是常說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書法也一樣,總感覺欠點功力。

四 行書比楷書更關注於章法上的佈局。

行書不像楷書可以字字獨立,而是必須上下左右有呼應,特別是一個字的結尾就要儘快接應下一個字的起筆。保持平衡中的變化和不平衡,欹側跌宕,相應得趣。

才能得到行氣不斷的貫通。然而行書又不能全是連貫,中間也要講究節奏感,行斷而意連,有緩有急,有行有留有駐筆,宛如一幅旋律優美的樂曲,給人以美的享受。

如下圖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第4行當"荼毒"兩字牽絲縈帶彷彿一筆書,而第5行的美"嗚呼哀"三字起筆和收筆相互接應,"哀"字雖斷開,然又與"哉"筆斷意連,4-5-6行又行間相互左右向背 映帶呼應,充滿縱橫恣意的奪人氣勢。

觀念上認識到學行書不光是快寫連筆。就可以在練習中採用,先慢中求穩。逐步加快節奏的書寫規律。心中有行書的筆法流動意識。先求筆筆點畫立得住,分得清,寫出輕重緩急拿捏分寸的掌控力度,然後到積點成畫,結畫成字,連塊成面。待到熟練掌握後,寫出的快是遊刃有餘的,有質量"穩準快",真的能夠體會出《蘭亭序》那種"惠風和暢"心手雙暢的行書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