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輔導我家一年級的孩子就感覺要崩潰的感覺,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啊?

誰的大碗麵


有很多家長朋友,包括我家,在孩子一年級輔導學習,時刻都要處於一種崩潰的狀態中。所以,這個現象不是單個家庭或少數家庭具有的,而是大多數家庭都會出現的普遍現象。

家長為什麼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就出現心態崩潰呢?

沒有體驗過的家長可能會覺得搞笑,但只有體驗過的家長才會知道其中的心酸。那為什麼會出現平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呢?

仔細分析,家長心態崩潰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對孩子的思維狀況並不瞭解。

孩子一道題不會做,我們家長在輔導孩子會給孩子講解,但是講解過程會發現孩子怎麼也聽不明白。孩子在理解的過程中缺少形象具體的指導,無法真正理解題目的思維邏輯。

家長就發現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還是聽不懂。如果是個機器人,我們或許不會發火,但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講解,火氣不自覺地升起,越講越惱火。

2、家長不瞭解學習的過程。

孩子的學習過程分為幾個步驟:學習-理解-練習-鞏固-應用。我們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一下就想達到孩子從學習到理解、練習、鞏固、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跨度非常地大,孩子在學校裡學習一個知識,也是需要通過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學期的過程來理解,而我們家長想在短時間內就將孩子的學習問題解決,我們是不是真的太急了呢?

3、孩子態度不端正,調皮搗蛋。

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背一篇課文怪聲怪氣,給孩子講學習內容的時候,他們卻眼神飄忽、心不在焉。這樣情況下,孩子根本沒有聽到家長在說什麼,不惹父母生氣才是怪事。

家長有沒有可能把孩子教好呢?

家長把孩子教好不是沒有可能,只要父母克服內心的急躁,能夠快速調整好心態,就可以將孩子給輔導好的。

1、家長要學會啟發的思維。

輔導孩子就是啟發孩子的過程,我們家長看待小學的題目,稍微簡單的還能解決,但到高年級後更多還是靠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家長一味地幫助孩子或者指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依賴思維,一旦到了高年級,可能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需要在孩子低年級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思維的啟發。我們家長看到題目,可能快速找到解決思路,那我們要思考,我們是如何找到這些解決辦法的,我們是通過什麼思維來解決的,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沒有什麼物品能幫助孩子理解這樣的思維,以及在指導孩子理解的過程中,孩子為什麼會聽不明白,他們的思維斷層是在哪個地方,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要成為一個思維的啟發者,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解決者。

2、家長要有容錯心理。

孩子做錯題目是很尋常的一件事情。我們家長要容納孩子出錯的心理,試想想愛迪生試了多少次才將適合燈光的燈絲材料找到,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學習要有容錯的心理。如此,我們才不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心急如焚。

3、調皮搗蛋,一定要好好管束。

孩子心態不端正,我們家長就要想辦法管束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在該學習、該聽講的時候靜下心來聽講。對於實在不聽的,一可以不講,二可以適當的懲罰,等孩子願意聽了再講。

結束語

經歷過低年級孩子學習的家長,都很容易理解輔導孩子的痛苦,關鍵就是家長要克服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躁。家長心態好了,孩子就好教育了。

我是童教雷鳴,分享教育與學習的方法,歡迎關注(圖片來自於網絡)


童教雷鳴


解密幼兒心靈,聚焦學習溫情,透視家教修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7fcfb9871bc435188b77bed371d0698

兒童經典教育


為什麼要輔導呢?做作業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嗎?家長要做的只是提醒,或者簽名!你“剝奪”了孩子的事情,你還叫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