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丨拒食野味,遂寧落實情況如何?

記者調查丨拒食野味,遂寧落實情況如何?

近日,我省啟動“倡導社交文明加強公共衛生”倡議行動,其中,“保護動物我做起,拒食野味守法紀”一條對“舌尖上的文明”進行了行為規範。

遂寧落實情況如何?

近日,記者帶著問題進行了走訪

↓↓↓

看現場

商家積極落實倡議

“以前不時會有客人悄悄詢問是否可以購買或者加工野雞、蛇等野味。今年復工以來,已經沒有這種情況了。”4月21日上午,在位於雲盤路的桂苑生態農莊,經營者張紅軍介紹。

記者調查丨拒食野味,遂寧落實情況如何?

在鐵貨街水產市場,前來購買水產的市民絡繹不絕,多寶魚、鱸魚、基圍蝦、美蛙等水產品琳琅滿目。“我們賣的東西都有規範的進貨渠道,相關手續齊全。”一攤主表示。

在衛星橋農貿市場及川中大市場的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該市場內的水產品有多寶魚、鱸魚、美蛙等,經營者紛紛表示未銷售野生動物。

聽聲音

市民表示拒食野味

“我完全不能理解吃野味的行為。市面上有豬肉、牛肉、兔肉、雞肉、魚肉等多種選擇,還有那麼多好吃的做法,為何偏偏有人將野生動物作為盤中餐呢?”一位正在嘉興農貿市場內選購兔肉的市民潘加雙表示。

“我們家一直都不吃野生動物,你想嘛,野生的它吃啥長大的都不清楚,誰曉得它的體內有沒有病毒?”市民周女士表示。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楊國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

許多市民意識到野生動物自身攜帶多種病毒,食用野生動物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和風險,警惕性提高。

看行動

明查暗訪抓落實

記者走訪發現,大部分市民仍對“野生動物”的概念比較模糊。對此,市林業局野保科科長吳啟強解釋,“界定‘野生動物’的‘野生’,並不是嚴格表明其現在的生存狀態,而是表明其還沒有被完全馴化並被官方認定為家禽家畜。”

記者調查丨拒食野味,遂寧落實情況如何?
記者調查丨拒食野味,遂寧落實情況如何?

據瞭解,前,我市陸生野生動物養殖場所共計140家。截至目前,市林業局採取明查、暗訪等形式先後赴各縣(市、區)督導28次,檢查農貿市場、花鳥市場等陸生野生動物銷售場所交易情況,指導各地對養殖場所進行拉網式全面排查。

據統計,市林業局累計派出檢查小組444個,督查、隔離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

532次、140處,涉及34個品種,其中,合法規範養殖戶91家,檢查農貿市場集貿市場757次,出動車輛859臺次,出動人員2662人次。

全媒體記者:黃堯

——— / END / ————

記者調查丨拒食野味,遂寧落實情況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