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章是打着孔子旗号的伪儒者,还是热忱的孔教徒?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至今。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奉行的道德准则。《论语》这本儒家经典,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学习借鉴意义。

从古至今,儒家就一直被奉为主流学派,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奠定了儒家作为礼仪指导和正统思想的地位。

陈焕章是打着孔子旗号的伪儒者,还是热忱的孔教徒?

儒家作为被封建社会的帝王所尊崇的思想学派,早已被赋予了阶级思想。在封建社会,儒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民心的,但到了近代,儒学中的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早已不适用当下的时代。马南邨在《不要秘诀的秘诀》就曾说过:

“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家思想更应如此。

陈焕章是儒学的忠实拥趸者,无论是在澳门《知新报》作主笔,还是留学归来,都留下了他尊崇儒学的痕迹。这样一个坚定的思想家、孔教徒,却并非人们所理解的满口之乎者也的酸腐书生。

陈焕章是康有为的学生,他和梁启超是同学,虽然同是主张变法维新,但是他和梁启超不同的地方是他主张尊孔,推行立孔教会。

他生在光绪年间,甚至还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上中了三甲同进士。在一系列思想进步运动中,他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赴美留学,并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留学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对儒学的钻研,甚至还有了更深的研究。1911年他以《孔门理财学》作为博士毕业论文,正式向西方展示中国的文明。这本书一出世,就受到学校推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陈焕章是用西方的语言、西方的思想来阐述中国的思想,推广度和普及度一下子就变高了。

陈焕章是打着孔子旗号的伪儒者,还是热忱的孔教徒?

1912年他回到上海创立“孔教会”,出版《孔教会杂志》。进士出身,美国大学博士,孔教会总干事,杂志编辑,一系列的标签和头衔都汇聚到这一个人身上,这使他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1913年,他被袁世凯聘为顾问,同年康有为将孔教会迁往山东曲阜即孔子的家乡。

袁世凯几次邀请康有为,康有为都拒绝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袁世凯的目标是那早已废除的皇帝宝座。

袁世凯也是没想到吧。他认为陈焕章这样一个忠实的孔教徒,一定会相当赞成他称帝。可是陈焕章却极力反对,为了避免遭到迫害,也为了避免人们把他和袁世凯、复帝位联想到一起,他回到了砚州,并继续发扬孔教。

陈焕章是打着孔子旗号的伪儒者,还是热忱的孔教徒?

就是这样一个满心热忱的孔教徒,却被辜鸿铭讽刺为“孔教拜孔子,孔子要上吊”。

辜鸿铭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他被誉为“清末怪杰”,一共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他精通多国语言,这为他翻译中国孔孟哲学书籍推广到全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辜鸿铭一直致力于推广儒家文化,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这样评价他,

“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课,不能发挥他的正统思想,他就随时随地要找机会发泄”。

同样是推崇儒学文化,为什么辜鸿铭对陈焕章的态度如此鄙夷呢?

辜鸿铭认为陈焕章的思想不纯洁,并非是真的热爱儒学,仅仅是沽名钓誉罢了,而且陈焕章和袁世凯有关联,袁世凯要称帝,与变法维新的思想背道而驰,所以辜鸿铭对陈焕章有着很大的偏见。


陈焕章是打着孔子旗号的伪儒者,还是热忱的孔教徒?

再有一点,陈焕章的老师康有为曾经支持并参与张勋复辟。陈焕章和康有为的紧密关系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陈焕章的目的,以至于世人对陈焕章误会颇多。

陈焕章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他和他的著作《孔门理财学》都应得到尊重。


END,我是青娥说,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留下你的观点,会让我有新的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