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核心提示】

大米适度涨价,可以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积极性,促进水稻生产;可以提高大米加工企业生产效益,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还可以加快政策性稻谷库存去化,减轻财政压力。国家全面投放政策性稻谷,增加市场供应,预计稻米市场经历短期“亢奋”后将逐步走向理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米出口国纷纷禁止或暂停出口大米,导致国际大米供应趋紧,短期出现大幅上涨。受输入型上涨影响,国内大米市场也逐步升温,近期出现普涨。国家迅速出手,于本周向市场全面投放政策性稻谷,增加市场供应。预计国内稻米市场在经历短期的“亢奋”后将逐步走向理性,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国内大米市场价格普涨

国内稻米市场一季度没有受到疫情大的影响,总体保持基本稳定。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走高,加上部分媒体为增加流量而煽风点火,很多消费者增加了大米采购,导致短期终端大米需求出现激增。国内市场乐观情绪也开始传染,近期稻米市场价格普涨。大米经销商也增加了大米备货,大米需求旺盛,报价不断提高。

4月13日,吉林德惠超级稻收购价2820元/吨(水分14.5%、出米率67%),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标一圆粒粳米批发价4860元/吨,福建福州市场国标三级东北粳米批发价4700元/吨,周环比均上涨60元/吨;黑龙江齐齐哈尔圆粒粳稻收购价2800元/吨,湖南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00元/吨,均上涨100元/吨;安徽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000元/吨,上涨200元/吨;湖北“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080元/吨,上涨40元/吨。

国内托市收购同比增加

2019年我国稻谷产量20961万吨,较2018年下降251万吨,产销结余1430万吨,但累计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2208万吨,较上年增加35万吨。其中,黑龙江托市收购稻谷共1432.6万吨,较上个收购期增加76万吨,是稻谷托市收购增加的主要推手。稻谷小幅减产而托市收购增加,导致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期结束后市场新稻余粮同比下降,在短期稻谷需求增加而政策性稻谷未大规模轮出前,市场稻谷供需偏紧。

大米企业采购意愿提升

由于前期国内稻米市场走势平稳,加工企业和经销商稻米库存均较低,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大米终端需求快速增加,企业库存告急,并加大稻谷收购力度,推升稻米价格。因市场新稻余粮有限、采购困难,米企对储备稻谷的拍卖热情快速提升,拍卖成交率和成交价格均明显增加。

4月10日,国家投放2014年至2015年产政策性早籼稻10.0436万吨,成交9.3364万吨,成交率92.95%,周环比增加40个百分点;成交均价1976元/吨,周环比上涨58元/吨。

地储成交也有明显提升

上周湖北地储成交2016年至2019年稻谷7.707万吨,环比增加2.2269万吨。其中,2017年早籼稻成交6102.823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316元/吨,周环比上涨160元/吨;2018年中晚籼稻成交7680.891吨,成交率66.67%,成交均价2569元/吨,周环比上涨81元/吨;2019年中晚籼稻成交51561吨,成交率94.73%,成交均价2550元/吨,环比上涨12元/吨。

大米适度上涨未必不好

如果国内大米市场经常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会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需要稻米市场保持相对稳定,但保持稻米市场平稳运行并不代表价格要“死水一潭”。事实上,大米适度上涨也不见得是坏事。比如大米适度涨价,可以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积极性,促进水稻生产,从根本上筑牢粮食安全的堤坝,这也是今年国家小幅提高籼稻最低收购价的意义所在。

同时,大米适度上涨可以提高大米加工企业生产效益,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加大米产量,缓解大米供应紧张,还可以加快政策性稻谷库存去化,减轻财政压力。当然,在稻米市场出现上涨时更要做好监测,防止出现失控。而从目前国内稻米市场的各个层面上来看,我国稻米市场难以出现大幅上涨行情,更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政策稻谷拍卖提前开启

根据国家安排,4月17日政策性稻谷将全面开拍。今年政策性稻谷拍卖有三个特点:从时间上看,较去年的5月21日提前了1个多月,也比市场预期的4月下旬和5月初有所提前。从托市收购期结束到全面启动拍卖仅隔了16天,创下2014年以来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说明国家对国内稻米市场上涨十分重视。

从拍卖场次看,今年只有两个场次,去年交易活跃的专场拍卖场次本周没有亮相,这可能会降低拍卖的热度。

从投放数量看,本周投放政策性稻谷217.2万吨,较前一周增加不到100万吨,其中早籼稻37万吨、中晚籼稻120万吨、粳稻60.2万吨。与去年首拍单周即投放340万吨相比减少120多万吨,说明国家对此次上涨没有刻意打压的意图,只是不希望市场短期出现快速上涨。

由于单周中晚稻投放量较少,预计除湖北省外,其他各省成交将会较为活跃,其中供应相对紧张的江苏首拍可能更为火爆。预计后期国家将会增加政策性稻谷投放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政策性稻谷的大规模出库,市场需求将会很快得到满足,后期稻米市场上涨空间不大。

若单周投放增至300万~400万吨,用不了几周,国内稻米价格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回落。

国家干预粮价能力增强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目前三级稻谷储备加上政策性稻谷库存合计1.75亿吨以上,较2004年全年稻谷产量还高1500万吨左右,也较2019年国内口粮需求水平高1700万吨,供应十分充足。同时国家还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信息监测系统,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本次政策性稻谷在托市收购结束半个月后就全面开拍,正是国家粮食调控能力较强的体现。

国际市场大米涨势减弱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并非供应短缺,而是疫情导致流通环节受阻。据了解,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分别比2007年增加27%、54%和97%;稻谷库存消费比达到35%,比2007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状况远好于上次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之时。当然,这其中中国因素贡献很大。

近期,国际大米上涨势头放缓。泰国大米从前一周上涨50~60美元/吨,回落至上周的12~15美元/吨,涨幅也从10%回落至2%左右。4月10日越南宣布恢复大米出口,计划4月出口40万吨,印度大米出口预计也将会有所恢复。随着更多大米出口国恢复出口,预计国际大米供应情况将会好转,米价继续上涨动力也将减弱。

国内大米需求或将放缓

二季度本是大米需求淡季。由于担心粮食涨价,消费者增加了大米采购,这不过是将未来的消费转变为当前的需求,并未实质性增加消费,有一部分转化为囤货。随着后期稻米价格稳定,消费者“追涨”采购心态将恢复理性,之前购买大米较多的消费者自然也不会增加采购。同时,加工企业开机率提升,大米产量迅速增加,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也迅速得到补充。预计后期大米需求将进入更加清淡的时期,且今年我国农户种植水稻积极性有所提高,早稻主产区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均增加了种植面积,当前早稻生长形势较好,为全年稻谷丰收打下了基础。受此影响,大米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将减弱。

(原文

刊登于2020年4月16日粮油市场报三版)

「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特别关注」米价适度上调三方受益 国储出手米市渐趋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