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區鞏固畜牧養殖汙染整治成果轄區小流域水質持續向好


本報訊 “李叔,你家這個養殖場離溪水太近了,按規定要進行轉場拆除。如果想繼續養殖,可以遷到二重山以外,遠離水源的地方。”日前,在延平區王臺鎮,包村幹部小吳正在耐心對養殖戶做著勸導工作。

近期,針對轄區內個別地方畜禽養殖汙染反彈、多條小流域水環境水質下降等問題,延平區迅速行動起來,對30條小流域沿線各類問題進行排查梳理,規範養殖行為。2月25日至今,全區已完成71家生豬規模養殖場調查,查處規模牲畜養殖場環境違法案件21件,鞏固畜牧養殖汙染整治成效顯著。

據瞭解,由於畜禽養殖規模層次不等、種類多樣,為確保汙染整治有力有效,王臺鎮成立了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實行鎮黨政班子成員掛場制度,做到管理到村、責任到戶。對違規養殖、治汙設施不到位的養殖場,逐戶明確整改方案及整改責任人,通過清、轉、治、管等方式全面推進汙染源治理,併為各養殖戶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各養殖戶主動減欄、清欄,拆除養殖場。

“超量的養殖對生態水環境影響很大,要想留住綠水青山,作為村兩委幹部,更要帶好頭。”王臺鎮姜口村的黨支部委員劉喜懷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以身作則率先拆除了自家違規雞鴨棚3個,減欄5200羽,帶動全村完成雞鴨棚10個,減欄38960羽。截至目前,王臺鎮已累計發動鎮村幹部900餘人次,生豬減欄5000多頭,雞鴨減欄28萬餘羽,累計整改小流域問題5個,轄區小流域水質持續向好。

這些日子,延平區峽陽鎮的鎮村幹部則忙著在田間地頭與荒山高坡,對零星生豬散養行為進行拉網式摸排。檢查人員充分發揮聯防聯控工作優勢,聯動各部門開展綜合執法,嚴厲打擊生豬散養行為,並實行舉報獎勵制度。此外,峽陽鎮政府還對轄區內的豬飼料、豬獸藥商戶進行嚴格管控,嚴查私自屠宰、濫宰生豬,以防止復養返潮。

延平區在採取果斷措施整治個別地方畜禽養殖汙染反彈問題的同時,也嚴格規範水禽養殖要求,並致力推廣新的科學養殖模式。如支持發展水禽標準化規模生產和產業化經營,鼓勵飼養可旱養的水禽品種,推廣使用欄網或墊料的旱養模式,重點推廣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推薦的“水禽無水面生態養殖技術”“蛋鴨無公害旱養技術規範”以及區內個別養殖戶已在試行的“肉鴨高床旱養技術”等。

截至4月1日,延平區已完成全區20個鄉鎮、街道(梅山街道除外)小流域周邊雞鴨養殖摸排,累計整改到位的小流域問題44個,30條重點小流域有25條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李韌筠 詹國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