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有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好多家長打著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旗號,紛紛選擇了把孩子送進了寄宿制的學校。美名曰鍛鍊孩子的獨立性,磨練孩子的意志,為了讓孩子以後可以有足夠的勇氣去直面挫折。

雖然我贊同這些家長們的初衷,但是我並不贊同他們的做法。

學校的寄宿制度,確實可以培養孩子的能力。但是太多的父母們忽略了孩子的年齡,如今,寄宿制學校裡面的學生越來越低齡化,且不說這些孩子的心理年齡成熟與否,他們的生理年齡也不合適。

生理年齡限制著他們的能力,自理能力的不足使得他們根本不能獨立去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困難。

之前,在抖音裡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名剛上小學的小女孩的父母決定把她送進寄宿制的學校,小女孩難過的大哭,怎麼抗拒也沒有用。小女孩看到地面上一堆行李,趴到床上,面無表情。

此情此景,讓人覺得很難過。

他們的父母認為,孩子作為獨生女太嬌氣了,怕她以後沒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所以只好狠下心來,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不知道為什麼這對父母,如此的肯定,孩子進入了寄宿制學校就有了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對孩子當然很重要,但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真的需要專門去培養嗎?日常生活當中,孩子難道就不會遇到挫折了嗎?


有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其實挫折教育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父母只要在生活中做到慢慢引導孩子可以勇敢的對面困難,就足夠了。

刻意的去給孩子製造挫折,已經違背了挫折教育的本質,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折磨,在一定程度上會傷害孩子。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見的困難,他和同學之間產生的矛盾,他想要的一件東西被父母拒絕,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挫折。

他在學校裡考試成績不理想,被老師批評,被父母批評,這也是一個挫折。

早晨上學,太困起不來床,這也是一個挫折。

所以,你看,生活中孩子已經有了這麼多的挫折,父母何必還要在給孩子人為的製造挫折呢。

前幾年樂嘉對女兒進行挫折教育,他帶著四歲的女兒徒步穿越沙漠,他不允許女兒哭,要求女兒靠自己的力量走完全程,絕不能依靠大人。

那幾天,僅僅四歲的孩子,腿上都是因暴曬出的紅疹子和水泡,身上被蚊子咬了無數的包,腳上被磨出了水泡。

最後,孩子在成功的那一瞬間淚流滿面。不能否認這是成功後喜悅的淚水,但是裡面更多的夾雜了委屈和恐懼。

這次的挫折教育,確實磨練了孩子的意志,可是誰又想過,究竟給孩子的心靈留下了怎樣的陰影。

挫折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父母強行對他的折磨。


有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那麼真正的挫折教育,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挫折教育不能剝奪孩子的快樂

正確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如果對孩子的教育本身已經剝奪了他的快樂,就算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再成功,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他心靈已經千瘡百孔了。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觀點,我十分的贊同,“不是所有的挫折都可以讓人成長,甚至很多人根本走不過去。”

孩子遇到困難,要及時提供幫助,而不是一味打擊

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是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不要以為這個時候,讓他獨自一人去面對就是在鍛鍊他。抵抗挫折的時候,需要力量,毅力,而這些則需要父母的愛給予支撐。

記得小的時候,包括我在內的好多朋友都會一直被父母打壓,總是批評我們差勁,什麼都做不好。

我們主動索取鼓勵,父母認為鼓勵會使我們落後。他們希望我們在他們的批評聲中進步。

可是,父母們不知道我們那時候內心有多失落和無助。

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應該給予必要的情感支持,讓他們有力量去面對挫折。

這樣才是真正好的挫折教育,才能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生活中處處有驚喜,生活中也會處處有挫折。驚喜可以人為製造,而挫折卻不可以刻意製造。

父母一定要用愛去教會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披荊斬棘,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