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王桂芹

又是一個不眠的夜晚,苦楚難言,失眠成了困擾我的頑疾。迎著晨曦,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苦只是一個人的,影響不了外界任何。窗外,翠綠的銀杏樹搖曳生姿,這就是世界,能感知到的世界。

打開喜馬拉雅聽一個絕世才華的民國奇女子的故事——《張愛玲 她比煙花寂寞》。

父親張廷重是前清遺少,母親黃逸梵是有新思想的大家閨秀,這樣的家本該有一個令人稱羨的。

然而,她的家沒有按正常軌跡運行。

在煙霧繚繞纏綿臥榻中,在對兒女的呵斥甚至打罵中,張廷重“完善”著自己頹廢而消極的人生。

觀念的碰撞,讓黃逸梵對這個頹廢男一次又一次絕望,這之於女人是致命的。愛戀之於女人就是甘露,它可以讓枯槁的心泛起漣漪,它可以讓女人的人生豐盈。這樣的家,風乾了一顆女人心,黃逸梵後來的華服與精緻怕是為了掩蓋人生的落寞吧。黃逸梵悠遊於英倫的典雅中,飄蕩在大上海的繁華中……

張愛玲沒得選,這就是她的家庭,這個家產生的氣場壓抑了她的童年,雖有父母,仍如浮萍。

她的家庭留給了她的是少有的平靜,父親的抽大煙和包女人摧毀了家該有的踏實與寧靜。而作為新女性,母親沒有舊式女人的隱忍,離婚在所難免,畢竟愛沒了還有生活,母親是那個時代的特殊。

她的家讓這個絕世才華的女子生活得磕磕絆絆。後來的離群索居,應該是家庭環境造就了她不善與人相處的性格所致。

每個人的後來,都離不開曾經。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她的文字爐火純情,但再大的才情,也遮擋不住一個女人對愛的渴望,遇上胡蘭成,她將自己和盤托出,這種毫不顧忌又大膽的愛,讓她沒了迴旋的餘地。

這場戀愛,是她在找尋深沉而慈祥的父愛嗎。她的童年見到聽到的是父母無休止的爭吵和花瓶碎地的聲音,寬厚手掌的撫摸,有力臂膀的託舉,這樣的父愛她確乎沒有享用過。

然而這場義無反顧的戀愛以失敗而告終,一個多情花心的男人,怎懂她內心的渴望與童年的淒涼呢。

“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立涕泣久之……”她深情,他薄情。專情只不過是她的一廂情願。

但張愛玲就是張愛玲,她能隱忍卑微地愛,也能平靜分手,還隨分手信寄給胡蘭成30萬元,是她新電影的酬勞。沒有小女人的哀怨,也許沒有放下,但是真的結束了。

什麼都沒有的沉默才是最高姿態。

胡蘭成也有過真真切切地想把她護在臂彎裡的那一刻,儘管短暫,卻絕對痴心。胡蘭成的花心多變是無法遏制的,他的情太多,溢出來灑向各處,覆水難收。

沒有了溫暖的家,她想去大洋彼岸求學,卻因為時局而止步。她到了香港,卻又因為戰事而半路休學,在亂世中艱難跋涉,她不懂政治,也就被政治所傷,因為任誰也無法超越時代。

出名很早紅極一時的她,終因不懂世事的複雜而一次次逃離。

當她飄向大洋彼岸,卻遭遇了人生的滑鐵盧,在上海灘名噪一時的奇女子,在港臺蜚聲文壇的愛玲,在美國沒能再續輝煌,她如孤葉飄零在美國的大地上。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張愛玲曾說“我一向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是小時的經歷讓她對來自長輩的愛充滿渴望吧。

性格豪爽才華橫溢年長她30歲的賴雅,給了她久違的溫馨與踏實,讓她萎謝的心復活了,他終於有了一個安定的家。不是花瓶碎地的戰戰兢兢,不是枕邊人遊離的不確定……賴雅與她心手相牽的美好時光,是否溫暖了她童年的淒涼和青年受的傷呢?!

那是一段美好時光,賴雅甘心呵護著她,她只需安心寫作。

幸福總是短暫,婚後兩個月,賴雅中風,臥床不起,張愛玲既要掙錢養家還要照顧丈夫,為了維持艱難的生活,他寫作寫到眼底出血。

優雅而絕世的愛玲,文學才華熠熠生輝,但三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讓他的生活充滿不確定。張廷重給了她生命卻讓孩童的她活得如履薄冰;胡蘭成給了她刻骨銘心的愛也給了她刻骨銘心的痛;賴雅給了她家和安定又留給了她孤獨的殘年。

她是一個做什麼事兒都拼盡全力的人,上天青睞她,給了她絕世才華;上天薄情於她,他握不住世間平凡而簡單的生活。最後她飄零在大洋彼岸,魂歸太平洋。

相對於採一束雛菊戴在荷鋤的女人頭上的農夫,相對於騎著摩托遊遍中國的平凡夫妻,愛玲在愛的田野花草稀疏,不與她的才華匹配。“女人生來就是被寵的”,她與這個“寵”字隔了太多艱難,若有相擁入懷的溫暖和長久,我寧願她少寫一本書,多享受一份愛。

她離群索居,他躺在大洋彼岸公寓裡唯一的行軍床上,默默消逝,從此世間繁華更與她沒有一點點羈絆,卻與她有著關聯。

她走得安詳,告別人世的仍是精緻的旗袍。經歷了人世間的諸多坎坷,大概她對愛的需求已變得虛無縹緲了。父親耗盡了她對愛的依賴,胡蘭成澆滅了她的激情,賴雅帶走了他最後的依託。“求而不得”讓愛玲這個寫透人世百態的人,平靜無波。

但命運又何嘗虧待她呢?父親給他的博學母親給她的優雅,讓她孤豔而絕世,也就不會如普通人肯於世事和解,就有了離開大陸的行動,又有離開香港的決絕。

選擇大洋彼岸,讓她逃過了文革的摧殘,與她一樣政治盲的蘇青,因牽扯到胡風案被下獄被抄家被批鬥,被平反是在她走後。張愛玲與蘇青都才華橫溢都曾紅極上海灘,出名都早,都因為不懂政治不會遷就而生活零亂。她的不和解她的出離讓她逃過了運動的迫害,從這方面講倒是幸事。

“張愛玲,她是滾滾紅塵中的臨水照花人,也只有她才可以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她比煙花寂寞。”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張愛玲的悟。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2017年5月8日 (於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