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以色列能夠永遠靠刀劍活下去嗎?追求和平的以色列總理為何被遺忘?

古往今來的政治家,有的流芳千古,有的遺臭萬年,大部分都得到了公正的評價。但也有不少奇怪的案例,比如作出的貢獻微不足道卻被後世歌功頌德,成績斐然的卻被國家棄之如敝履,摩西·夏裡特,以色列第一任外交部長,第二任總理,很不幸就屬於第二類。

一、早年經歷

1894年,夏裡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猶太知識分子家庭,早年接受的教育來自俄羅斯人、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和猶太復國主義者,因此他對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愛得深沉。加上父母給予的愛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夏裡特成長為一個寬容溫和的年輕人,崇尚和諧,富有人情味,反倒沒有一點政治家的好鬥與無情。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夏裡特

這個成長得順風順水的年輕人進入大學,準備日後從事學術研究,沒想到一年後一戰爆發了,因為受父親的理念影響,加上老師的強烈推薦,夏裡特獲得奧斯曼公民身份,進入奧斯曼軍隊服役,由於通曉多種語言,他成了土耳其人和德國人之間的翻譯。

戰後,他回到巴勒斯坦的家,目睹過戰爭造成的痛苦,夏裡特走上了政治之路,加入了一個社會主義政黨,爬到高級領導人的位置,此時他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日後的政治生涯已經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一戰前的奧斯曼帝國

但是,夏裡特還是不忘學術研究的初心,1921年去倫敦經濟學院讀了四年書。這段時間裡他對英國工黨溫和的社會主義思想有了興趣,並學習了豐富的相關知識。學成回國後他沒有忙著繼續高升,而是為一份頗有影響力的報紙當了六年的編輯和撰稿人。

學識終究是要為自己的抱負所用的,從倫敦時期開始,夏裡特就專注於外交和國防這兩大領域,重新變回政治家身份的他,在這兩大領域成熟得也尤其迅速。1931年,阿羅索洛夫被任命為猶太事務局的局長,他選擇了夏裡特為自己的副手。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猶太復國主義

兩年後,領導遇刺身亡,夏裡特順理成章地當上一把手。他在這個位置上兢兢業業幹了二十多年,一點點地擴大了權力,提升了威望,進入了政治大佬的圈子,比如本-古裡安和哈伊姆·魏茨曼。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發起者之一,以色列第一任總統,本-古裡安則是日後的以色列國父。

二、開國元勳

夏裡特最擅長的領域就是外交,二戰後,猶太人要獲得獨立主權,是夏裡特領導跟美國、蘇聯、英國和聯合國其他成員國的外交事務,若是沒有這些大國的同意,猶太人不可能成功獨立出來。以色列建國之時,夏裡特是獨立宣言的簽署者之一,他是開國元勳,一手促進以色列的誕生。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以色列貨幣上的夏裡特

能充分體現夏裡特這個人溫情的一件事是:二戰時他為流散在外的同胞提供援助,收留猶太難民,大量波蘭逃出來的難民被送到蘇聯手中,是夏裡特出面談判,將難民迎回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大家庭,其中還有許多孤兒,也許這算不上多麼光輝的政治成就,但他切切實實地拯救了許多猶太人的性命。

以色列建國後,夏裡特建立了外交部,為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設計了一個框架,儘管他1956年就退休了,但他的理念框架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末,這是為後人留下的財富。夏裡特極其崇尚民主,不僅在外交部內民主辦事,他每天還要花好幾個小時研究各種各樣的聯盟和派別,確保不同的聲音都能被聽到,這樣民主的領導者非常可貴。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猶太難民迴歸以色列


夏裡特堅持這樣的理念:所有政治實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都應該避免暴力和血腥衝突。不訴諸暴力侵略是可能實現政治目標的,萬不得已要動用軍事力量時,必須置於嚴格的監督和控制之下。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的阿拉伯士兵

對於以色列內部,他尋求政治與社會的和諧,主張對話而非強迫,合作而非競爭。夏裡特溫和的外交方法,被稱為"夏裡特路線"。這樣行事並非是膽小怕事,夏裡特不是個軟弱的人,他曾經加強了猶太主要武裝力量哈賈納,鞏固了巴勒斯坦北部邊界,還為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打下了基礎。

三、黯然退場

那麼夏裡特作為開國元勳,是如何落到被人民拋棄的下場呢?因為一個人,前文提到的以色列國父:戴維·本-古裡安。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本-古裡安

本-古裡安比夏裡特年長,大膽,敢想敢幹,強勢,而夏裡特理性,穩健,謹慎,和本-古裡安原本是一對珠聯璧合的夥伴,在以色列建國前二人也的確合作得很好,但後來,黃金搭檔的關係就變了。

本-古裡安是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在1953年因為壓力和疲倦卸任,由夏裡特接替。1954年1月至1955年11月,夏裡特短暫地出任以色列總理,這段經歷是失敗的,美國主持約旦河水域的劃分問題,夏裡特表現出了強硬的一面,試圖為以色列爭取更多的約旦河水域,但面對的是埃及、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聯合抵制。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更糟糕的是,1955年9月埃及跟蘇聯做了一大筆軍火買賣,而以色列經過長時間的等待沒能從美國獲得足夠的軍火,這一形勢帶來的低迷士氣正好被善於蠱惑人心的政治對手所利用。

其實在美國的失敗並非夏裡特能力問題,而是他在華盛頓談判時恰好發生了一起報復事件,敘利亞方攻擊了一艘以色列巡邏艦,這件事破壞了夏裡特和美國國務卿即將達成的協議。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加沙地帶位置

導致夏裡特與本-古裡安分道揚鑣的決定性事件是加沙地帶的處理。埃及游擊隊頻繁襲擊此處,夏裡特不願意批准以色列國防軍報復性襲擊的請求,1955年3月,內閣討論以色列出兵佔領加沙地帶的提議,夏裡特讓這個提議流產了。

這就得罪了提議的發起人:國防部長本-古裡安。數十年的夥伴關係走到盡頭,在夏裡特離任前夕,本-古裡安還在公開演講中抨擊夏裡特懦弱。

本-古裡安重掌總理大權後,夏裡特回到了外交部長的位置,但他知道本-古裡安現在不會容忍他的存在,每天都有黨內高官暗示他、逼迫他,這些痛苦都記載在他的日記裡。幾個月後,夏裡特辭職,成為跟以色列內閣沒有一丁點關係的退休老人。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夏裡特逝世後公開的日記

夏裡特的慘淡收場,一是因為國際威脅和國內的政治挑戰。二是因為他不得不在本-古裡安無形的強大控制下行事。這位被以色列人民敬愛的老人,在退休期間也毫不掩飾對夏裡特安全政策的不滿,偶爾他直接向夏裡特表達自己的失望,更頻繁的是操縱自己在政府高層中的門徒。

參與締造這個國家的元勳,豈會甘心做傀儡皇帝,但在本-古裡安無處不在的陰影之下,夏裡特又無法發揮出決定性的領導作用,這個兩難境地非常尷尬。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夏裡特的名言

夏裡特是錯的嗎?自從1948年獨立戰爭以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仇恨從來沒有消失,需要很多年來緩和,而一點軍事行動的火花就會讓這份仇恨死灰復燃,愈演愈烈。夏裡特問過一句話:"以色列能夠永遠靠刀劍活下去嗎?"

以色列國父摩西·夏裡特:以色列不能永遠活在戰爭中

以色列現任總理——“鷹派”內塔尼亞胡

但整個以色列的軍事力量都是本-古裡安的堅定支持者,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1956年以色列發起了第一場預防性戰爭,日後還有一系列戰爭等著猶太民族。

這不禁讓人想象,如果當年沒有選擇戰爭之路,猶太民族的命運會不會不一樣。歷史沒有如果,甚至不會記得以色列曾經有一位總理,堅定地選擇和平之路,哪怕孤軍奮戰,捨棄一切也沒有動搖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