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是什麼樣的?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是什麼樣的?

五代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它們是順序先後出現的,一個朝代取代另外一個。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建立後梁,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奪取後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遼兩州,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重病被迫班師,後不幸病亡。柴宗訓即位後不到半年,就被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是什麼樣的?

十國

十國,只是統稱,是指在唐末、五代及宋初,當時中原地區之外存在的十幾個割據政權,是同時期存在的,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後來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

十國方面,江南地區初期以吳國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國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南楚與南漢等佔據。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十國中方面,江南地區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南楚、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兩川地區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是什麼樣的?

疆域

唐亡於907年,861年張議潮又收復涼州(今甘肅武威),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稱雄漠北。840年左右,統治黃河流域一帶。淮水以南至廣東的地區,先後為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荊南、馬楚、南漢所分據,吐蕃勢力退出隴右。其後吐蕃國勢日衰,北漢則割據太原;合計而成所謂的“十國”。 五代疆土則以後梁最小,後唐最大。而十國的疆土則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