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抑鬱症,母親因為我每天的的狀態,她很難過,胃病復發身體狀況不好,我該怎麼辦?

刺蝟七七


你這種情況說多了都是套路,直接上具體內容。既然知道母親的身體狀況是由你的抑鬱導致的,那就先把自己的抑鬱解決了,這是最根本的。依你目前的情況,解決抑鬱的辦法有三:

1、如果覺得很嚴重,指自控力和難受程度超過自己的極限控制範圍時,必須服用抗抑鬱藥物,這樣屬於維持狀態,停藥後會有復發。

2、如果經濟允許的話,需要接受系統的心理治癒,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治癒抑鬱。

3、還有一種既省錢又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加大運動量,讓身心都動起來,促使體內元素釋放平衡,抑鬱自然就消退了。否則,別無他法!你在這裡自我責怪一點意義都沒有,這也恰好證明你的抑鬱心理。那就是把自我譴責當成自我安慰,自慰過後會得到片刻的舒適,但馬上又會糾結,這就是你目前的狀態!


心理諮詢劉智慧


抑鬱患者,多活動,少呆家,糊塗點,學會放下,才會漫漫康復。


羅會珍


您說的情況其實很常見,抑鬱症也不是什麼罕見病,我們國家的發病率決定了我們身邊平均每15個人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你母親因為你的病情整天著急上火,愁眉苦臉,這是可以預見的,每一個母親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沉淪在抑鬱症之中。那你就積極的面對你的抑鬱症狀啊,不要害怕他去治療他,只要你的症狀有所好轉,你的媽媽看在心裡當然會高興,會輕鬆許多。抑鬱症真的可以治好,我的很多患者都回到了原本的生活中去。

如何看待抑鬱症

關於抑鬱症,我想我還是有發言權的,因為從醫十多年一直在和抑鬱症患者打交道,他們擔心什麼,他們缺少什麼,他們害怕什麼可以說都是我必須瞭解的東西。那麼作為一名治療抑鬱症的醫生,我希望我的患者如何看待抑鬱症呢?

首先抑鬱症不等於人生的終結,或者美好生活的終結,抑鬱症是一種疾病,疾病帶給我們最大的傷害就是讓我們自以為人生如此苦難,以為人生沒有希望,以為一切的錯誤根源都是我自己,以為我的解脫也會讓家人們輕鬆。但這都是錯誤的,是病態的思維,是我們必須與之鬥爭的思維。我時常對我的患者說,首先你自己不應該放棄,應該瞭解抑鬱症,並做好與之長期鬥爭的準備。

抑鬱症的治療有些對藥物敏感的可能很快就會有明顯的緩解,但有些緩解會很慢,也許3-4周,也許3-4個月,不過只要堅持遵醫囑規範治療,就總能找到最適合你的藥物或者藥物之間的組合,就一定可以幫助你戰勝抑鬱症。

另外,社會上有些無知的人會對抑鬱症患者有一些不正確的看法,把抑鬱症患者看做懦弱、矯情、小心眼的代表,多麼可笑,這是疾病,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他們的知識不足以支撐神經遞質出現變化後情緒也跟著變化的邏輯,所以他們就用自己的無知去臆斷別人的疾病。但我們自己不能也這麼想,如果是懦弱,為什麼吃藥後就不懦弱了?難道藥物還能改變性格不成?錯了,任何藥物改變不了你的性格,改變的只是你的多巴胺、去甲腎、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濃度,然後,你的情感症狀自然而然的也跟著改變了。

最重要的如果嘗試過別的調整方式,但效果不佳,堅持遵醫囑服藥吧,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整個精神醫學界探索了幾十年的經驗,也是全球都通行適用的治療準則,相信也一定會幫助到你的。

如何幫助你的媽媽

其實如果你長時間處於抑鬱症表現的消極悲觀 中,我想對任何一個媽媽的打擊都是巨大的,你說你的媽媽胃病犯了越發身體不好,我想說的是需要照看一下媽媽的情緒是否持續低落,因為確實有可能你的病情會影響到你的媽媽,導致他長時間處於一種消極的情緒當中,而情感低落的人確實有可能受影響出現胃腸道不適症狀,這一觀點是我們醫學上目前比較前沿的腦腸軸理論,大腦裡的神經遞質和腸道里數量龐大的菌群是存在一種微妙的調節作用的,所以二者的相互影響非常普遍,比如我們的腸易激綜合徵,在消化科治療多年也很難改善,但服用抗抑鬱藥後很多患者都消失了胃腸道症狀。

所以,可能你的母親不會嚴重到你的抑鬱症的程度,但也確實可能存在情緒甚至情感低落的表現,應該予以重視。平時可以和媽媽一起做一些放鬆訓練,比如正念的身體掃描就適合你們一起做,這樣也可以調整你們兩個人的情緒,對母子倆都會有幫助。

我是精神科醫生,如果有我能幫到你的可以給我留言,我會幫你解答的,希望你樹立與抑鬱症長期鬥爭的信心和決心,為了你的母親,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