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成語的由來,談談你們的見解?

曉偉的生活


我是梅落肩香,很開心有機會參與探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話題。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出自《太公家教》,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便是給自己做了一天的老師,也應一輩子像對待自己的慈父一樣敬重老師。

我認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應該以兩種理解方式:

一種是在封建社會,封建思想影響下,講究尊師重教的古訓,老師是絕對的權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也就是“師道尊嚴”的體現。

另外一種是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以無私的奉獻精神,深深的感化並溫暖了學生,從而樹立起“慈父”的形象,獲得了學生髮自內心的敬愛,真正做到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在新課程的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被定義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而不是學生思想行為的控制者、精神的主宰者。教育工作者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用畢生的心血和智慧,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是學生的榜樣。作為學生理應虛心向教師請教,感恩並尊重教師辛勤的培育與付出,秉承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美德。

最好的師生關係應是平等、友愛、民主的,這是新時代發展要求下“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種理想的存在形式。





梅落肩香


提倡尊師重教。


廊橋詩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一成語最早出自《太公家教》,清末敦煌學家羅振玉進行整理後歸入敦煌文獻集《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為古代訓誡類蒙書代表之一,唐代曾風行全國。中國最古老的治家格言,語言通俗,共580句,計2610字,全書以四言為主,弘揚“忠孝”,“仁愛”,“修身”,“勤學”的思想。《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中記錄:“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體現了古人對老師深深地尊重,意指: 哪怕只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作為父親那樣敬重。

重視教育,尊重老師,古來有之,代代相傳。這種傳統的理念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它理順了學生與老師的關係。老師可以盡心盡力地去傳授技藝,知識,做事的章法,做人的道理等。隨著社會發展與周遭環境的變化,師生關係越來越平等了,既尊重學生人格獨立,是個獨立的個體,更尊重老師的無私付出。

古時尊重老師的表現有: 言語尊重,尊師禮儀,認真領會老師的教導,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贈送食物等。

現代尊重老師的表現有: 除了上述之外,形式更多了,尊重老師的教學成果,設立“教師節”,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學生可集體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學生畢業後工作,生活變得忙碌,師生見面機會減少,微信,電話不時地來問候。每每提及老師也是常懷感激之情。

雖然尊重老師的形式在不斷變化,但尊師重教的傳統會一直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