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中國製造核心技術自主化對嗎?

六季如歌


疫情對中國製造核心技術自主化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轉型到中國創造Made by China是必然。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工廠,出口全球,但全球疫情暴發的影響,出口貿易斷崖下滑。出口轉內需是接下來國家自上而下的提振計劃,新基建也必定以發展中國技術為主。當前出口的訂單以醫療防治物資為主,除了紅外測溫儀的產業鏈完全國產化,口罩機的產業鏈國產自主可達九成以上,呼吸機的產業鏈核心元器件仍受制與美國、歐洲進口。在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愈嚴的時候,自主研發擁有知識產權才是長遠之計。

芯片的完全自給自足就得至少二三十年的發展和創新,所以中國的科技教育更加重要,類似大學研究所理應更貼近實踐,產學研資用五位一體。其實美國科技企業對於大學的科研贊助一直沒少,ARM、微軟、英特爾、高通等企業都在爭搶全球開發者,向其滲透。中國科技企業類似與教企合作相對比較少,恰好核心技術的發展就落在學校和研究所、科技企業的身上。我覺得疫情帶來的思考就是得更加重視基礎科研,加強技術創新,真正能讓中國走向技術富強的道路。你覺得呢?

分享科技看法,取材個人生活,歡迎同好交流,飽含極客精神。


極客微棟


核心技術自主化,是中國製造2025關鍵內容,不是疫情倒逼出來的,是我們產業的共識下,形成的戰略規劃。

從中興事件開始,國內對於技術自主性的重視超越了歷史任何時期。很多智能製造,,技術創新項目被提上日程。

這次疫情,對於技術革新來說,只提供了外部機遇,並沒有行成倒逼的局面,有一部分,尤其是醫學相關產業,會有長足的進步。但仍然改變不了一些事實。

1.大局疲軟

經濟大局,是疲軟的發展狀態。我國製造業產品門類多,出口多,很多規模性企業會依賴國內市場的發展,有可能會影響我們一部分創新項目的上馬。沒有了客戶、市場,研究的產品再高端,一樣沒有價值。

2.中國總體競爭力會上升

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武漢,用將近2個月的時間,達到全面復工復產,是給我國爭取到了經濟發展的巨大主動。

世界經濟,用的來說,量是基本固定的,除非像非洲等市場存在潛力的區域爆發,否則只有份額的爭搶。而這次疫情的問題,最大限度會讓中國在份額上上升一個層次。這個份額,無論是產品還是技術,都會上升。

3.技術革新路,不是幾天的事

中國技術層面,追趕的很快,但不是1-2年能夠追上來的。題主提這個問題,是覺得疫情影響人力資源等的調配及使用,會導致企業去開發智能製造等技術。但企業的改變,1-2年基本難見成效,技術項目投資,同樣需要戰略規劃,一旦投錯方向,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疫情倒逼技術革新,沒有太大作用,只可能說,中國企業會佔領一輪先機。


雲間花樹


中國其實已經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了。疫情只是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示了中國強大的製造力和在各方面軟實力。這次疫情只是一個契機,告訴全世界的人,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生產山寨,沒有核心科技的國家。

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擁有核心技術的,簡單列舉下華為和比亞迪。

1、華為

三十年前,華為和聯想在同一起跑線上出發,聯想與華為這30年猶如“龜兔賽跑”。聯想估值曾一度是華為的5倍,而現在華為估值已是聯想的50倍。曾經風光的聯想,落到如斯田地,真的讓人唏噓。本來聯想有很大機會、極有可能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但它終究是錯過了機遇。

其中的原因也不復雜,主要就是兩條:

一是企業的發展路線問題;一是“知識產權0股權”導致的科技創新能力問題

聯想在2000年左右實行股權變遷,讓聯想的高管們獲得了很大股權,而投入了知識產權的計算所科技人員沒有股權。這樣,聯想由一家科技公司,實際上變成了一家做專注生意的公司。企業為了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這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沒有了科技和創新的情懷的聯想,眼裡就只有利益了。要知道,想當初聯想依靠中科院的大樹,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市場有市場,無論是產品研發能力,還是市場銷售,都讓白手起家的華為望塵莫及。

反觀華為,每年投入在研發上的資金,佔總收入一大半。對於各種研發人才的挖掘,華為也不遺餘力。現在的華為不論是技術還是產品,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在5G協議上,更是彎道超車。華為現在也有了麒麟芯片,雖然和高通等專業做芯片的廠商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我相信,憑藉中國人的勤奮和智慧,趕上他們只是時間問題。

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華為“技工貿,聯想“貿工技”,奮鬥中的華為超過叫不醒的聯想,是必然的。

得芯者得天下

目前在手機芯片行業,尤其是高性能芯片領域,依舊處於高通、聯發科、海思、三星以及蘋果五家爭霸的局面。一部手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就是芯片。如果能控制住芯片的成本,那整個手機的成本也就能降下來了。所以,在華為在5G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研發出了5G芯片後,美國會那麼緊張。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科技的競爭,而芯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2、比亞迪

佈局新能源,電池技術牛逼

比亞迪動力電池是國內動力電池第一梯隊企業。早在十多年前,比亞迪就開始研究電池技術。看著現在滿街到處跑的電動車,不得不佩服比亞迪老總的遠見。

特斯拉採用的是松下提供的鈷酸鋰電池,優勢就是能夠存儲比較多的電量,因此特斯拉汽車的續航能力都非常強。但是缺點就是造價昂貴。

而比亞迪採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它能夠存儲的電量比較少,所以說續航能力比較弱。於是為了能夠提高續航能力,就增加了電池的總重量。但是車身變重,耗電也多,因此這兩者如何平衡,就是比亞迪需要做的。不過這種電池唯一的優點就是,售價比較低,能夠節約更多的造車成本。

從造車角度上來看,兩者之間也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特斯拉在生產汽車的時候,各個零部件都是從全球各國採購的。所以很多人都說,電池是從松下買的,電機又是從臺灣富田購買的,只有真正的電池技術才屬於特斯拉。這樣一比較的話,還是比亞迪的造車技術更加成熟一點。而且比亞迪在造車這一方面非常保守,致力於安全穩定。

由於成熟的電池技術,奔馳、豐田等大廠都在和比亞迪合作。同時比亞迪的汽車也遠銷國外,口碑也不錯。

自主研發芯片

2005年起,比亞迪就開始儲備IGBT芯片,該芯片用於能源傳輸和轉換,屬於核心器件,也是家電、飛機、汽車、軌道交通都要用到的東西,沒有這個東西,電動汽車的體驗上不去。

以前,此技術一直被髮達國家壟斷,但是2018年,事情發生轉機,比亞迪的實驗室突然爆出新消息,比亞迪居然自主研發出IGBT4.0!

工作人員花了將近14年時間,突破晶圓設計、模塊散熱、封裝工藝和製造等關鍵技術的研發。

代工蘋果,已悄然成為代工巨頭

比亞迪等公司在國內早已蓄勢待發,不僅逐漸擠佔了富士康的生存空間,而且已經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取而代之。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二大代工廠,研發和代工實力很強,華為三星蘋果都是比亞迪客戶。

疫情期間比亞迪不務正業,造起了口罩,短時間內達到日產500萬一次性醫用口罩,大量送往一線,不得不說,這波操作讓國民好感度爆增啊。Build Your Dreams的口號確實不是白叫的。

網上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

你以為比亞迪是個造車的,其實不是,比亞迪還造電池

你以為比亞迪是個造電池的,其實不是,比亞迪還造雲軌(軌道交通)

你以為比亞迪是個造雲軌的,其實不是,比亞迪還代工手機

你以為比亞迪是個造手機的,其實不是,比亞迪還造芯片(IGBT)

你以為比亞迪是個造芯片的,其實不是,比亞迪還造燈(跟奧迪一樣亮瞎眼的燈)

你以為比亞迪是個造燈的,其實不是,比亞迪還有運載火箭的業務研發

所以比亞迪生產口罩並不怎麼奇怪了(九事業部之前就有醫療器械資質+無塵車間)

反觀富士康雖然為代工老大,但是近幾年一直在作死,雖然都是國產,但比亞迪明顯更親,比亞迪的崛起,民心所向!

自主研發才是強國之路

2017年,中興被列入美國製裁清單。創始人連夜飛往美國,一張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拖著拉桿箱現身機場的照片,在中興通訊新老員工的朋友圈瘋傳。

在這張照片中,年過七旬的侯為貴,後面跟著中興董事長和CEO。有人為這場照片配上的說明是,“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老爺子臨危受命,再次踏上征程。”

一紙禁令,罰款10億美元,幾乎讓這個中國第二強的通信設備商當場陣亡。公司未來10年內,都會有美國人監控。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中興此次事件的漏洞就正好成了美國政府針對中國企業、打擊中國芯片產業的切入口。

2018年開始,幾乎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華為身上。

2018年底,美國曾指示加拿大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

2019年5月16日,美國政府先後打出兩記絞殺中國高科技企業華為的“組合拳”:一是禁止所有美國企業購買華為設備的總統令;二是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將華為列入一份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實體名單”中,從而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那裡購買技術或配件。

2019年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向海思全體員工發內部信稱: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芯片),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華為的實力反擊,讓中國人民熱血沸騰。

有網友說,這一手絕地反擊炫酷的就像每個小男孩都做過的英雄夢。就像是你身邊一個濃眉大眼的普通人每天兢兢業業的工作著,突然有一天,一夥劫匪闖進家門。小男孩悄悄地戴上了墨鏡,披上了風衣,摸出藏在衣櫃中的刀,風輕雲淡地說:好在多年前就想到了,所以私下裡練了練,現在終於派上用場了。然後拔刀而出,一往無前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那些打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那個你曾經特別鄙視的中國品牌,比亞迪,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大舞臺。用實力向外國人展示,這是中國製造。我希望,比亞迪是下一個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