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奏摺,他從縣官一躍成中央官;應試科考,他靠實力做官

魏徵在中國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正直、敢犯顏直諫。但是在唐朝,還有一個人,在直言進諫這方面一點兒不輸於魏徵。但是人多聞魏徵,而不知孫伏伽。孫伏伽可謂是李世民座下的“魏徵第二”,他的進諫三策的故事至今被記載於冊。

三封奏摺,他從縣官一躍成中央官;應試科考,他靠實力做官

孫伏伽的升職對於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人來說那就是一個奇蹟。最初孫伏伽僅僅是隋朝時期的一個縣級小官,既沒有早早的應承李淵的起義,也沒有跟隨李家的征伐天下的功績。但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一下子連升數級,成了大唐一箇中央級別的官員——治書侍御史。

孫伏伽靠著什麼發跡的呢?三封奏摺。沒錯!孫伏伽僅僅憑藉給皇帝的三封信,三言兩語的就成了大官。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啊。但孫伏伽卻是做到了。

三封奏摺,他從縣官一躍成中央官;應試科考,他靠實力做官

孫伏伽的三封奏摺,第一封有言:天子有爭臣,雖無道不失天下,陛下應開不諱之路。孫伏伽這封奏摺的意思有二:一是勸李淵虛懷納諫,二是勸李淵選賢任能,勵精圖治。

第二封有言:百戲散樂,本非正聲。適逢大唐軍隊打了勝仗,李淵本想著大肆慶祝一番。這時孫伏伽寫了這封奏摺勸告李淵不要沉迷於聲色犬馬,要知道隋朝就是滅在了這上面。他和李淵說要樹立好榜樣,正社會風氣。

第三封有言:性相近,習相遠。孫伏伽說隋朝皇帝身邊小人作祟,以致家國滅亡。勸告李淵要慎重挑選皇太子及諸王身邊的人,以防小人誤國。

就是孫伏伽的這三封奏摺,讓李淵看到了他的忠實、耿直。於是李淵一紙詔書把孫伏伽這個縣級小官調做了中央官。

孫伏伽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人。唐朝初開恩科,雖已有官職在身,但孫伏伽依舊果決地報考了。在當時有這樣想法的也就孫伏伽這麼一位。

三封奏摺,他從縣官一躍成中央官;應試科考,他靠實力做官

而孫伏伽的才華也讓人心動。芸芸考生不知凡許,他卻能一路披荊斬棘,以筆試第一、殿試第一的好成績成為當之無愧的狀元郎。文武百官、甚至連皇帝都對他刮目相看。從此,孫伏伽的官路也越來越順。

孫伏伽也不負自己耿直的本性。李世民繼位後,沉迷打獵。孫伏伽看不下去了,就上前一把拉住李世民的馬韁,勸阻李世民不要打獵。李世民不依,非要去。孫伏伽就說:“您去可以,但得從老臣身上踏過去。”

李世民大怒,下令斬殺孫伏伽。孫伏伽面無懼色,說:“夏朝有關龍逢直言進諫被殺,我情願被殺,也不願意再待奉你了。”

李世民聽完大笑,不但沒斬殺了孫伏伽,還邀請孫伏伽下棋。

孫伏伽不管是迅猛升職,還是科舉當狀元。都是靠自身實力。但在自身有實力的同時,為人正直也是他通往成功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