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其实并不简单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天智天皇正式继位。

天智天皇经历过日军与唐军的白江口之战,当时日军大败,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为此,继位后的天智天皇不仅特别重视发展本国的军事实力,还对强大的唐朝产生了敬畏之心。之后,天智天皇不仅恢复了与唐朝的外交关系,还恢复了向唐朝派遣唐使的习惯。

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其实并不简单

在隋朝时期,日本政府会向中原派遣使臣,后来,因为隋朝末年中原大乱,日本才放弃了。

现在,他们又要派人来中原学习,而这些使臣就是我们常说的遣唐使。现今,中外学者都认为:当时的遣唐使是以学习为目的来大唐的,他们想把大唐各方面的优势都带回国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日本人对于大唐的东西特别喜欢,即使是几本经书,也能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遣唐使在长安城的活动,却没有任何一部日本史籍有过记载,即使是日本最为完整的史书《续日本纪》。

那么,在中国有没有相关的记载呢?

那更加不可能。

史官的眼睛一直盯着大唐朝廷,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藩国前来的使臣。对于大唐朝廷来说,这些遣唐使并不重要,所以,没必要专门记载他们的行动。然而,我们虽然没有全面的史料,但是,根据两国珍藏的文献资料,也可以大概还原出当时的情况,特别是遣唐使的活动内容。

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其实并不简单

据史料记载,日本曾向唐朝派遣过十八批次的使臣,且超过半数的船只顺利到达了彼岸。这十八批次的派遣,历时264年,时间跨度很长,使得日本能够见证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

后来,菅原道真提议:停止向唐朝派遣使臣。因为,他们看到唐朝末期的混乱局面,认为那样的中国已经不值得学习,由此,结束了派遣使臣的历史。在这十八批次的派遣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当属第七批次到第十批次的遣唐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第七批次的遣唐使以前,日本派遣的使团规模很小,不仅船只没有超过两艘,连人员都没有超过一百人。此外,前面几批次的派遣让日本人尝到了甜头,因此,从第七批次开始,他们有意增大派遣使团的规模,让日本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到了第九批次的遣使团,日本派出的人数足足有594人,是所有批次的遣使团中最多的一个。这个数量,足足是白江口之战前,日本遣唐使人数的三倍。

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其实并不简单

公元七百六十四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佛教。

只是,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后,日本的遣唐使规模及数量就迅速减少,且派遣使团的频次也越来越低。显然,他们的积极性已经不高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前一年,唐朝内部的安史之乱刚刚被平定,大唐王朝衰老之态尽显。当时,各地藩镇割据,而朝廷只能尽力维持局面,已很难再号令天下了。因此,日本政府考虑到这个问题,才将使团的规模及人数减少。

对于大唐王朝来说,这些遣唐使并没有什么特殊,他们也享受不到任何优待。而且,遣唐使是前来大唐学习的,他们的学费是朝廷的翰林院承担,但其它开销却得自己承担。他们的住宿条件很一般,如果要住好一点的客栈,需要自己去挣钱。此外,这些人走在大街上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可能只是口音区别。

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其实并不简单

接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遣唐使的活动特点:

第一点,日本政府会免除遣唐使成员三年的赋税。遣唐使前往大海彼岸,需要乘坐船只。这段路途十分凶险,毕竟那时候的航海技术及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没有那么完善,所以,还是有很多船只到不了彼岸。鉴于路途的凶险,政府才格外体谅这些人。

也是因为这一点,遣唐使这个活动在日本国内很吃香。

古时,日本的生产力低下,就算是天皇的家庭,也养不起那么多人。所以,在天皇的家庭中,只有太子(未来继承人)可以留下,其他皇子都得到封地去自谋生计。此外,他们实行的分封制,并不是因为传统,也是因为生产力低下的原因。

天皇家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寻常百姓了。

寻常百姓听说可以免除三年赋税,还不高兴得争先恐后去报名。

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其实并不简单

第二点,日本遣唐使在中原会受到朝廷的严密监视。

日本政府虽然宣称他们是带着和平友爱的学习心态前来,但是,唐朝政府并不这么想。唐朝政府觉得,日本人主动前来肯定另有目的。

话说,在九世纪之时,日本遣唐使中有一位叫圆仁的僧人。他到过长安城,还出书记载过这个历程,书籍的名字是《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本书曾记载,在遣使团中有一位使节在长安城内购买东西,他还没拿出钱,就被当街的衙役抓了去。

那么,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呢?

这说明使团周边有很多监视的眼睛,使团的一举一动都会禀报上去。

那么,为什么这些使团会受到如此严密的监视呢?

这大概跟日本遣唐使的本意有关。日本的谴唐使以小帝国使者自居,并且,跟其它国家都宣称自己为“小中华”。但在唐朝统治者眼里,日本顶多就是一个小藩国,可是,他们却敢自称为“小中华”。所以,在唐朝政府看来,他们就是狂妄自大。由此,唐朝政府处处提防他们,认为其访问的目的不简单。

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向唐朝学习?其实并不简单

然而,我们还是需要肯定日本遣唐使的作用。

正是他们的出现,才大大改善了日本政府和唐朝政府的关系,让彼此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在遣唐使中,有两个人名气很大,他们分别是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续日本纪》中也提到了这两个人:“我朝学生名字播撒唐国者,唯大臣和朝衡二人”,这里的大臣指的是吉备真备,朝衡指的是阿倍仲麻吕。

日本遣唐使来到大唐,并不是什么友好的访问活动,至少在唐朝统治者眼里是这样。其实,日本遣唐使也有留在长安城的,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倍仲麻吕。这些留唐的日本人,都是仰慕大唐文化,希望能够生活在这里,持续享受这美妙的生活。

但是,需要提及的是,日本遣唐使虽然在中国学习了很多东西,可是,他们并没有照搬,而是做到了“活学活用”。比如:唐朝的中央政治体制,日本人也学习了,但回去之后,就变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央政治体制。之后,这种体制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日本遣唐使研究述论》、《遣唐使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续日本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