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闪电战》等运营书,还咋卖?

瑞幸继续崩塌。据多家媒体报道,今日(4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前往瑞幸北京总部调查,在公司查阅账目等资料,直到傍晚离开。这是瑞幸4月2日“自曝造假”事件的进一步发酵。

瑞幸虚增交易额事件不仅让其自身市值大幅缩水、损害投资者利益,更殃及大多在美上市中概股股价走跌。

不少投资人认为瑞幸“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要知道中概股走出信任危机,恐怕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也是此事件招致严格追责的重要原因。

泡沫爆裂前,瑞幸颇有“业内神话”的姿态,与之相关的运营书籍也借此成为畅销书,如《咖啡新零售:第四次咖啡革命》和《瑞幸闪电战》,讲瑞幸故事,赚得盆满钵满。不少运营人甚至也将之奉为圭臬。

如今瑞幸东窗事发,回看这些书,究竟是“运营指南”,还是建立在虚无缥缈上的一派胡言呢?

它们更像是一本本“反面教科书”,白纸黑字记录着这个时代的浮躁和少数人的荒唐。

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闪电战》等运营书,还咋卖?

如《咖啡新零售:第四次咖啡革命》,作者介绍了团队是如何帮助瑞幸“打造超级IP”、“赋予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和未来”的——好些个酷炫的名词。

书中将“非凡跨界、无限场景”的品牌打造思路和“裂变引流获客并不断维持用户粘性”的运营故事,描绘得无限美好。但瑞幸丑闻曝出后,不禁让读者反向思考,当所有数据支撑都崩塌,瑞幸运营团队真的获得了成功吗?他们的这些经验还值得借鉴吗?

如果“裂变”只是资本粗暴堆砌的假象,又有多少运营人学得来这种“裂变”呢?恐怕是少之又少。

更可怕的是,消费者“薅羊毛”的习惯已经形成,没有资本优势的运营人,将会更难以完成运营工作。

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闪电战》等运营书,还咋卖?

《瑞幸闪电战》是另一本常年占据电商推荐位的书籍。腰封上赫然写着“18个月闪电上市”作为卖点,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讽刺。

推广文案上写道:

怎样的组织架构、经营方式、供应链运营让瑞幸咖啡能以闪电般的速度扩张拓店、积累用户?瑞幸咖啡是如何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避开生死劫的?巨大的品牌营销支出是不是在乱花钱?
本书作者深入瑞幸咖啡一线调研,全面解读瑞幸咖啡从0到1的经营哲学、运营方法、数据管理、人员结构、供应链管理、营销战略、品牌策略。

积累用户?近半数用户数据作假。

避开生死劫?终究暴露。

巨大的品牌营销支出?正成为维持高增长作假的调查对象。

从0到1?可惜又终究回到了0。

这本书的意义,如今何在?

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闪电战》等运营书,还咋卖?

咖啡在中国会是一门好生意吗?笔者认为,确实是的。从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到国产速溶咖啡品牌三顿半获得成功,都指向这中国咖啡消费会是一个蓬勃的市场。

但只可惜瑞幸找对了切入点,却没有踏实前行,只顾通过作假玩弄资本游戏。

泡沫终究破灭,《瑞幸闪电战》、《咖啡新零售:第四次咖啡革命》等书,现在也成为了白纸铅字的永恒的反面教材,记录着这个时代的浮躁和少数人的荒唐。

#吃在中国# #瑞幸咖啡被政府部门接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