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閃電戰》等運營書,還咋賣?

瑞幸繼續崩塌。據多家媒體報道,今日(4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前往瑞幸北京總部調查,在公司查閱賬目等資料,直到傍晚離開。這是瑞幸4月2日“自曝造假”事件的進一步發酵。

瑞幸虛增交易額事件不僅讓其自身市值大幅縮水、損害投資者利益,更殃及大多在美上市中概股股價走跌。

不少投資人認為瑞幸“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要知道中概股走出信任危機,恐怕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這也是此事件招致嚴格追責的重要原因。

泡沫爆裂前,瑞幸頗有“業內神話”的姿態,與之相關的運營書籍也藉此成為暢銷書,如《咖啡新零售:第四次咖啡革命》和《瑞幸閃電戰》,講瑞幸故事,賺得盆滿缽滿。不少運營人甚至也將之奉為圭臬。

如今瑞幸東窗事發,回看這些書,究竟是“運營指南”,還是建立在虛無縹緲上的一派胡言呢?

它們更像是一本本“反面教科書”,白紙黑字記錄著這個時代的浮躁和少數人的荒唐。

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閃電戰》等運營書,還咋賣?

如《咖啡新零售:第四次咖啡革命》,作者介紹了團隊是如何幫助瑞幸“打造超級IP”、“賦予企業與品牌的生命力和未來”的——好些個酷炫的名詞。

書中將“非凡跨界、無限場景”的品牌打造思路和“裂變引流獲客並不斷維持用戶粘性”的運營故事,描繪得無限美好。但瑞幸醜聞曝出後,不禁讓讀者反向思考,當所有數據支撐都崩塌,瑞幸運營團隊真的獲得了成功嗎?他們的這些經驗還值得借鑑嗎?

如果“裂變”只是資本粗暴堆砌的假象,又有多少運營人學得來這種“裂變”呢?恐怕是少之又少。

更可怕的是,消費者“薅羊毛”的習慣已經形成,沒有資本優勢的運營人,將會更難以完成運營工作。

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閃電戰》等運營書,還咋賣?

《瑞幸閃電戰》是另一本常年佔據電商推薦位的書籍。腰封上赫然寫著“18個月閃電上市”作為賣點,如今看來更像是一種諷刺。

推廣文案上寫道:

怎樣的組織架構、經營方式、供應鏈運營讓瑞幸咖啡能以閃電般的速度擴張拓店、積累用戶?瑞幸咖啡是如何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避開生死劫的?巨大的品牌營銷支出是不是在亂花錢?
本書作者深入瑞幸咖啡一線調研,全面解讀瑞幸咖啡從0到1的經營哲學、運營方法、數據管理、人員結構、供應鏈管理、營銷戰略、品牌策略。

積累用戶?近半數用戶數據作假。

避開生死劫?終究暴露。

巨大的品牌營銷支出?正成為維持高增長作假的調查對象。

從0到1?可惜又終究回到了0。

這本書的意義,如今何在?

瑞幸崩塌,《咖啡新零售》和《瑞幸閃電戰》等運營書,還咋賣?

咖啡在中國會是一門好生意嗎?筆者認為,確實是的。從星巴克在中國的擴張,到國產速溶咖啡品牌三頓半獲得成功,都指向這中國咖啡消費會是一個蓬勃的市場。

但只可惜瑞幸找對了切入點,卻沒有踏實前行,只顧通過作假玩弄資本遊戲。

泡沫終究破滅,《瑞幸閃電戰》、《咖啡新零售:第四次咖啡革命》等書,現在也成為了白紙鉛字的永恆的反面教材,記錄著這個時代的浮躁和少數人的荒唐。

#吃在中國# #瑞幸咖啡被政府部門接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