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真實回答,你做自媒體的真實收入是多少?有什麼感受?

小小跑渣


emmma......我來做個反面例子,做媒體至今受益沒超過一百,大概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最早在微信開始寫公眾號,死皮賴臉地求朋友關注,前後加在一塊才三十個粉絲,運行了半年多,最後撐不下去棄號,後來又和朋友一起運營一個公眾號,運行了一個來月,因為方向不同,最後我又離開了,最終漲粉不過一百多。

再後來,到了簡書,寫了幾篇文章,投了首頁,收錄了一兩篇,大多都被退回來了。有個編輯大概是看我可憐,又覺得是新人,賞了我兩塊錢......這大概是我做自媒體的第一批收入,但是簡書的內容與初期剛成立那會相比,文章質量一落千丈,大都是給在讀學生餵雞湯,寫了五十來篇後遂放棄。

在此期間,一直刷知乎,只是很少答題。15年左右的知乎乾貨滿天飛,收藏的回答,都會彙總整理,也嘗試回答了部分題目,大多沒幾個贊,但是也沒想過拿知乎做什麼自媒體。直到最近幾個月才決定好好寫文,介於自己轉過專業,學過文學與教育的經歷,希望在這三個方面寫出一些有用的乾貨。寫著寫著,也有一千左右的關注,真的很感謝你們。

回顧以下做自媒體的經歷,簡書賺了兩塊,答題沒賺過一分錢,付費諮詢,賺了二十來塊。加在一起,也就三十不到吧,和月入上萬的大V們相比,真是相形見絀。

反思自個的原因,沒有做好自媒體大致有以下的原因:

一是寫作沒有方向,沒有細分領域,只憑著自個的性子來,什麼都答,什麼都寫——影評、隨筆、情感、教育,沒有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與興趣,所以文章沒有獨特性,也不夠生活化。

二是水平不夠,怕是沒有認真對待答題這件事,只是一時興起,覺得有話可說,偶然運氣得到了幾個贊,但是寫得太過膚淺,觀點大多重複,沒有新意,用來用去那幾個列子。


三是沒有堅持,寫寫斷斷,沒有做到每天堅持,其實從15年堅持每天寫文,這會也有一定的積累量了。

自媒體的未來還是非常可觀的,輾轉騰挪這些年,做過老師,幹過產品經理,還讀了一個研,思來想去,還是做一個自由撰稿人最適合我。於是,今年開始認真寫文答題,專心入行自媒體吧。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真的能做到“月入上萬”。



做頭條一個多月了,我的真實收入是人民幣0.95元。第一桶金是5分錢,其中還包含平臺的激勵金4分錢,確實是少到不能再少了,隔了一天漲了,是0.83元,查了下“收益分析”屬於廣告收益,再隔天又增加了7分錢,是因為最近頭條號政策紅利調整而獲得的微頭條收益,因為我的粉絲已經過了一千,今後都有可能獲得微頭條收益了。

就0.95元,有點小題大作了。

不管多還是少,有收益就說明我的文字得到了平臺的認可,也得到了網友的肯定,

而且,之前20多天我只是發微頭條,那時還沒有出臺收益政策。後來所發第一篇文章就有收益了,我還是很開心的,也有了繼續幹下去的決心。我現在正在努力回答問題,爭取儘快過了領域認證關,然後,好好的做上兩個月看看進展再說。我覺得頭條號做得挺嚴謹的,一分錢的收益來龍去脈也是呈現得非常清晰,一旦有什麼事情,就及時發送系統通知,哪怕是一個學習文章的推薦,一個被推送首頁的問題回答,乃至10+的閱讀量海報發送,都讓我感到這個平臺用心、貼心、靠譜。

後面的事情,就是要注意研究輿情的走向,在文章選題上下功夫,找到網友、粉絲真正需要的資訊、觀點、智慧,讓網友們獲得真正的價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0.95元只是起步,畢竟過了“從無到有”的坎。試想如果文章多了,水平提升了,甚至,爆款文也是平常事了,到那時,收益一定會大增的。況且,還有問題回答、青雲計劃、各類有獎徵文活動等都是可以獲益的,頭條平臺的拓展空間還是蠻大的,就靠自己努力了。





E之筆


“我做自媒體三年多,無分文收入只求快樂”

自從二O一七年春登錄頭條,做自媒體三年多來。不辭勞苦,不分晝夜,努力寫作。積極發佈爆料,微頭條,評論,文章,提問,回答。新聞報道,旅遊圖照,詩詞對聯約上四千多條。獲十萬,幾十萬,上百萬的爆文有十幾篇。擁有閱讀量千萬以上。點贊在七萬多,好評無數。

但是我從無考慮收益問題。自己每月退休金四千六百多元。不高不低生活無憂。只要身體健康,心情快樂就是最大收穫。

由於本人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在頭條肯為民情呼籲。為批評不良風氣和壞傾響發聲。看問題敏銳,提意見直接了當,不留情面。也遭到頭條封號。興趣認證考核,回答配圖上常有被人引不適而遇不公。

但老翁僅然無怨無悔無畏地堅持創作和發佈。果斷明瞭地展示自己。為弘揚正能量,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發揮餘熱而戰鬥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