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警察故事隨感--把自己放低些

中央電視臺“法治在線”欄目曾連續展播了60名傑出警察的動人事蹟。其中有位派出所副所長的一句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把自己放低些。你把自己放得越低,老百姓看你就越高。這是他十幾年從事警察工作的經驗總結。他身為警察,還帶“長”字,一般容易感覺自己“高”,底氣比較足,說話聲調都比較高。但這位人民警察卻十幾年來始終放低自己,深入到自己負責範圍裡的群眾中,瞭解治安狀況,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排治安之憂,解治安之難,片內的老百姓視他為自己的親人,問他的心緊緊貼在一起--不是群眾趕著貼他的心,而是他主動貼群眾的心。這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零距離”。

觀警察故事隨感--把自己放低些


然而,至今有些人好像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努力抬高自己,為的是別人或老百姓看高他們;或者說,他們唯恐別人或老百姓看低他們,所以努力自己抬高自己。比如有的幹部,他們在老百姓面前拿捏、擺譜、作秀,熱衷於“形象工程”,熱衷於“注水數字”,對老百姓“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說,事難辦”,麻木不仁,百呼不應,就是為製造自己的“高”。如果在老百姓面前隨叫隨到,一呼就應,那不成了老百姓的“小跟班”了,不被老百姓“看扁”了嗎?那還有什麼官威、權威?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有一句名言:“有恩無威,慈母不能使其子”。他是主張對老百姓施威的。一些官員可能不知道司馬光的這句話,但他們其實奉行的是這個“原則”,以為在老百姓面前有“威”才能被老百姓看高,也才能管住老百姓。所以他們往往高高在上,常常在老百姓面前威風八面。當他們這樣“高化”自己的時候,老百姓確實也不敢看低他們。不過,老百姓的眼光裡卻分明有著不屑、蔑視,甚至憤怒,你越"高”就越脫離群眾,越危險。

當然,我們有很多像這位所長一樣的官員,公務員,他們放低自己,兢兢業業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兢兢業業地為群眾服務,他們把群眾看得很高,群眾利益高於一切,結果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把贊成票投給他們,把很高的榮譽獎給他們。“把自己放低些”,這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思想境界,精神境界,而且還要加一個“高“。

觀警察故事隨感--把自己放低些


文/馬建國/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玉門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號接受美術、書法類新聞、展賽信息、學術動態及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個人原創的聲明,帶圖片最好。

觀警察故事隨感--把自己放低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