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之一兩、今之一錢,是不是古代的一兩十五克,一錢也十五克?

用戶3634962172


一、新中國成立後統一了中藥方劑用量換算,已不再用古代各個朝代的計算方法,1979年起,我國對中藥計量統一採用公制,即1公斤=1000克,並對古方藥量按如下近似值進行換算:1市兩(16進位制)=30克;1錢=3克;1分=0.3克;

二、《本草綱目》成書與萬曆十八年,即1590年,李時珍提出這個問題,基於當時的大夫用藥習慣和歷史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

1、唐宋時期度量衡標準三倍於漢制:

自唐宋至清,對經方本原劑量認識主流觀點是“古三兩即今一兩”。如明代朱橚主持編纂的大型方書《普濟方》即引用了這一結論;清代傷寒大家尤怡在《醫學讀書記》一書中也引用了陳氏之論,認為“ 此說最有根據”。從當代度量衡專家考證所得的宋金元明時期的度量衡值來看,宋1斤約為660g,東漢1斤約為220g,與當時對經方“古三兩即今一兩”的考證結論大致相符。

李時珍生活在明代中後期,明代前中期醫學的發展受金元影響較大,無論從學術思想還是用藥方式、用藥劑量等多方面對金元四大家可謂是全面繼承。李時珍在撰寫《本草綱目》之時,“古三兩即今一兩”必定為當時廣大醫家所知,儘管明代的度量衡標準較之宋代已有縮小(宋1斤約合今661g,明1斤約合今598g),因此李時珍以“古三兩即今一兩”為折算標準對經方劑量進行換算就不難理解。

2 明代湯劑服法由漢代一劑多服演變為一劑一服:

明代湯劑服法從漢代經方的“一劑多服”演變為“一劑一服”,李時珍所提出的“古之一兩,今用一錢”的折算標準正是建立在明代湯劑“一劑一服”的基礎之上。

明代醫家李中梓在其撰寫的《傷寒括要》一書中首次對“古一兩今用一錢”進行了解釋,“千金本草,皆以古三兩為今一兩,古三升為今一升,可為準則……且仲景湯液並分三次服。則輕重只得三分之一,而服法又得三分之一,豈非古之一兩,僅得今之一錢乎”?這裡李中梓明確解釋了李時珍這一結論的兩個重要前提:其一,古三兩為今一兩;其二,仲景湯液多為一劑三服,而今湯液多為一劑一服。因此,古之一兩若按古今衡量折算當約合明之三錢,而因明代湯劑又多以一服為劑,故只取仲景原方劑量的1/3,這樣在明之三錢基礎上再取1/3,所得結果正是“古之一兩,今用一錢”。

因此,在不明白這些因素情況下對李時珍所提出的“古一兩今用一錢”的折算標準是一種誤解。


師承中醫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現在的換算,有沒有“中醫藥標準化”這個誤導???我自己用藥,常超過藥典數量的兩三倍,反正給別人是不敢的,因為管理的都是西醫思維,尤其是法律系統[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要是飯只能吃二兩,不知道那天有人吃了三兩死了,賣飯的會不會攤上官司???[摳鼻][摳鼻][摳鼻]......現在藥材的質量(種植和野生的區別)、人的體質(以前很多人自重百斤才能背百斤,現在人自重百斤多才能背幾十斤等)、、、等等不一而足,用量怎可一概而論???


求子方


古代的稱量制,有一市斤等於:十二小兩,有一市斤等於:十四小兩,有一市斤等於:十六小兩。各有不同用途。在醫藥稱量上以一市斤等於:十六小兩,一小兩等於:十錢。換算成現代公式,一市斤等於500克等於:十六小兩等於:160錢。也相當於古代3.2錢等於10克。一錢約等於3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