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宋代園林名園軼事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宋代園林名園軼事


★★★★★ 美好生活新時代的標配 ★★★★★

★★★★★ 雅緻生活追求者的指南 ★★★★★

【陳博士說園林系列叢書】

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

陳波 著

中國電力出版社,2019.9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宋代園林名園軼事


※※※ 探尋“世界園林之母”的發展歷程 ※※※

※※※ 品鑑“傳世園林經典”的輝煌圖景 ※※※

※※※ 博覽“園林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 ※※※

※※※ 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理想境界 ※※※

—— 宋代園林名園軼事 ——

1、“中國古代藝術巔峰的巔峰”——宋徽宗及其“艮嶽”

宋代繪畫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巔峰,而宋徽宗則是這座巔峰的巔峰。

宋徽宗趙佶,宋朝第八位皇帝。徽宗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採辦“花石綱”[ 註釋:“花石綱”是宋徽宗時期專門運送奇花異石以滿足皇帝喜好的特殊運輸交通名稱。宋代陸運﹑水運各項物資大都編組為“綱”,如運馬者稱“馬綱”、運米的稱“米餉綱”。馬以五十匹為一綱,米以一萬石為一綱,水運十艘船稱一綱。當時指揮花石綱的有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對江南地區的珍奇文物進行搜刮。],蒐集奇花異石運到東京汴梁修建園林宮苑艮嶽。在宋徽宗的腐朽統治下,內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先後爆發,北宋統治危機四伏。

宋徽宗的一生充滿戲劇性,他在位期間過著極其享樂、腐敗糜爛的生活,有“青樓天子”之稱。他整年寫字、做詩、畫畫、聽歌、看舞,對治國理財、用人之道既無能為力,又漠不關心,將政治大權錯誤地交給了奸臣,最終導致國破家亡,他自己也被金國俘虜,死於他鄉。

但是,一敗塗地的政績並不能掩蓋他在藝術領域的輝煌。

從文化史、藝術史上來看,趙佶有其光輝的一頁,在藝術上的造詣,以及為推進中國美術發展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是必須加以肯定的。因此可以說,宋徽宗是中國曆代帝王中藝術天分最高的藝術型皇帝。

他熱愛畫花鳥畫,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積極利用皇權推動繪畫發展,使宋代的繪畫藝術達到空前的高度。他還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開宗立派者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地位。其擅長楷書、草書,尤以瘦金書見長。“瘦金”也有“瘦筋”的意思,意即剔肉去肥,拋筋露骨。其結體是內緊外鬆,撇捺開張,字形方正,筆畫特點是瘦硬剛健、勁爽挺拔。

皇室對藝術的重視和投資,在宋徽宗時期達到最高境界。這和徽宗本人的書法繪畫天才有直接關係。徽宗做了兩方面工作:一是收藏名畫,把古代的一千五百件作品輯成十五冊,稱為《宣和睿覽集》;二是在朝中分設“書學”“畫學”等名目,提高宮廷藝術家的身份。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宋代園林名園軼事


宋徽宗畫像

宋徽宗於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將“藝考”納入科舉考試之中。而且,他還親自出考題,成為史無前例,又後無來者之創舉。因此,留下了“踏花歸去馬蹄香”“深山藏古寺”

等眾多佳話:

有一天,徽宗踏春歸來,雅興正濃,便以“踏花歸去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

這裡的“花”“歸來”“馬蹄”都很好表現,只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

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稱,卻面面相覷,無從下筆。

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裡捏著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面沾著幾片花瓣,但都表現不出“香”字來。

唯獨有一名青年畫師的畫構思很巧妙:幾隻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踏花歸來,馬蹄還留有濃郁的馨香。

宋徽宗俯身細看,拍著手大加讚賞:“妙!妙!妙!”接著,他評價說:“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地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 !”

其他畫師一聽,在驚訝之餘,不得不心悅誠服。

徽宗還曾用“深山藏古寺”為題來考畫院的學生。

這個題目要畫好並不容易。

有的在半山腰畫座古廟,有的把古廟畫在叢林深處。寺廟,有的畫得完整,有的只畫出廟的一角或廟的一段殘牆斷壁……

他看了很多幅,都不滿意。

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時候,有一幅畫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細端詳了一番,便連連點頭稱讚,說這幅畫應該得第一。

那幅畫好在哪裡呢?好就好在構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畫家,根本就沒有畫廟。畫的是崇山峻嶺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水花四濺。泉邊有個老態龍鍾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進桶裡。

就這麼一個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表現得非常含蓄深邃。

和尚挑水,當然是用來洗衣做飯的,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廟;和尚年邁,還得自己來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廟是座破敗的古廟了;廟一定是在深山中,畫面上看不見,這就把“藏”字表現出來了。

這幅畫比起那些畫廟的一角或一段牆壁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題意。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宋代園林名園軼事


艮嶽平面圖

下面再談談宋徽宗的最得意之作——園林宮苑“艮嶽”

艮嶽位於東京汴梁(今開封)景龍門內以東,封丘門內以西,東華門內以北,景龍江以南,周長約6裡,面積約750畝。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開始動工,宣和四年(1122年)竣工,最初叫萬歲山,後改名艮嶽、壽嶽,或連稱壽山艮嶽,也叫華陽宮。

艮嶽突破了秦漢以來宮苑“一池三山”的傳統,把詩情畫意融入園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創作為主題,在中國園林史上是一大轉折。

苑中疊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對於山石的審美趣味都有提高。

徽宗認為帝王或神靈都是居住在地勢險要、壯觀的地方,而汴梁附近都是平原,沒有崇山峻嶺,很少大江大河,所以他對艮嶽的景觀設置極為重視。

他將天下奇形怪狀的石頭、南方珍稀豔麗的花木統統放進艮嶽裡,並在裡面營造亭臺樓閣、雕樑畫棟,歷時十多年時間的精心打造,使艮嶽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優美的宮苑,代表了宋代皇家園林的風格特徵和宮廷造園的最高水平。

艮嶽建成後,宋徽宗創作了《御製艮嶽記》,流傳至今。

宋徽宗親自參與設計和主持修建了艮嶽工程,艮嶽以南北兩山為主題,向東西伸展,曲折多變,山石林立,亭臺樓閣眾多,金碧輝煌,又有奇花異草、飛禽走獸散佈其間,一步一景。

苑內還設置了水池,最難得的景觀是,每當皇帝駕臨之時,命人開閘放水,瀑布飛流而下,像一塊白色的屏幕,水聲隆隆,蔚為壯觀。

在艮嶽中部向四周四向看,猶如置身於深山幽谷的底部,完全想不到東京汴梁原來是開闊平坦的地形,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這些景物完全都是人工開鑿而成的。

因為修築艮嶽,使得國庫空虛,群臣百姓怨聲載道,最終引來亡國之災。1127年,艮嶽完工沒有多久,金兵就圍攻汴梁,後來攻破城池,城內居民都逃到艮嶽避難,艮嶽遭到金國士兵的徹底毀壞。

艮嶽雖然被毀了,可是其中的貢品“靈璧石”散落四方,徐州雲龍山下乾隆皇帝行宮內就有一塊“八音石”,形狀優美,猶如層層疊疊的浮雲,凝重飄逸,色澤清潤,精巧秀麗。

靈璧石、太湖石都是古典園林營造中十分珍貴的石料,艮嶽中這些有“靈氣”的石頭歷經輾轉,現在還存留於世的寥寥無幾。

在金兵攻陷汴梁後,曾將艮嶽的一批石材不遠千里運往燕京(今北京),堆放在中山公園、北海公園、中南海瀛臺等地,保留至今。

北宋滅亡後,花石綱中一些還來不及運送進京的太湖石便遺散到各地,其中以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蘇州留園的“冠雲峰”、蘇州織造府花園(今蘇州第十中學)的“瑞雲峰”、南京瞻園的“仙人峰”最負盛名。

2、“西湖十景”——中國第一個園林景觀集稱(略,見原書)

3、“滄浪亭”——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略,見原書)

4、“哪裡有不平哪有我”——濟公與靈隱寺、淨慈寺的傳說(略,見原書)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宋代園林名園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