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關單位裡最好別說這10句話,不然要吃大虧!

機關裡最容易得罪人的10句話,好多人吃了大虧!

機關是一個講究語言藝術的地方,有些話確實是那麼回事,但不能說出來;有些話意思不錯,但容易授人以柄;有些話本意是正面的,卻容易產生反效果。可謂玄機多多。

年輕公務員一旦給人留下“不會說話”、“愛得罪人”的印象,不僅影響職業前程,而且在平時工作中也不容易得到同事心悅誠服的配合支持,因此,有必要把說話作為自己初入職場的一塊重要敲門磚,加以重視和修煉。

朋友是一個步入不惑之年的“老機關”,願把自己和身邊小夥伴們曾經踩過的“雷”,提煉成10種分分鐘得罪人的句式,作為經驗教訓分享給後生們。

01、“我的崗位(我們部門)重要/辛苦”

機關裡部門職責分配不均、崗位忙閒不均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既有單位長期以來的機制和習慣問題,也有當事人自我要求的問題,年輕公務員對此無需大驚小怪,更不宜輕易發表意見,默默地做好自己就夠了。

然而,有些被安排在節奏快、壓力大、任務重、領導容易“看見”的崗位上的年輕人,或是出於自己在組織中貢獻相對較大的自豪感,或是出於加班加點多、負荷重的委屈感,或是兩者兼而有之,言談之間就難免會有意無意地彰顯自己的“重要感”。

我曾經參加過討論接收一名年輕同事小楊為預備黨員的支部大會。

會上,小楊慷慨激昂地念著他的思想彙報:“……面對我所在崗位的特殊要求和高標準,我時刻不敢懈怠,工作之餘抓緊點滴時間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在座很多老黨員的臉色頓時一沉。

雖然最後會議通過了他的入黨申請,但會後支部書記單獨找他談話,嚴肅地批評了他:“你的崗位特殊、要求高,別人的就不重要、要求就低了麼?這話在機關裡很得罪人你知道麼!”

確實,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是組織這架大機器上不可或缺的螺絲釘,都覺得自己重要,至於誰更忙一點、誰做得多一點,領導和同事都看得懂,但自己宣揚出去就顯得境界不高了。

在機關單位裡最好別說這10句話,不然要吃大虧!

02、“我明明已經……,怎麼會……”

還是前面那位小楊的故事。

按照機關檔案管理規定,每個部門設一名兼職檔案員,負責做好本部門形成的檔案資料的平時整理和預立卷工作,每年固定時間向機關檔案室移交上年度的檔案。小楊便是他所在部門的兼職檔案員。

有一次,他向檔案室的趙老師調閱一份本部門已移交的檔案,對方回覆說沒有。小楊疑惑地說:“我當時明明整理好移交掉的,怎麼會查不到呢?”趙老師一聽這話就怒了,當場沉下臉來沒再理會小楊。

小楊嚇得不輕,想想平時工作中少不了要麻煩人家,事後又是微信道歉,又是陪笑臉送吃的,才算把趙老師“哄”好。

從小楊的角度來講,我們相信踏實敬業的他當時確實是把這份檔案移交給趙老師的,但每個人都難免有工作疏忽出錯的時候,趙老師沒有及時把這份檔案收進去登記好,導致散失,也是很有可能的。問題是機關同事特別是沒有上下級關係的同事之間,一般不採用直接批評的方式。

“我明明已經……,怎麼會……”這個句式,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自己沒責任,責任都是對方的,看似正義凜然,其實分分鐘得罪人,尤其是極容易得罪那些一貫受人尊敬和禮待的老前輩。

好在小楊還算不笨,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就算要表達同樣的意思,也會改一種說法:“我記得當時是移交過的,不過時間有點久了可能記憶也不準確,能不能麻煩趙老師有空再查一下?”

03、“我沒空,所以不參加了”

機關裡組織些文體競賽、外出參觀之類的活動,而你手頭有急活,正忙得五迷三道,下意識地排了個優先級,認為活動不重要,於是脫口而出“我沒空,就不參加了”。

試想一下別人,特別是活動組織者以及積極分子的反應吧:你沒空,敢情參加活動的都是很有空的閒人?

顯擺你忙、你重要吶?

你可能會滿腹委屈,我沒空是事實啊,我說我沒空,又沒說別人很閒。

從邏輯上來說,我們當然可以說有人這樣理解是一種抬槓,但是機關裡的很多話語,就是很容易讓人讀出“潛臺詞”的,年輕人不得不小心“踩雷”。 

這種情況下,比較合適的表達,是亮出自己正在忙的具體事情和時間節點,同時以誠懇的態度向活動主辦者道歉,求得諒解。

“實在抱歉,我手頭有篇給區委書記的彙報稿正在趕,明天上午就要,實在來不及了,真可惜,下次活動我一定參加!”換種說法,活動組織者能感覺到你不是有意推脫、敷衍,能體會到你對活動的認同以及未能參加的遺憾,一般都是會理解並愉快地準你假的。

04、“這是××× 叫我做的”

嚴格的上下級關係是機關工作政令暢通、有序運行的重要制度保障,下級服從上級、執行上級的指示是天然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在口頭上,卻不宜過多強調自己是奉哪位領導的命令行事,特別是在對自己均有領導關係的正副職領導之間,否則很容易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鬧出矛盾,到頭來讓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我自己初進機關時就犯過此類忌諱。

有一次,副主任讓我按照他確定的框架起草一篇調查報告,結果送到主任那裡卻被“槍斃”:“這篇報告為什麼這樣謀篇佈局?重點亮點工作不太突出嘛。”

我條件反射、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副主任讓我這樣寫的。”主任立馬不高興了。事後話傳到副主任耳朵裡,副主任也不高興了。

經好心前輩提醒,我茅塞頓開:在正職面前強調這是副職叫自己做的,等於輕視了正職的全面領導權和最終拍板權,若不巧遇到正職不認可副職意見的時候,又會顯得鄙薄了副職的水平。所以,我這回答兩面不討好完全不冤。

反過來呢?若副職問“為什麼這樣做”,我們也不宜正面強調這是正職定的,那樣會令副職有“多餘感”,敢情我不重要,說了也不算,你們都直接聽正職的指揮得了!

這個問題的正解應該是把自己奉命行事的主體模糊處理,朝自己身上打板子。

“哦,主任,那可能是我對這次調研的主旨理解得不夠深,我再按照您的思路修改一下。”是不是既不得罪人,還給人留下悟性好、工作態度主動積極的印象?

05、“我不知道TA去哪兒了”

上班時間因公因私暫時離崗,除了向主管領導請假外,順便給周圍同事打個招呼,便於有事聯繫,是機關裡不成文的規矩。但有時走得急,或者覺得離開一小會兒不要緊,沒有告知,其他同事接待找他的電話或來人怎麼說比較好?

小武姑娘是個“直腸子”。

一天,同事高姐剛走開就有領導找,她接起電話說:“她現在不在,我也不知道她去哪兒了。”正急著問高姐要一份材料的領導語氣不悅地掛了電話。

原來高姐是到樓上財務室去報銷一筆錢,因為單據填寫有誤,耽擱了些時間。差點被當作“擅自離崗”的她,從此對小武的態度冷淡了許多。

小武大概還冤得慌呢,她沒吭聲就走了,我真不知道她去了哪兒,總不能瞎說吧!BUT……姑娘啊,你就不能長點心眼麼?眼角的餘光稍稍留意下同事走出去時的狀態,就不愁答不上話了呀。

“他帶著筆記本出去了,應該是開會去了吧。”

“她拿了些資料出去了,好像是有急事要辦。”

“她手機還在桌上,應該沒有走遠。”

即使實在不知道怎麼說,一句含糊其辭的“她暫時走開,估計一會兒就回來”也比“不知道”好得多。

“不知道”,一方面容易給人帶來同事擅自離崗、去向不明的負面猜測,一方面也顯得說話者對同事的行蹤漠不關心,缺少眼力見。

06“您年輕的時候一定……”

看到前輩曬自己意氣風發的舊照,聽到他們娓娓道來崢嶸往事,年輕人為了表示崇敬、讚美之情,“您年輕的時候一定……”便情不自禁地流瀉出來,還以為get到了前輩的興奮點,會給人留下好印象。殊不知,很多情況下效果適得其反,說得通俗一點,“馬屁拍在馬腳上”。

沒有人真心願意承認自己老了,不管他們實際年齡多大。雖說現在80後、90後已成為機關工作的生力軍,但60後、70後仍是佔據主體話語權的一群人,他們對年輕人回憶往事,既是一種分享和提點,也含有希望自我價值被肯定的精神需求,內心真正想獲得的讚美是“您一直這樣朝氣蓬勃/優雅漂亮/ 能幹優秀”。

而“您年輕的時候一定如何如何”,這話在肯定對方以往體貌氣質、事業成就的同時,也隱含著他已今不如昔、“廉頗老矣”的意思。

別人可以自嘲“老了,不中用了”,聽者卻不可以順杆往上爬,這和胖子可以說自己“胖得像個冬瓜,衣服也買不到”,別人卻不能附和是一個道理。

07、“這可比以前進步/高效/規範多了”

參與或見證了一項創新工作舉措的推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年輕公務員難抑興奮激動之情,也為了顯得自己融入了單位的主流業務,脫口而出送上點贊。

殊不知,這種句式在肯定現狀的同時暗含著對過去的貶低和否定,讓那些幾十年來與單位風雨同舟、如今由於年齡和思維方式已跟不上形勢發展而退出舞臺的老前輩們情何以堪?

況且,任何事物都要經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從粗放到精細、從保守到開放的發展歷程,任何改革創新也都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初出茅廬的“小鮮肉”、“小鮮花”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輕易評判前輩們所做的工作呢?

此類點讚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避免泛泛的貼標籤式評價,避免作新舊對比時無形中否定過去,多用“更加”、“進一步”的字眼,重點表達自己對具體舉措、具體事物的欣賞和獲益。

如:“這項舉措真是把我們單位的信息化水平又提上了一個新臺階,我要好好學習呢!”

“咱們單位的會議制度修訂了以後,我覺得辦會工作的效率更高了,今後我們部門承辦會議有了更加明確的參照,值得點贊!”

08、“這事不做好,會通報批評/影響年終考核的”

這個句式大多發生在某項工作的牽頭部門對分配下去的任務進行跟蹤督辦,而有人不配合的情況下。某項工作很重要,不能按時完成的懲戒措施寫入了規章制度,或者被領導口頭明示過,作為工作人員來說,強調任務的重要性固然沒有錯,但這樣的表達方式帶有威脅性,很容易給人一種“雞毛當令箭”的感覺。

特別是出自年輕人之口,還容易激起前輩們的逆反心理:“你算老幾,輪得到你來教訓我們嗎!”情緒上一旦牴觸,行動上更不易配合,到時想完成任務可就難上加難了。

大學同學虹影與我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一年她所在單位創評市級文明單位,很多指標需要各部門提供臺賬資料。有幾個部門平時管理比較隨意,交上來的臺賬缺漏甚多、質量很差。眼看考評節點一天天臨近,靠虹影一個人再怎樣加班也不可能補齊那麼多臺賬,真是又急又氣。換作以前,她一定會直接拿規章制度、領導指示說事,但那時,已經工作六年、吃過苦頭的她成熟了很多,到底忍住了。

她誠懇地向做得差的部門宣傳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性,瞭解存在的困難,是對指標理解不清、不知該提供哪些材料,還是工作做了但沒有留痕,盡力為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又把做得好的部門的臺賬給他們做參考,巧妙地起到“比學趕超”的激勵作用,最終臺賬收集達到了比較滿意的程度,順利通過了考評。

09、“沒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事”

看到別人做什麼事出了洋相露了怯,或者聽到別人自責哪方面缺根筋、再努力還是不得要領,你想幫人解圍,送上寬慰,結果卻是弄巧成拙,把別人的心情搞得更加鬱悶。

每個人稟賦各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人們內心是認可的,但在面子上又是誰也不願當眾承認自己短板的,尤其是一些長處和短處都十分明顯,又有完美主義傾向、對外界評價比較敏感的“奇才、偏才”型人物。

我認識兄弟單位一位五十出頭的女處長,業務水平堪稱翹楚,尤其是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可就是對機械、技術類的東西從來不感冒。

公車改革後,不會開車的她成了擠地鐵一族,好幾次穿著高跟鞋差點崴了腳。她痛下決心去學車,卻因為手腳眼腦協調性差,實在沒悟性,科目二折騰了五遍沒過,over了。

這件事成為橫在她心裡的一道梗,有一次,她在聊天中抱怨自己工作上得心應手,怎麼就是這四個輪子的玩意死活搞不定。

手下兩個小年輕接了茬,一個說,“沒事,處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事,以後有事招呼我,我來送您。”

另一個說,“處長,開車也是個勞神費勁的事,您每天工作那麼辛苦,腦子已經夠累,不開也挺好,乾脆以後打車上下班吧,那點錢和我開車的油費差不多,人卻要省力多了。”

看到了嗎?第二個小年輕之所以把處長說得心情熨帖,因為他對處長自己深感惱怒卻又無可奈何的短板採取了直接忽略的說法,讓對方感覺到“這就不是個問題,不影響您的優秀”。

即使處長心知肚明,這只是一種寬慰,會開車總比不會要方便得多,但她又怎能不對這樣善解人意的表達方式心生感激和讚賞呢?

10、“我不在意調休/補貼/評先的”

每個初入機關的年輕人,最先被植入腦海的概念大概就是“大局觀念、奉獻精神”,於是,你在大家議論最近連續加班能不能調休、這趟出差給多少補貼的時候,在大家推選評先的時候來一句“沒事,我不在意的”,想想會是什麼後果?

有“不在意”的人,對比之下肯定就有“在意”的人,那麼你在影射誰是“在意”的人呢?你想表達你的豁達和淡定,卻無意中得罪了一大群人。

遇到大氣的人還好說,聽過就算了,要是遇到自身本來就是愛計較、心胸不寬的同事,被你點中“穴位”惱羞了,以後遇到重活累活真的全推給你,還夾槍帶棒懟一句“反正他境界高嘛,不計較”,那你還真是啞巴吃黃連。

年輕人有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的精神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放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就足矣,沒必要口頭表達出來。

你任務完不成就自覺留下來加班、從來不問調休,你出差嚴格遵守補貼標準、食宿節儉不鋪張,你遇到評先誠懇地謙讓給老同志,這就足夠說明你“不在意”了,並且也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真心認同你是“不在意”——聽上去像繞口令哈。

我們強調說話的藝術,絕不是提倡油嘴滑舌、心口不一、刻意逢迎,也不是提倡千人一面的“機關體”、泯滅年輕人應有的朝氣、活力和創造力,而是倡導一種換位思考、善於共情的智慧,一種不揭人短、不給人難堪的體恤,一種不卑不亢、睿智大氣的姿態。這是機關“說話”藝術的核心要義所在。

願年輕的小夥伴們,都能過好“說話”這一關,早日進階為一個本領過硬而且人際關係良好、有原則有個性而又具有群體相融性的成熟機關人。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屬,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